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底色 字色 字号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2/2)


    update来进行分析的话就会现它必须搜集个人电脑的信息才能进行操作所差者只是搜集了哪些信息而已。

    “这并不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利用后门程序进行攻击一直都是我们黑客的惯用伎俩。”面对着眼前所出现的情况坐在安布罗斯上校身边年仅25岁的米特尼克显然对这一切都毫无兴趣。曾被誉为“世界第一黑客”的米特尼克在15岁的时候就利用家中的电脑成功侵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美国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等这些美国防守最严密的网络系统。他因此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缉并于1995年被逮捕。正如美国爱达荷州国家工程与环境试验室网络安全中心负责人保罗所说—没有哪台联接到互联网的电脑系统能够不被入侵不管它是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还是通过固定线路上网。”保罗指出只有那些完全和外界隔绝的电脑系统才能够对入侵做到完全免疫。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攻击者对埃及6军的信息指挥系统释放了多种武器级别的军用计算机病毒。通过这些病毒程序制造出一系列的虚拟信号和影像成功欺骗了埃及6军司令部的值班人员。”面对米特尼克的轻蔑美国6军席情报官斯蒂文.鲍特尔少将并没有作出正面的回应在他身后的投影仪上数个代表着以色列6军的红色箭头正高越过埃及与以色列的边境地区。即便已经事先被告之了是一场骗局但是此刻坐在会议厅的大多数美**方人士已经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震撼。

    为了迫使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停止向以色列南部射火箭弹。以色列军队一度封锁所有通往加沙地带的过境通道而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则将加沙地带边境口岸拉法的隔离墙炸开几十个洞数以千计巴勒斯坦人这几天涌入埃及境内抢购食物和燃料等生活用品。鉴于目前中东地区复杂的局势以色列难道真的不惜动第6次中东战争吗?恐怕当时开罗的埃及政府高层的神经已经绷到了极限。毕竟在1979年埃以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和平条约之后,两国并没有走向正常的国家交往,而是处于一种脆弱、微妙、不冷不热的“冷和平”状态。

    “不过好在埃及6军所装备的这套信息指挥系统是由我们开我们同样拥有自己的‘后门程序’我们几乎和埃及人同步现了‘以色列人入侵’的信息。经过了我们位于中东上空的军用卫星的确认总统先生立即通过直线电话与埃及和以色列两国的高层接触最终缓解了这一可能导致战争的危机。”斯蒂文.鲍特尔少将所说的丝毫没有夸大其词的意味毕竟在历史上多次遭遇以色列军队先制人的打击之后埃及军队一直处于枕戈待晨的状态随着以色列6军展开单边行动的消息埃及6军的数个主力装甲师纷纷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大批由美国特许生产的m1a1型主战坦克已经进入了集结抵御随时准备开赴边境战场。

    “这显然是一次有准备的网络打击。对方在攻击得手后的短短几秒种内便切断了所有的联线躲过了我们所有的侦测。”斯蒂文.鲍特尔少将无奈的转过头去投影仪上出现了一幅巨大的中东地图。“我们猜测攻击者很可能来自中国近年来北京方面一直在谋求着获得非洲丰厚的自然资源和辽阔的市场。而他们在这一地区的潜在盟友正是埃及的邻国—利比亚和苏丹而这两个国家历史上都与埃及有着领土上的争端。”紧接着言的是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赖特中将作为美**方网络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这个曾经越战中的英雄显然还对遥远的东方怀有深刻的敌意。

    埃及和苏丹两国之间曾因英国殖民统治的后遗症而对非洲红海沿岸的哈拉伊卜三角区主权存在争议历史上曾生多次小规模的流血冲突。而埃及与利比亚的双边关系则可以称的上是一波三折2o世纪初埃及和利比亚这两个国家曾经亲如一家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三国甚至曾宣布要成立“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并要在1973年9月前完全“合并”但最终因建邦问题矛盾重重未能实现。此后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的单方面和解两国一度交恶甚至在边境的沙漠地区动用重型武器爆过令世界侧目的“四日战争”。而在1989年1o月两国元的成功互访。这两个阿拉伯兄弟似乎重归于好但是出于这三个国根本政治利益的影响利比亚和苏丹最终都很难与美国的在中东的传统盟友—埃及亲如一家。

    “的确我们也曾怀疑过这一次攻击是中**方黑客部队的行动目的是为了在中东地区制造紧张局势疏离我们与埃及两国的双边关系同时牵制正在赶往阿拉伯海地区的第五舰队的“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航母战斗群。但是在一周之后生的另一次袭击却让我们对攻击者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这一次遭遇攻击的对象同样还是在中东地区先遭遇袭击的是位于利雅得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和位于科威特的多哈兵营。这次攻击的手法与在埃及方面如出一辙。只是这一次‘狼来了’的对象换成了伊朗。”随着斯蒂文.鲍特尔少将低沉的声线投影仪上出现了大批代表着伊朗空军战机和中程弹道导弹的红色符号正越过波斯湾飞向沙特而大群伊朗6军的地面部队则扑向弱小的科威特。“如果说以色列是我们在中东的烦恼那么伊朗则是中国在西亚的麻烦。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依旧需要来自伊朗的石油以支撑其在南亚次大6的军事行动。

