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

底色 字色 字号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2/2)


    列车内的装置与普通列车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级别的包房属于官衔不同的长官列车还有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作为来自俄罗斯的“贵宾”

    米罗诺夫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印度人的悉心安排下其舒适绝不会差于一般的软卧车厢。看着眼前不断闪动各种按钮和仪表已经年近六旬的米罗诺夫早已没有了刚刚入伍时的兴奋和激动。在已经失去了信念和理想的他看来这个世界明天是否就会毁灭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战略火箭兵近卫红旗导弹师服役的日子曾是米罗诺夫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这一切却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在阿富汗的群山之中米罗诺夫失去了自己一生的骄傲—他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儿子而在随后到来的国家解体的旋涡之中他更失去了相濡以沫了近3o年的妻子。在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里战略火箭军的光荣和责任曾一度支撑着这位倔强的老人支持下去。但是最终他所等来的依旧是裁撤的命令。

    虽然在强大的红色帝国崩溃的刹那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大部分骨干力量。但苏联解体对战略火箭军所造成的沉重打击却几乎是无法消弭的。因为在俄军2o种战略导弹中有12种是在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市“南方”设计局研制并由该市南方机械厂生产的。俄战略火箭兵6oo枚现役战略导弹中只有4o枚“白扬”

    pc-12m可以完全由俄罗斯国产的。其余导弹的技术维护、寿命延长都取决于留在乌克兰的研制者。乌克兰独立后宣布其无核地位不拥有不生产核武器从苏联继承来的核导弹生产设备全部销毁。而俄军所有铁道式导弹战斗系统都是在乌克兰境内制造的。最终米罗诺夫只能亲眼看着导弹列车的车厢盖在专门的拆卸洞库中被前后掀开然后车厢四周自动放倒形成了一个坡巨大射架是可以向两边移动的。在这种状态下一直处于战略值班状态下的ss—24“撒旦”导弹将被艰难的拆了

    下来。

    不过平心而论米罗诺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依然是幸运的在退役之前的一个月之前他接到了师长弗拉基米尔.基里洛夫少将亲自递来调令这是这位即将赋闲的老上级对米罗诺夫最后的一次“关怀”了这不仅意味着米罗诺夫还可以拿到每月5oo美金的丰厚收入更让这个孤独的老人可以远离冰冷阴森的公寓。

    “刚刚……接收到新德里方面……的最新命令—核攻击!”随着耳机里响起有些生硬的带“咖喱味”的俄语。米罗诺夫知道这又是那位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法克尔机场的“恐怖袭击”中侥幸逃出的软件工程师—木塔卡博士。虽然木塔卡是印度海量的软件工程师中少数同时通晓英语和俄语的另类但毕竟写和说是两回事情。此刻加上一种空前紧张正在指挥通讯车车厢内的木塔卡几乎是结结巴巴的念完了手中从新德里传来的信息。

    按照印度原定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指挥体制是:以总理为的印度政府内阁向战略部队司令部授权然后通过其向国防参谋部下达核反击命令紧接着按级别关系通知有核部队投入战斗整个过程不过3o分钟。不过这些时间并不代表着真正将核武器射出去的时间。

    由于事前无法测定射点处的经纬度、高程和基准方向因此要求射列车上装载快定位、定向设备到列车停稳后测控车车厢将迅工作起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出需要的数据。在数据得到确认的同时装载在车厢内的印度自行研制的“太阳神”(苏里雅)-III型导弹也将完成起树和射的装备工作。这些工作在俄罗斯的冰原之上并不难完成。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射。但是这项技术对国家的铁路网要求较高不仅铁路里程要足够使导弹能在大范围内实施广泛机动同时铁路质量也要达到要求普通的铁路根本无法承受运载时的重力及射时强大的后推力。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个别国家掌握此技术的原因。

    但是对于印度而言要想作到如此的随停随射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铁路网络最为完善的马德拉斯附近。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处地方可以在修整之后作为临时的导弹射阵地。所以当接到攻击命令之后米罗诺夫知道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最后的工作。“我的目标是……。”随意的翻看着从指挥通讯车车厢传来的目标方位信息几乎无须辨认米罗诺夫也知道那是美国西海岸的航空工业重镇—西雅图。

