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重生之理想年代 > 第六十六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重生之理想年代:第六十六章(1/2)

    年后,《世界月刊》的改版,势在必行。

    之前杂志社的排版是约定俗成,基本上分成人物、社会、风景、艺术、科学、幽默、,有什么满意的文字,就一股脑的往杂志里塞。

    风格善变的象女人,幸好在王阿姨手下,喜欢文化气浓的文字比较多,但是没了重点,遇到了不那么挑时代,-<  >-了。

    “杂志需要有自己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有固定的栏目、封面、文风、读者。”

    我在杂志社的总结大会上说,品牌文化理念的初步。

    赛可同志适当地问我:“改了版看得人就多了吗?”

    “不会有明显的效果。”我出乎他们意料地说。

    只是把《世界月刊》整理得更干净罢了,我说:“把《世界月刊》比成集体食堂,把读者同志就是来食堂就餐的同志,也许今天的菜很合他的胃口,于是,这位同志可能下次还来吃,但是,第二天食堂的厨师改了菜单,恰好又不合他胃口,你们说他还会来吃吗?好吧,又或者这位厨师继续把这道菜连续做个把月,结果是读者会腻。”

    他们还是不明白这关改版什么事,我详细地接下去比喻:“杂志社特点是很明确了,不过是把菜单固定下来,有平均的配额,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保证大家每个月不饿肚子。”

    其实,我想说杂志也是种商品,尽可能地迎合更多人的需要,是最主要的问题。

    太资本主义的话少说为妙,我说得浅显,问:“都明白了?”

    他们点点头,财务姐姐同志问:“怎么才能提高杂志销量呢。”

    “那就是店外的吆喝了。”我煽动他们,说:“你看我们的几个栏目办得这么出色,喜欢的人一定多,但也有不知道我们的潜在用户,就需要供销部的存在,抓住这些潜在读者。中国这么大什么都有可能。”

    “别忘了我们是面向全国的文化传播杂志,文化是什么?就是读者欣赏到我们描绘的“世界着眼中国”的美景就会无限向往,看到我们精选的国外饮食略影就会食指大动,读着我们从上万本杂志里挑的幽默小品就要哈哈大笑。同志们,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带给全国万万人民精神粮食,此刻是不是觉得自己做为《世界月刊》杂志社的一员,既光荣又负有强烈的使命感?”

    难得这么一本正经的说教和诱导人,反而起了反效果,他们笑得前伏后仰,果然歇斯底里的希特勒不是那么好效仿的。

    王阿姨下了总结,说:“从下期开始我们就正式改版了,杂志分成头条、社会、人物、旅游、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幽默以及,内容要细分,每个栏目有两三篇的定额,空余的地方添点小知识或者哲理故事来点睛。有新的栏目或者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讨论后另发。”

    “可以再加上情感栏目,介绍国外的婚姻和爱情观,或者是异国恋。”我补充了点狗血的建议。

    这个我有点经验,当年在文科班有个铁哥们,在报社实习,回来听他说,才知道每天哪那么多的情感八卦给你挖,都是三两个实习生七拼八凑编的,只要您爱看,表妹爱上表哥这么劲爆都没问题。

    只有政治家的诽谤、律师的嘴和玩文字的人才这么阴损。

    事情就这么定了,文化和传播要分开,供销独立成部,有出差补贴,轮换休息。出版社也有人专门管理,杂志社的编辑被打散细分,按特点谁谁是专门负责人物,谁谁善于翻译社会文章,谁谁对艺术有心得等等分了类。

    至于我,被丢到自己提议的情感栏目,附加一句人民常跟我强调地要低调、低调。

    西方人爱情和婚姻在中国人的眼里一直是开放的代名词,但是随着中国人自己的开放程度而减弱,不过,我一直想申辩地是:无码在日本也违法。

    《世界月刊》以后的封面都是人物为主。

    下午,杂志社按照惯例,开完会去聚餐,当然不吃火锅了,这几天武汉天干上火,跑到东湖旁一家做武昌鱼很有名的大中华酒楼,体会领袖诗中的意境,来个全鱼宴,杂志社几年有了家底,王阿姨乐得请客,我们不亦乐乎了。

    《亮剑》在全国的热播,中国电视历史上少有的黄金事段,无缝重播,没赶上或赶上一半的都看完了。

    趁着这股热度,新成立《世界月刊》旗下的新世纪出版社,马上推出了电视剧编剧写的同名《亮剑》。

    销售火暴,总是卖断了货,社会反应强烈。

    作为前不久才闹为香港资本家写毒草爱情电影的王喜,竟然写了革命题材的《亮剑》,许多人认为我有双重人格或者是疯了,这只是个玩笑。

    所以不少人写信给我,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问候都有。

    最多地是提出《亮剑》把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写的太“面善”了一点。我知道这个时代的日本鬼子和坏人,都如葛存壮扮演的“龟田”一个模子,灯光打暗,笑得狰狞,出几个自认为“哟西”的蠢主意,自投罗网以后,被武工队抓住,在被他欺压的父老乡亲面前,“以人民大众的名义”给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