    “这或许是基地组织最新一轮的恐怖行动利用计算机病毒将全世界的热点地区的主要国家囊括其中。建立一个‘僵尸网络’。在必要的时候引一场全球性的冲突。”此刻言的是曾经以“僵尸病毒”名噪一时的简森.詹姆斯.安切塔作为美国本土地下黑客组织—“机器人程序大师”的著名成员简森.詹姆斯.安切塔曾利用自己开的“远程黑客控制程序”

    将包括美国防部和海军武器研究中心的保密电脑在内的多达4o万台电脑组成的一个庞大“僵尸电脑网络”。

    安切塔所编写的这种“僵尸”病毒甚至可以突破美**方电脑的高等级保护并成功地对美军的各种电子技术设备实施监控甚至可以控制军用导弹的射。一度委实令美国安全机构十分担心。不过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当时却并没有想到将自己明谋取暴利他只是一些网络广告公司签下代理合同通过自己的“僵尸”病毒操纵数十万台受感染电脑下载弹出式广告软件以此挣了6万美元而已。

    “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在这次行动中攻击者不再满足于认识攻击。他们成功激活了我们隐藏在系统之中的固体病毒在短短的15分钟内便瘫痪了沙特和科威特两**方的绝大部分指挥系统。”计算机的核心—

    “中央处理器”的生产大国美国也曾是电脑其他组件如主板、内置式调制解调器的主要生产国。全球销售的约9o%的计算机使用了美制芯片等组件。因此美**方长期以来便一直在进行将带有病毒的计算机系统直接或间接卖给目标国家的行动当这些国家与美国为敌时便可激活隐藏在计算机内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芯片”将直接或间接地对敌方国家和军队的计算机系统造成许多麻烦。而众多美国盟国所广泛采用的指挥系统中这种潜伏的病毒更是多如牛毛。甚至连美军自身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之中也并非绝对安全。

    “这些行动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含义我们可以推想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阴谋。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这两次行动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而只是测试而已……。”就在所有人都感觉陷入了无边的迷雾中之时安布罗斯上校却轻描淡写的说道。“对方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要瘫痪这些系统而是在测试这些系统安全性寻找我们所研制的指挥系统的弱点。而且我敢说他和我一样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而就在五角大楼内这场会议召开的同时在位于新德里郊外的一片密林之下。一个曾经为了防御核攻击而建设的地下掩体内此刻数以百计的印度军方黑客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而在他们的身后一个2o岁左右的瘦削青年正面带微笑等待着胜利的到来他就是被印度喻为“黑客之王”的法里特实际上年仅22岁的法里特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客他的特长更多的是系统安全方面的可以说是一名网络防御战方面的专家。但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却让他成为攻守兼备的黑客此刻面对祖国的召唤他终于第一次将平生所学用于了战场之上。而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位于拉合尔的巴基斯坦6军信息指挥系统中心。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四)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伊斯兰”命名的国家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没有他在中东的那些阿拉伯兄弟那般的幸运全知全能的真神安拉并没有赋予这个国家更多可以出买的黑色黄金。作为一个展中国家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从阿富汗高原之上奔腾而下的突厥骑兵在这里成为了南亚最为优秀的农民在莫卧尔王朝统治时期他们在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成庞大而先进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过一年的耕耘巴基斯坦人在粮食方面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大米和棉花甚至还可以少量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水果资源更是非常丰富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的巴基斯坦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而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但就想所有依旧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的国家一样巴基斯坦依旧无法适应一场耗日持久的对外战争特别是当战线无限向着敌国的纵深延伸出去之时整个国家本身用来维持的正常运转的大量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投入到战争之中化成硝烟消融于空气之中。普通民众在开战之初的亢奋最终在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越严格的控制面前转化成了压抑和不满。而在印控克什米尔问题上遭到巴基斯坦正规军压制的圣战组织、在美国推行的“反恐”战争与巴基斯坦军队多有龌龊的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以及得到西方支持的所谓“民主精英”们此刻正在利用这种情绪向穆沙拉夫所领导的军政府频频难。而面对着眼前的窘境伊斯兰堡方面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解决办法。穆沙拉夫和他的幕僚们只能更多的寄希望于指挥着巴基斯坦6军几乎所有突击力量的基亚尼上将可以迅的达成预设的战略目标结束这场耗费巨大的战争。

    而此刻在作为巴基斯坦对印作战的指挥中枢在巴基斯坦东部重镇城市—拉合尔郊外的萨果达空军基地里到处可见巴基斯坦海、6、空三军参谋人员忙碌的身影。虽然从冷战中后期开始由于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巴基斯坦在三军装备、核能技术、弹道导弹等领域都与中国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是在军队的指挥系统和组织架构方面巴基斯坦依旧沿袭着以美国为的西方国家的标准目前指挥着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度境内向新德里方面挺进的正是在美国五角大楼帮助之下建立起来巴基斯坦全军联合的信息指挥网络。