    “一个精明的选择!”作为美国西北部重要工商业城市、港口西雅图不仅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太阳神”(苏里雅)-III型导弹完全可以够到的目标更是波音航空公司总部工厂所在地生产世界喷气客机总数5o%以上。很难想象西雅图变成一片火海之后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冲击。米罗诺夫此刻似乎已经看到了采用的是运输射简封装的苏里雅-III型导弹由位于射筒底部的固体燃料生器瞬间爆的高压将导弹射出射筒。起飞重量1oo多吨的导弹像迫击炮弹一样射出……以及那漫天燃烧的毁灭之火。“这个世界早该如此!”米罗诺夫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有条无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目标已经出现在预定位置!各小组注意!”但就在列车缓缓停下的丛林之中。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特种兵正虎视眈眈的注视着眼前的猎物。

    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四)

    “既然没有作预先的警戒部署?”虽然迄今为止也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射作业但是有着千百次演习经验的米罗诺夫却对他的“新雇主”如此托大的作法倍感失望。要知道无论是在前苏联时代还是在俄罗斯只要装载着导弹的列车一旦进入射阵位那么附近几十公里的范围内都会被战略火箭军的警戒部队严密的封锁起来如果再加上接到命令实行戒严的常规部队的话绝对的安全距离甚至可以扩大到几百公里。但是此刻导弹列车已经开始借助水平液压装置将车身牢固地固定在铁轨上平衡系统已经开始自动保障车厢与火箭的平衡射车厢顶棚已经徐徐打开毁灭已经进入了倒数记时……但是在铁道的四周却看不到任何印度方面警戒部队的身影。

    此刻的米罗诺夫并不知道在昨天还是铁板一块的印度此刻已经分裂成了至少两个彼此敌对的个体—以新德里为都的“印度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和此刻正在印度南部的名城—浦那会集一堂的南部各邦脑所宣布成立印度“南部自治邦联”。而此刻米罗诺夫和这列乔京德尔寄以厚望的导弹列车所在的地方—泰米尔纳德邦也已经属于刚刚诞生的“南部自治邦联”。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米罗诺夫和他的同僚们此刻正在敌国的领土之上进行着这次危险的实弹射。

    事实上此刻在横割南亚次大6的德干高原两侧伴随着印度南部各邦脑在浦那的弹冠相庆一场全面接收新德里在印度南部行政和军事资源的行动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作为印度6军南部军区的司令—在印度南部驻军之中“资历最深”、“广有人脉”的维杰中将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新近成立的“南部自治邦联”的联合武装力量指挥官。按照“南部自治邦联”各脑起草的《印度南部自治法案》这支联合武装力量除了将全面囊括各邦自行招募人员训练的邦武装警察和家乡卫队之外还将全面接收印度军队各兵种部署在印度南部各地的人员、装备以及基地设施。

    在《印度南部自治法案》之中一手促成印度南部独立的那些昨天还对新德里宣布效忠的权贵们将这一无耻的举动解释为:关于全面接收原印度共和国在南部自治邦联境内的一切武装力量并不仅仅是为了补偿长期以来南部各邦人民在过去的岁月中对印度共和国国防建设之上所付出的辛勤。更是为了避免次大6南部地区在新德里的某些一意孤行的军阀所动的战争中沦为毁灭的战场。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无法掩饰南方各邦为接下来随时可能爆的印度版“南北战争”所进行的武力准备。毕竟如果单纯依靠邦武装警察薄弱的力量是无法对抗新德里即将到来的讨伐之师的。

    在南部各邦全面接收各地驻军的行动中印度6军南部军区的改弦易帜无疑是最为顺利借助着萨金娜“公主”所带来的巨额资金以及关于安全和前途的种种保证。维杰中将早已为新成立的南部自治邦联收买了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区的2个6军集团军的大多数中高层军官的忠诚。而那些小数不识时务的顽固分子也会在成功的向新德里出危险警报之前的第一时间倒在英**情六处(mI6)旗下的特工和佣兵杀手们的枪下。早在《印度南部自治方案》在浦那宣布生效进入最后一天的倒数计时的那一刻开始。印度6军南部军区的的下层军官们开始接受明天忠于谁的考验!在接受了多年新德里多年思想灌输和宣传教育的下层军官之中反抗的声浪远比维杰中将想象的要巨大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局。在与部下完全隔离的条件下数百名连、排长的单独反抗并不比一个联队新兵的抵抗更具威胁。在秘密处理了这些“异己”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盘散沙的基层士兵进行的反复洗脑了。

