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泼天大志
“真的是皆大欢喜了吗?”
朱棣嘴角噙着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缓缓摇头。“只怕未必吧?”
杨荣见朱棣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忙说道:“债券和股票都兑现了,百姓们得了实利;陈天平、裴伯耆恢复安南陈朝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当初助纣为虐与胡一元、胡汉苍为伍的安南人只要及时投降,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拥有实权的有邑贵族;将士们轻轻松松打赢了这一仗,却又得到了不菲的奖励……”
“问题就出在这一仗赢得太轻松了。”朱棣打断杨荣的话。“你想啊,这一仗赢得这么轻松,战后那么多人都得了好处……这种好事,谁不想多来几次?”
杨荣瞥了一眼朱棣,见他似笑非笑地说道:“郑和下西洋后,与大明建交的的国家更多了。比如苏禄、占城、缅甸、西洋琐里、爪哇、浡泥、三佛齐、暹罗斛、真腊、古里、柯枝、甘巴里、满剌加、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不剌哇、阿丹、苏门答剌、麻木、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然而这么多小国,却仅有苏禄自愿加入了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
朱棣顿了顿,象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呵呵笑了起来。“就连那苏禄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也未必能够说是自愿……你还记得那年苏禄入贡时,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的情况吗?”
“记得。”杨荣此时也嘴角含笑。“.当时微臣真是吓了一大跳。之前与苏禄并没有太多的来往,只知道苏禄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那年苏禄东王,西王、峒王率领家眷一行三百余人前往中国,礼部一直以为苏禄是前来入贡的。谁料到在大殿上,苏禄东王竟然表示要求举国并入大明,而所谓的贡物便是苏禄国的土地以及丁户。当时大殿之上群臣或疑惑或惊喜,无人能保持常态,唯有皇上镇定自若。”
被杨荣不轻不重的拍了一下马.屁,朱棣愉快地摇摇头。“朕当时其实也吓了一跳。”
朱棣慢慢回忆着。在他的记忆.中,苏禄请求将国土、丁户编入中国在历史上确实有其事,但这件事却是发生在乾隆年间,而且乾隆拒绝了这种好事。当时朱棣也不知道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提前发生,于是在大殿上只是不动声色地说“朕知道了”,事后却命令东厂对此事详加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之前苏禄国在海滩.边救了一位遭遇海难的大明人,而那人竟然自称是大明使者,只因遭遇海难而丢失了证明身份的使节。苏禄东王一听说是大明的使节,自然不敢怠慢,于是赶紧询问此人来意。那人便说是奉了大明皇帝的旨意,来说服苏禄国王向大明臣服,进献国土。除此之外,此人还向苏禄索要了一艘船以及大量财物,然后返回了大明。等“大明使者”离开后,苏禄三王便对此事一本正经地讨论了一番。不知道是心慕中原繁华还是惧怕大明的强大,总之最后苏禄三王达成了将国土进献给大明的共识。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朱棣便顺水推舟答应了.苏禄东王的要求。只是考虑到苏禄国的特殊情况,因此只是将苏禄人当成熟蕃对待。在苏禄建了一个府并派遣流官过去之余,却仍然将苏禄三王分别册封为土知州、有邑贵族,配合大明的流官对苏禄进行管理。
杨荣还是第一次听说苏禄自请并入大明的内.情,不禁讶然道:“那冒充大明使节之人后来回到大明了?冒充国家使节是为死罪,但促使苏禄并入大明却是大功。不知皇上是怎么处理此人的?”
“还谈不上怎么.处理此人。”朱棣笑着说道:“苏禄的造船技术很低,那人从苏禄骗得的只是一艘不大的渔船,勉强航行回到大明已是老天保佑了。不过那人还从苏禄还骗得了大量的财物,返回广州将便将船和财物都卖掉了,然后换了一艘能够远航的船便再次出海了。”
“又出海了?”杨荣先是惊讶,然后恍然。“他大约是自知犯下了滔天大罪,所以逃遁了。”
“……也未必。其实那人你也认识。”
“微臣认识此人?”杨荣的嘴巴张大的能够塞进一只拳头。然而杨荣毕竟记忆力惊人,仔细回忆片刻后,他试探着问道:“难道是那个周煜?就是那个说是要往最南方去才能逃过一劫的周煜。”
“不错,正是此人!”朱棣的语气中略微带着一丝羡慕和感叹。杨荣的记忆力和心思之灵动,若朱棣是不皇帝,那真是和他比都没法比的——人比人真是得死啊!
“即便没有犯下冒充使节之罪,大约周煜也会想方设法往南边去……”朱棣悠然叹了口气。“已经五年多的时间没周煜的消息了,也不知道他现在究竟在哪里。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发现澳州了……难道他真的往南极去了?”
“如果周煜回国,朕也不让他去探险了,就派他却说服周边的小国。朕派的正式使者们甚至没能说服周边的小国酋长们并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而周煜那个冒充的家伙反倒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了。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对于朱棣的自言自语,杨荣也不好说什么。一阵沉默后,朱棣却主动回到了刚才的正题。
“刚才朕说过了,安南战争赢得实在太过轻松,而且战争红利却又不菲,人的贪欲难道是有止境的吗?百姓难道不希望继续购买那种债券和股票?将士们难道不希望多有立功的机会?就算是刚刚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安南人,难道就不希望借着八十万大军正驻守安南的机会与宿敌占城彻底解决历史上的恩怨?”
“朕派了使者向周边小国传达让他们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的要求,可是应者廖廖。可见,很多事光用嘴巴说还是不够的。所以朕已经给张辅送去了一份密旨,让他随机应便。安南周边的缅甸、暹罗、万象、占城等国不肯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那便是拂了朕的面子!其实即便朕不下达旨令,可张辅身为征夷将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八十万大军外加安南的军队在手,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作臣子的,总要从全局全盘着眼着手,才能跟上朕的庙貌筹运!”
“毕竟八十万大军远征安南,耗费了多少钱粮精神!偏偏在安南又没打什么恶战。若是占城等国说不加入有邑贵族体系就不加入,而张辅就这么率领着大军回国,国人会怎么看张辅?慢道是占城,就连天下人也要小看他们那支‘天兵’,更会小瞧朕!”
“在缅甸、暹罗、占城、万象这四个国家中,占城与安南宿怨极深,所以朕敢断定,张辅接下来肯定会派信使给占城,强令对方立即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若对方不答应,张辅必定先斩后奏,率军杀入占城。”
杨荣凝神听着朱棣似自言自语,又似在向自己讲述的话,抚膝叹道:“微臣明白了。八十万大军一仗打下来,战死者尚且不足两千,加上染疫而死的战士也不足三千。整个战争结束,远征大军连死带伤也不过一万出头。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好不容易去了安南,一路上消耗也是不小。若是不趁机多做些事,那也是浪费了百姓们所纳之赋税。”
朱棣笑着点头。“张辅挟击败胡氏之余威,或许不用打都可以使得占城屈服——若是占城不识时务,远征大军外加安南当地军队共计百万有余,其雷霆一击,占城必将化为齑粉。占城之后,再缅甸,再暹罗、再万象等国。将中南半岛诸国收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后,还可以向南洋,向南亚诸国施加压力。”
“不过,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朕所说的中南半岛、南洋、南亚地理面积太过广阔。光靠那支安南远征军,别说一路打过去,就算每个小国都闻风而降,因此只需要一路走过去,走到最后士气也会给磨没了。”朱棣站起身来,慢慢踱步,因此杨荣看不清皇上此刻是什么表情,只听得皇上的声音显得沉重浑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