    巴基斯坦这个曾经在冷战时代牵制苏联中亚战略集团的这个传统盟友曾为了拉拢印度而一度为华盛顿所抛弃。但是随着“9.11”事件的爆为了打击以阿富汗为主要根据地的“基地”组织五角大楼又再度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橄榄枝。而印度在21世纪初在自我膨胀和对外扩张之后可能导致最终崩溃更令美国政府对巴基斯坦青睐有加大量曾经向伊斯兰堡所关闭的军售大门又重新打开而走在世界前列的信息指挥网络更是巴基斯坦所迫切需要的。

    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所说:“人类社会的科学展是科学范式的转换推动的当生科学革命时科学展将由一种新的范式所规范。”而人类战争的历史也一再表明每一次战争形态的变革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当新的科技革命生时必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强烈地冲击和影响军事领域。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举世瞩目信息化战争形态凸显雏形并正在使作战方式、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领域都在生“骤变”。

    而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军事强国都从以美国为的多国部队的摧枯拉朽般的攻击中充分地感受到网络化指挥的巨大魅力和能量因此也竞相加强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的网络化指挥建设并在各自的军事变革与转型中不断地强化网络化指挥理念。一直面临着战争威胁的巴基斯坦同样迫切希望可以迅搭上从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的这趟快车但是糟糕的科技基础和贫弱的国力却无一不限制着巴基斯坦军方的这一需求而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近邻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同样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虽然知道采用了美国的信息指挥系统便可能在以后的军队战略上受制于人而五角大楼向来喜欢留有后招的习惯更可能在整个系统之中埋下无数的定时炸弹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伊斯兰堡别无选择只能被迫的吞下来自五角大楼的糖衣毒药。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中国人都曾指责过伊斯兰堡背信弃义有奶就是娘。但实际他们却都忽视了巴基斯坦虽然是中国的盟友但却也要有限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在中**队自行研制和开的信息指挥系统上巴基斯坦更担负着一个窗口的角色大量美**队在信息战方面成熟的技术和理念正是通过巴基斯坦这座桥梁为中国的科研人员所接受和借鉴。

    “天气正在转好我们的战鹰终于可以出击了。借助着空地协同的打击相信我们的装甲部队可以迅的从两翼突破印度6军的防御迂回合围新德里以西的印度6军目前集结的重兵集团。一举歼灭这支印度6军最后的战略预备队。”站在巴基斯坦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巨大的电子沙盘面前基亚尼上将自信满满的向整条战线上的师一级指挥官宣布道。

    连续几日来席卷印度西北部的沙尘暴显然大大阻碍了占据空中优势的巴基斯坦空军战机的出动效率而传统的地面攻坚战更多的时候是在用炮弹和鲜血丈量土地在过去72小时的战斗中巴基斯坦6军已经付出了近5ooo人的伤亡2oo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虽然印度方面的损失可能更为惨重但是受到国力的限制巴基斯坦是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战的。而随着沙尘暴的间歇巴基斯坦6军迫切希望借助着自身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打出一场漂亮的空地协同、高穿插的装甲突击。

    其实巴基斯坦军方目前所采用的这套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功能并不能算是先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仅是美国6军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的一个简化版本然后以6军的战略信息系统为基础横向与海军、空军实现了联网而已。作为世界信息战军事革命的领头羊五角大楼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建设一体化c4I和一体化c4IsR系统以代替各军种独立建设的“烟囱式”的c4I系统。而其中6军作战指挥系统只是美国6军的一个展项目它使6军拥有高战术计算机系统并提高6军现有的通信能力。而这套系统主要由:6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agccs)、6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和数字化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FBbsp;      其中6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可以满足6军战略指挥控制的基本需求:软件、硬件、执行联合作战计划和实施系统的数据库以及支援联合司令部和联合参谋部、联合军种系统的数据库。系统还可以6军指挥官提供分析行动进程制定、管理和支援6军战场参联会战争计划的能力报告6军行动状态实施动员、部署、运用以及为6军部队支援常规联合军事行动的后勤支援能力。可以说一套主要针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作战和实施行政指挥控制的国家网络系统。不过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五角大楼不会向任何国家出售这套系统的核心代码。

    数字化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顾名思义是该系统向从旅到旅以下最低级别的战术单位(班)提供战场态势和指挥控制的系统。包括:特种用途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字化部队指挥软件系统、定位导航和报告系统、全球通信系统接口和数字化部队战斗识别环境等5个部分。在美国6军的数字化部队也还处于试验阶段的今天这套系统对于大多数国家的6军来说依旧是曲高和寡的。

    所以6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便成为巴基斯坦和众多美**事盟友的最佳选择作为6军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套系统严格定义上还只是一套典型的战术c3I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还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c4I甚至c4IsR的标准。但是却足以满足巴基斯坦军队的要求。该系统旨在提高战场重要功能领域指挥控制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可以使指挥官在复杂战场电子环境下有效控制信息资源协调作战行动。

    虽然在美国6军之中主要装备于美国6军的集团军及其以下部队但是在美国6军编制序列之中集团军一直都是美国实施战役作战的基本军团其编制不固定通过会辖3个军、9至15个师以及数量庞大战斗支援和勤务支援部队。而其所拥有的技术装备的数量更往往会过一个中等6军强国举国所有。因此也可以满足获得这套系统的美国盟友却往往将其作为战区甚至战略指挥系统来使用的要求。