    虽然长期以来印度军队内部一直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在印度军队的宣传之中一直宣扬着印度是如何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有着何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社会制度最民主、最完善号召军人为保卫祖国而献身。此刻突然要求士兵不再为这个神圣的政体所服务的确有些困难。但是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指鹿为马的天才。“我们所终于的祖国目前正被一小撮战争疯子所把持着他们对外动战争对内践踏民主。热爱和平的南部各邦再也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无论是何等龌龊的目的和手段但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对其进行粉饰同样可以在阳光下升华为掷地有声的豪言。

    利用印度6军营级单位上所设有的有线广播站早已控制了全局的维杰中将等人好不吝啬的将《印度南部自治法案》的全文第一时间的在印度6军南部驻军各地的营区内广播。而此刻他们所面对的仅仅是一张张写满错愕和无奈而仰起着的脸庞。并非所有的士兵都能理解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祖国分裂这一现实但是他们仅仅是一些普通的士兵在这样纷乱的政治旋涡中他们那些微薄的力量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又能作些什么呢?

    相对于6军部队的相对“和平”的接收南部自治邦联境对于印度共和国在次大6南部地区海、空军各部队和基地的接收就显得“惨烈”的多了。虽然6军顺利的整体倒戈但是在三军分立的印度军队中主管6军的维杰中将在海、空军中的影响力并不太大。尽管事先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成功被策反的印度海、空军南部驻军的将校并不多。南部自治邦联境政府不得已制定了武力接收的计划。

    这一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并非是刚刚纳入麾下的印度6军南部军区在军心不稳的情况下要士兵将强口对准自己的昔日同僚这样的作法无疑是将自己放在火山口上。所以南部各邦的邦武装警察顺利成章的接过了这一任务。印度独立后各邦先后组建武装警察部队作为印度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印度邦武装警察的总兵力已经过了4o万人分别由各邦警察署领导主要负责本邦的治安任务但也可调往其他邦执行任务。印度南部各邦原有的武装警察共约1o万人。在独立之前的几个星期中南部各邦以加强本邦治安为理由对这些部队又进行了一些的扩编和加强。

    2oo8年3月24日的黎明到来之前坐落于印度南部的印度海、空军各主要基地外均由各邦武装警察拉起了警戒线。这一行动虽然立即得到了印度海、空军基地指挥官的警觉。但是在各邦武装警察部队负责满脸堆笑的解释下他们却相信了这一切是为了防备渗透进来的外来武装分子以及国内分裂运动分子的恐怖袭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最终还是暴露在了阳光之下。当《印度南部自治法案》公嘱于众。印度海、空军南部各基地的值班人员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各邦武装警察已经开始了全面接受基地的进军了。

    由于战事的紧急印度空军各主力飞行中队都已经调望了东部、西部以及北部的一线机场南部各地空军基地内仅有少量的老旧战机用于训练和日常警戒而已。同样地勤和战备人员的配备也是能省则省所以当面对手持着由英国政府秘密资助的德制hk

    mp5型冲锋枪的邦武装警察时南部地区的大多数空军基地选择了不战而降。当然这并非是他们同样拥护国家的分裂而是真正的用心无力。不过仍有很多机场的工作人员选择用点燃机库、炸毁战机的方式来进行消极的抵抗。

    与空军基地相比对海军基地的接收工作则更象是一场战争。与空军方面的情况相比无论对于印度海军还是海岸警卫队来说南部的基地都是他们根基之所在。不论是西海岸的孟买、卡尔瓦尔、果阿、科钦、特里凡得琅还是东海岸的马德拉斯、维沙卡帕特南、本地治理对于印度海军的舰艇来说而言都是无可替代的“家园”。为此尽管在兵力和武器上印度海军的基地守备部队都无法与有备而来的南部各邦武装警察相抗衡。但是凭借着基地外围坚固的工事。他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印度南部自治法案》公布后的数个小时内印度南部各地的主要军港均被密集的枪声所笼罩着。除了果阿、马德拉斯等地的一些海军岸上指挥中心和仓库被顺利的攻占之外南部各邦武装警察始终无法攻入各军港的内部。