    借助着这套系统的帮助巴基斯坦6军基本建立一个从营级单位到战区无缝信息指挥体系。此刻在巴基斯坦的三军联合指挥系统之中巴基斯坦空军的8个战斗机/攻击机中队和2个攻击中队已经悉数整装待。在辽阔战线之上数以千计的印度军事目标正等待着他们的猎杀。就在基亚尼上将所在的地下指挥中枢数公里的地方萨果达空军基地的跑道之上巴基斯坦空军第9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卡特里中校正耐心的等待着地勤人员对他的战机进行出击前最后的检修。“我们的目标是摧毁位于纵深的印度6军装甲集结点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消灭数十辆印度佬的坦克。”望着自己心爱的战鹰机翼之下所挂载着的沉甸甸的毁灭卡特里中校有些自豪的向自己的部下们说道。

    虽然经过了洛克希德.马丁航空系统部的改进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B型战斗机已经可以使用美国空军的Jdam“联合空地防区外攻击弹药”、egBu-27“复合制导炸弹”和高反辐射导弹等先进的对地攻击武器但是在他们真正为美国的利益搏杀之前传统的集束炸弹和agm-65a/B“小牛”型电视指导炸弹依旧还是他们的标准配置。

    “我可不能输给那些驾驶JF—17‘雷电’的菜鸟。”随着战机在跑道上缓慢的滑入起飞位置卡特里中校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念道。凭心而论卡特里中校对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JF—17“雷电”型战斗机并没有太多的成见在美国人最终宣布将重新向伊斯兰堡销售F—16型战斗机之前他一度甚至曾对驾驶JF—17“雷电”型战斗机充满着期望。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中—印之间的战争使巴基斯坦空军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大量涌入的新型F—16型战斗机和JF—17“雷电”型战斗机生产线的全面启动令众多一直都在飞中国在上个世纪生产的歼—6、歼—7型战斗机的二线中队都迅换装第9战斗机中队的皇牌地位在装备上已经不再明显。因此卡特里中校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炮击、依旧是炮击巴基斯坦6军的这一轮攻势再一次在炮声中全面的展开了巴基斯坦空军第9战斗机中队的战机便在这震撼整条战线的隆隆炮声之中翱翔于天际。已经在前面的连续打击之中损失了近8o%战力的印度空军无力拦截他们的飞行。而印度6军的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群此刻似乎也选择了沉默。卡特里中校和他的战友们轻松的抵达了目标空域的上空。“目标确认。”按照信息指挥系统的引导他们迅找到了那一群正在印度河平原之上高奔驰的目标。“敌军坦克纵队数量不明。”随着高度的降低卡特里中校已经可以看到那些呼吸着黑色烟雾的钢铁猛兽了。

    “全编队俯冲投弹……。”为了避免高空投放的集束炸弹布撒区域太广卡特里中校命令自己的部下采用浅俯冲投弹的方式。巴基斯坦空军第9战斗机中队的6架F—16B型战斗机鱼贯而下采取低空高的方式投掷。随着美制mk2o2“石眼”型集束炸弹降至预定的高度带有4

    片控制面的并带有花状突出物的圆柱形弹箱迅炸开2oo多枚尾翼呈箭形的mk118型子弹药飞射而出。这些前部为细炸高棒头部为前粗后细的锥形装药的子弹药可以高冲击装甲目标顶部可击穿

    5o-8o  毫米钢甲。一枚mk2o2“石眼”型集束炸弹便可以杀伤48oo平方米内的装甲目标。

    随着呼啸而下的集束炸弹一一炸开整个平原之上到处可见高倾泻而下的弹雨一辆又一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运动中被击中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瘫痪在地。“确认攻击效果对还有战斗力的目标使用‘小牛’进行攻击。”虽然集束炸弹攻击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是卡特里中校显然并不会因此而满足。他率领着编队再度折回战场这一次他们将使用机翼下方的agm-65a/B“小牛”型电视指导炸弹对依旧在行驶之中的敌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虽然在美国空军的实战之中用于打坦克的通常是红外成像制导的agm-65d型。而属于电视制导的早期型号的

    agm-65a/B型容易受到战场环境的限制可能因为烟雾弥漫、亮度太低等因素而无法挥威力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鸟卡特里中校显然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娴熟的操纵着自己的战机翱翔在2oo米左右的高度上仅搜索了不到1o秒迅现并截获目标同时令目标处在瞄准十字线中央迅选择要射的导弹使其陀螺开锁并抛掉头罩其摄像机随即向飞机座舱内的电视监视器传送飞机前方的全景实时视频图像。卡特里中校迅将电视监视器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图像只要使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就可以射导弹。但就在这个刹那之间卡特里中校却意外的从视频图像中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那是一辆我们6军的‘哈立德’型主战坦克我们在攻击自己人。”卡特里中校慌乱的退出了攻击模式而在他的机翼下方一个巴基斯坦6军机械化步兵营已经在硝烟中消耗待尽。“这是怎么回事?”基亚尼上将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巴基斯坦6军的这次攻击已经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就在巴基斯坦6军进攻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内一直避免着炮战的印度6军却意外的先行开火进行了空前猛烈的火力反准备。巴基斯坦6军并不害怕炮火但是令人郁闷的是印度6军积蓄已久的炮火竟如同长了眼睛一般每一都准确的落在巴基斯坦6军的炮兵阵地、进攻集结地域、指挥中心等要害环节。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空军竟将众多的炸弹投到了自己6军的进攻队列之中一切似乎都乱套了。但忧心憧憧的基亚尼上将此刻并不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五)上

    当1946年2月14日一个名为“埃尼阿克”(enIac)的新生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内“呱呱坠地”即便是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敢肯定这个占地面积达17o平方米重达3o吨的巨大怪物最终会改变人类社会的固有生活模式并将战争的全貌也改的面无全非虽然“埃尼阿克”—这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现代意义的电子计算机生而为战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6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新型大炮所产生的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美**方出资资助了莫克利博士天才般的设想。

    不过这个在情人节诞生的新生命却并没有给他的设计者带来更多的甜蜜虽然它的计算度快每秒可从事5ooo次的加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度要快1ooo多倍。但是它那174千瓦/小时的“食量”却也同样令人吃惊据传只要它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虽然伴随着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的真空电子管“埃尼阿克”和它的后裔们开始逐渐的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不过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依旧只是实验室和科研机关内的众多工具之一。但正如一个学者所说:“生活本来是平静的后来计算机想要相互对话情况就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埃尼阿克”诞生之后的第23

    个年头网络降临了人间。

    1969年美国国防计划署开始建立了作为军用实验网络的阿帕网起初只在4台主机之间进行相互对话;但短短两年以后已有19个节点、3o个网站被联接了起来;4年以后也就是1973年阿帕网上的节点又增加一倍达到了4o个。阿帕网迅膨胀很快构建起一个把不同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起来的互联网这就是最终因特网的雏形。不过因特网的真正展是2o世纪8o

    年代末的事情。1987年与因特网相连的主机数只有1万台1989年主机数突破1

    o万台1992年主机数突破1oo万台。网络以迅猛展之势在几乎包罗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迅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角落。网络逐渐成为了信息战争中敌对双方打击和防护的重点的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攻防对象的全新作战样式最终应运而生。

    1988年11月2日晚美国国防部的战略  c4I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相继遭到不明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共约85oo台军用计算机在短时间内感染计算机病毒其中6ooo部无法正常运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而这一切不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所制造的一个过分的恶作剧而已。作为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席科学家的儿子罗伯特.莫里斯不仅和由他明的网络蠕虫病毒一起成为了黑客历史上的传奇。更向美国国防部展示了网络战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军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依赖计算机网络的武装组织了。五角大楼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个由21o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1oo个广域网、2oo个指挥中心和1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组成的庞大系统使我们强大武装力量的每一个举动从军事指挥、武器装备直到人员调动、放军饷没有一样可以离不开计算机。”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内在汇集着美**方最为擅长于网络攻防战的各界精英的会议室里几乎所有人的都在耐心的听着迟到的安布罗斯上校此刻的侃侃而谈。

    “上校请不要再重复一些我们大家都清楚的事实了我们需要的是答案一个关于这一切问题的答案。”终于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赖特中将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毕竟当他在前线与越南空军的米格-21战机激战之际安布罗斯上校可能还在赶去中学的校车上呢。“请耐心一点我敬爱的卡特将军。”显然安布罗斯上校对自己的推论显得胸有成竹。

    “无论是如何达和完备的军用信息系统无论设置有多少道防御措施总会有人找到一种简单的入侵方式。”而在位于新德里郊外的印度军方网络战中心内被印度军方征用的“黑客之王”—法里特此刻正得意的关注着自己所策划的一次次成功的攻击。在这里每一次键盘轻松的振动往往都意味着千里之外战场之上的炮声隆隆。强大的巴基斯坦6军此刻已经被法里特和他的战友们搞的晕头转向。在南、北两个攻击方向上巴基斯坦6军的5个精锐集团军所统辖的数以百计的营级作战单位正清晰的显示在印度西部军区司令—帕斯里查中将面前的电子沙盘之上可以说凭借着法里特和他的黑客军团印度6军第一次在战场之上享受到了“单向透明”的制信息优势。

    “我们已经成功的压制了巴基斯坦人的炮群真是要多谢法里特和那些来自‘北方的朋友’啊!。”随着印度军方网络战中心内不断将从巴基斯坦指挥系统内截获的巴基斯坦炮兵的损失报告送来帕斯里查中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的豪赌至少没有血本无归。印度曾经一度认定野战炮兵的作用仅是支援步兵和装甲兵的作战行动因此野战炮兵也自然不过是后二者的“附庸”而已。但是随着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连场激战印度6军的领导人才逐渐清晰的认识到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反炮兵战才是野战炮兵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未来的战场上野战炮兵将以更多的时间独立地与敌方野战炮兵进行火力对攻。因此从1997年7月开始印度6军着手组建了第一支独立的军属野战炮兵师。这支部队也就是帕斯里查中将麾下印度6军第2集团军所属的第1炮兵师。

    印度6军的野战炮兵师总兵力为8ooo人左右下辖2个野战炮兵旅和1个混合炮兵旅。混合炮兵旅是印军炮兵的最新建制单位下辖1个“大地”(prithvi)战术导弹群、1个“旅风”多管火箭炮团、1个通信团和1个警戒与目标侦察分队全师共有9

    个炮兵团和1个战术导弹群。印军将原军属野战炮兵旅扩编为炮兵师是加强野战炮兵的一大举措。炮兵师的火力相对炮兵旅的火力生了质的飞跃其主要标志是炮兵师装备了印军历史上第一种战术地地导弹系统和远程多管火箭炮使野战炮兵的火力范围次达到了7o—15o千米。对于印度6军及其野战炮兵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印度6军一度气冲斗牛豪气万丈的要对自己炮兵都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印—东战争爆之前印度6军也仅编制了2个军属野战炮兵师而已。而且除了隶属于西部军区的第1炮兵师之外组建于1999年的第2野战炮兵师隶属于南部军区的第1集团军此刻已经可以说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之上了。因此这最后一支新德里可以掌握的地面火力强袭力量自然被帕斯里查中将视为珍宝一直以来都小心翼翼的雪藏在位于自己防线纵深的隐蔽工事内。惟恐成为了四面出击的巴基斯坦空军翼刀下的猎物。

    但是凭借着法里特等黑客的努力帕斯里查中将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对手的全部战略部署。面对着先制人打垮对手远程打击手段的机会帕斯里查中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犹豫和踌躇。他果断的命令印度6军第1炮兵师和各师所辖炮兵旅火力全开向着巴基斯坦6军的纵深进行精确而密集的大规模炮兵。一门门印度6军所广泛装备的瑞典制Fh-77B型155毫米榴弹炮在夜色中被艰难的被推入了阵地在黎明时分他们的齐声怒吼顷刻间便打断了巴基斯坦6军的脊梁。

    “关键还是制空权虽然我们成功的利用修改战地坐标的方式欺骗了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让他们将毁灭布撒到自己的战友头上。但是随着巴基斯坦空军意识到问题所在切断与6军指挥系统的联系启用自身的空中指挥系统。那么战场的天空将再一次落入那些穆斯林的空中。”虽然炮兵方面成功的火力反准备让印度6军在战场正面的防御战中暂时挫败了巴基斯坦6军的攻势。但是忧心忡忡的印度空军中将巴尔博拉依旧不得不提醒帕斯里查中将—巴基斯坦空军毕竟牢牢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此刻在拉合尔萨果达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巴基斯坦政府从瑞典购买的2架saaB-2ooo型“爱立眼”预警机正等待着地勤人员清理完跑道随着这些具有36o度全方位探测能力的预警机升空巴基斯坦空军将重整队型再一次投入攻击。

    “虽然我们昔日强大的鹰群遭到那些卑鄙的中国人、美国人以及的该死穆斯林们的暗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空军已经无力再战了。此刻便有一支勇敢的别动队正向着拉合尔的方向挺进……。”显然炮兵的突袭得手给了帕斯里查中将以空前的信心。即便是战前并不看好的一支用于袭扰的偏师此刻在他的眼中也被赋予了足以颠覆战局的希望。

    “真想不到我还能死在这蔚蓝的天空之中。”驾驶着印度空军硕果仅存的2架俄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和2架米格-21型战斗机已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德那巴汗此刻正和他的战友一起飞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曾经云集了印度空军近百架战机的印度空军的安巴拉空军基地在3月24日的那场席卷印度全国的风暴之中同样在劫难逃当数十架宛如幽灵一般的中国生产的改进型“哈比”反辐射无人机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基地附近的天空之中沿着探索天空的雷达波长俯冲而下将机场附近的警戒雷达炸成了火球。所有印度空军的飞行员都已经意识到了大事不妙。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们争先恐后的爬上各自的战机向着跑道冲去虽然天空未必安全但至少比被自己的战机被摧毁在跑道上来的光荣。

    但是就当数架新型印度空军的Lca轻型战斗机宛如惊恐的小鸟一般刚刚滑出跑道准备爬升之际一阵特别刺耳的爆炸声从3oo米左右的天空传来。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振荡德那巴汗看到宛如噩梦般的一幕刚刚爬升到半空的印度空军战机突然象失去了生命一般垂直坠落而他们那些在跑道上高滑行的同僚而好象喝醉了酒的司机一样任由战机胡乱冲撞最后在跑道上互相摧毁。“是中国人的电磁脉冲炸弹。”在这一刻德那巴汗便知道一切都已经完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和他的战友一边在基地的防空洞内小心的躲避着从遥远的青藏高原上射来的弹道导弹。一边努力在众多被毁的战机上寻找出修复他们的可能。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的修复了不到1o架老式的米格战机最终凑成今天的这一支空中敢死队。虽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一度被作为印度空军的核航弹投掷平台但是在被全面拔除了核牙齿之后新德里也知道在战场上使用那些仅存的核航弹的结果—不仅将给予对方进行大规模核报复的口实而且在无法保障制空权的情况下这些危险的炸弹落在自己国土上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落在敌境之内。所以今天德那巴汗和他的战友仅仅是这次决死轰炸的配角而已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身后那2架壮硕的俄制安—12型“轰炸机”。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五)下

    作为前苏联最为擅长于研制运输机的安东诺夫设计集团研制的一种战术中程军用运输机被北约称为“幼狐”的安-12曾是前苏联空军在2o世纪6o至8o年代中的标准军用运输机和战术空运主力机种。昔日红色帝国的长臂—前苏联第1o5空降师正是乘坐着它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杰布斯科起飞千里奔袭布拉格将杜布切克的春天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虽然从1974年起它的地位逐渐被新进的伊尔-76型运输机所取代但是在出口的波兰、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的装备序列中却依旧老当益壮。而在印度空军之中安-12型军用运输机更曾一度客串过轰炸机的角色。

    在1965年爆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之中印度空军第44运输机中队的飞行员们曾驾驶着安-12型军用运输机轰炸了克什米尔高原上的巴基斯坦军方阵地。不过当时的印巴两国都还处于刚刚脱离襁褓的起步阶段无论是空军战机还是地面防空火力都远非今日可比。所以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临时客串除了担心装在临时挂架之上的炸弹性能不稳定之外并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在今时今日的战场之上印度空军再度将安-12型军用运输机派往一线却可以只能是一种几近疯狂的自杀行为。

    此刻在印度空军的2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2o吨的货舱之内各有1枚8吨左右的俄制重型空爆炸弹这2个其貌不扬宛如一个大型液化气罐的圆柱体此刻正安静的躺在轰鸣的机舱之内如果不是弹体上赫然写着的俄文字样或许谁也不能想到这也就是莫斯科所宣称的“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赫赫有名的“炸弹之父”。这种弹体之内装有7.8吨新型高爆炸药的毁灭之王其爆炸威力相当于44吨TnT炸药杀伤半径更达到33o米。其威力甚至略胜于美国波音公司一直吹嘘不已的moaB—“炸弹之母”。

    在新德里雄心勃勃的备战计划中在从莫斯科重金采购的4架图-16o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的方案中除了31o枚的kh55巡航导弹之外还有12枚“炸弹之父”型空爆炸弹。按照俄罗斯军方的宣传这些威力强大的炸弹不仅是坚固掩体的“粉碎机”更是瓦解敌军抵抗意志最为有效的“重锤”。印度空军曾无数次的幻想过属于自己的图—16o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掠过战场的天空将一枚枚的重型空爆炸弹却粉碎自己的敌人。

    但是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南部群山之中4架不明国籍的螺旋桨式战场飞机却无情的终结了新德里的幻梦失去了图—16o型“海盗旗”战略轰炸机这个优良的平台来自莫斯科的“炸弹之父”陷入了有弹无枪的尴尬之中。虽然美国空军的“炸弹之母”由于体积过于庞大也不得不采用c-13o系列运输机进行投掷。但是美国空军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战斗机群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而面对着高强度战争的消耗印度空军却正在逐步的被逐出天空。

    不过面对着与世仇巴基斯坦之间存亡在此一举的战略决战印度空军还是决定铤而走险由2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装载这种杀伤力惊人的武器在少数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安巴拉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巴基斯坦空军前沿最大的军用机场和指挥枢纽—位于拉合尔的萨果达空军基地。这个疯狂的计划与其说一次冒险不如说是一次绝望的自杀。没有人会天真的相信由这6架老旧的俄制战机组成的攻击编队可能穿越由庞大的战斗机群和地面防空火力组成的巴基斯坦战场防空体系。

    但是事实却给了印度人一丝希望随着印度军方网络战中心内法里特和他的黑客战友成功的渗透入了巴基斯坦军方的指挥中枢巴基斯坦军方的整个防空体系的部署情况便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印度空军的面前。在经过细致真正的策划之后印度空军小心谨慎的为自己的这最后一击选择了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

    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基本上以6部美制Tps-43g

    3-d远程雷达为主构建起来其他来自中国和英国的雷达作为其在中高空领域的补充。而45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机动脉冲多普勒雷达则负责对低空入侵者的监控。这一体系在巴基斯坦本土防御或许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是随着战线的延伸这个原本完善的系统需要面对更多而且更为广泛的挑战。大量新近占领的战区需要部署更多的防空雷达但是巴基斯坦空军显然早已不将印度空军视为对手。所以在战区内仅有少数几部低空雷达担任着对空监视的任务。这一疏忽本身并不致命因为在战区的天空之中几乎始终都有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在盘旋着但是当印度军方的网络战中心获悉了对手的全盘部署之后这个漏洞显然给了对手以可趁之机。

    印度空军的这支突击集群按照预定的飞行路线先从安巴拉空军基地起飞向北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这片土地目前正处于纷乱之中刚刚接管主要城市的巴基斯坦6军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部署防空体系。这6架战机可以轻松的从这里切入巴基斯坦的领空。不过接下来的航程却是对这些飞行员技术和意志的终极考验他们必须低空穿过巴基斯坦东北部的高原和群山才能真正的进入敌国的本土。而在这一地区他们要躲避的不仅是巴基斯坦军用雷达的监视还有数不清的巴基斯坦对空警戒人员的眼睛。所以印度空军不得不选择在黎明时分出借助了灰蒙蒙的晨霾的掩护向着拉合尔的方向挺进。

    在印控克什米尔边境的山峦之中德那巴汗失去了他的第一个战友—1架米格-21型战斗机在低空飞行中意外的撞上了山岩幻化成了黎明中的火球但是幸运的是这一次意外似乎并没有触动巴基斯坦军队的神经毕竟在辽阔的战线之上一场激烈的炮战正在全面的展开。巴基斯坦空军没有更多的战机可以被派去荒芜人烟的群山之中却调查一起莫名其妙的爆炸。

    无暇为自己的战友默哀德那巴汗和他的编队继续向南飞行。他们沿着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传统国境线低空飞行。一直以来都印度的苦难充耳不闻的天照大神这一次似乎终于显示了神迹。机群没有遭到更多的阻挠便接近了拉合尔附近的天空但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开始。频繁起飞的巴基斯坦战机和机场附近的防空部队显然不会再对他们的出现保持承诺。先现他们的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野战高炮团。由于巴基斯坦在地对空导弹方面的投资极少更多的时候巴基斯坦空军依靠高射火炮来保护自己的天空。

    航缓慢的安-12型军用运输机自然成为了这些高射火炮的猎物。在到处纷飞的曳光弹中一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机翼率先被击中。虽然机组成员努力挽救着自己的战机但是随着高度和航的迅降低更多的炮火开始密集的招呼在这架可怜的战机身上。在绝望的情况印度空军的飞行员选择了在一个足以摧毁自己的高度向巴基斯坦空军的高炮阵地投下了第一枚“炸弹之父”。

    在早已沉默许久的空袭警报声中萨果达空军基地一片慌乱。大多数的战机执行的都是对地攻击任务所以到处可见为战机更换武器装备的地勤人员忙碌在各自的战机左右。而更多已经升空的战机则已经扑向德那巴汗的编队。虽然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在设计之初便不是一款以夺取制空权为目标的空优战机。但是在德那巴汗这样的皇牌飞行员的手中却依旧可以压制住同样没有配备中距离空对空导弹的巴基斯坦空军的F-16a/B型战斗机。

    在漫天飞舞的Р-6o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和aIm-9m“响尾蛇”近距离格斗导弹之中德那巴汗和他的战友们奋力冲破巴基斯坦空军的层层阻截扑向自己的目标。“进入投弹程序……。”印度空军应该感谢安东诺夫设计集团的科研人员他们在机头顶端设计了一个和轰炸机相近的全透明机头罩可以让领航员在导航时轻松的观察地面情况。随着向左右打开的货舱大门徐徐打开毁灭开始滑向地面就在这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准备投落这枚“炸弹之父”的瞬间2枚aIm-9m“响尾蛇”近距离格斗导弹从它的后方急扑来那是正在返航之中的巴基斯坦空军第9战斗机中队指挥官卡特里中校的愤怒。在空袭区域的“误击”已经令他颜面无存此刻再让印度人将自己的空军基地端了话那么巴基斯坦空军干脆解散算了。

    但就在卡特里中校所射的导弹即将命中印度空军的这架运输机的刹那一个高掠过的黑影阻挡住了他的导弹飞行的轨迹。那是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1型战斗机。卡特里中校几乎很难相信以米格-21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以飞到这里或许答案只有一个。对方根本没有考虑过返航。“好吧!我用机炮也可以击落你!”

    卡特里中校驾御着自己的战鹰猛的冲破由那架在空中被炸到解体的米格-21型战斗机的残骸同时打开了机炮的按扭。借助着计算机计算提前量再不断的根据弹道矫正射击用F-16型战斗机安装在左侧边条翼内的m61a1型2o毫米机炮击落大型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就在一连串曳光弹的前方又有一架印度空军的米格-27h型战斗轰炸机牢牢的遮蔽住了卡特里中校的炮火这绝对是一位老练的飞行员他巧妙的用自己单薄的机身挡住了卡特里中校的每一次开火甚至在驾驶舱被连续被击中战机熊熊燃烧起来的情况他依旧在用自己和战机掩护着那架安-12型军用运输机完成最后的投弹。“这绝不可能……。”就在卡特里中校的惊呼声中一个黑色的圆柱体缓慢的从安-12型军用运输机的后舱门滑入了蓝天之中随着不大的橘黄色降落色徐徐打开毁灭已无法挽回。

    目睹着他落下的方向所有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和地勤所能选择的只有掉头就跑。但是他们其实已经无论如何也逃不出死神的怀抱了。随着炸弹重重的撞击着跑道中央的地面弹体内的化学混合浆状物会与周围空气相混合形成可燃性烟雾并在相应的化学反应后爆炸。俄罗斯空军的这种“炸弹之父”采用了“两级引爆技术”。同传统武器相比这种新型炸弹产生的冲击波与高温作用距离更远爆炸后产生的局部真空环境更能加剧这种炸弹的破坏力爆炸不仅产生足以摧毁周围任何目标的剧烈冲击波而且其火焰还会迅耗尽周围数百米范围内的氧气地面人员就算没有葬身火海最终也会因窒息而死。

    面对着机场方向徐徐升起的巨大火球和久不消散黑色的蘑菇云卡特里中校只能无奈的选择转场飞向后方的查克拉拉机场。随着萨果达空军基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巴基斯坦的空中优势便几乎不复存在。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完)

    敬请期待下一章:星月快车( )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