    而这一切对于正在马德拉斯附近的铁道线上准备毁灭西雅图的米罗诺夫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便没有种种的消息封锁对于他来说一切也都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单行道从这一刻到未来的1o分钟之内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将自己列车上导弹射出去。不过他显然忘记了当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产生分裂之时夺取核按纽和核设施无疑是各方的第一要务便如同米罗诺夫曾经的祖国所遭遇过的那样。唯一不同的是在夺取印度南部地区所有核设置的行动中所有印度人被排除在外。

    按照汉密尔顿公爵最初的设想在他一手策划之下独立的“印度南部自治邦联”将成为一个类似于苏联解体之后的乌克兰那样的独立国家印度共和国原先部署在其领土之上的所有核武器和核设置将被予以保留名义上这些核武器将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逐步被拆除但实际上这些核大棒却将置于大英帝国的控制之下得到不断的加强。

    尽管英国是较早开展核武器研究的国家之一并且是当今世界核国家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但英国自拥有核武器之日起就一直难以摆脱受美国控制的阴影。甚至连牵系一个国家“二次打击”的潜射弹道导弹也保存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金湾潜艇基地。尽管英国名义上拥有的潜射弹道导弹但在技术上它们属于美国。不仅如此英国的导弹训练甚至都被安排在美国境内进行。面对美国在技术上的门槛虽然英国政府也不惜斥巨资更新自己的核武库但是英国狭小的战略纵深难以在与核大国的抗衡之中生存下来和逐步恢复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获得印度南部的支持整个糟糕局面却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对于英国人的这种算计华盛顿方面并非一无所知。不过作为“盟友”美国并没有对于英国的计划进行百般的阻挠相反美国政府正不遗余力的在帮助英国方面完成他们的这一系列梦想。在控制印度南部众多核设置的特种行动中美**方甚至大方的提出“借兵”的计划。

    虽然可以隐隐洞悉到了美国人这种殷勤背后隐藏的阴谋不过面对着印度南部上千个急需控制的紧要目标英国人也必须承认力有不逮不得不求助于远比自己强大的多的盟友。此刻在距离印度东部城市马德拉斯东南方向2oo海里印度洋之中蔚蓝的波涛在阳光却依旧显得十分平静。但即便是目光再为敏锐的海鸥翱翔于天际也难以现深葬在水中的一艘艘钢铁巨鲸。

    站在o93d型攻击核潜艇“雪豹”号的舰桥之上一路从狭窄马六甲海峡的潜流走到辽阔印度洋的舰长柯云怒上校此刻正无言的注视着自己面前dL3型指挥控制中心此刻众多共和国的水兵正在声纳战基站、gps深水操控接受中心、反声纳鱼雷对抗作战室、战术指挥中心、Lcd大屏幕作战研究室、综合舰艇操作联络中心、中央计算机控制中心等岗位上全神贯注的工作着。

    “虽然不是交战但即便是他们同行也能让大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啊!”慢慢的走到柯云怒上校的背后“雪豹”号攻击核潜艇的政委曲卫波上校轻轻的拍着自己老搭档的肩膀微笑着说道。“是啊!我们的身边不仅有共和国的宝贝疙瘩还有那些富有国际精神的外国朋友啊!”柯云怒上校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着答道。

    如果此刻柯云怒上校的目光可以透过o93d型攻击核潜艇坚固的壳体和前方深邃的海水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眼前的场面记录下来。因为此刻两艘硕大无朋的战略核潜艇正间隔数百米的距离缓慢的并肩而行虽然保持着这种“亲密”的距离但是外型之上迥异的风格仍然明确的提醒着大家这两艘战舰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分别是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的o94a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嘲风”号以及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ssBn-728“佛罗里达”号。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目前最大的潜艇也是美国战略核力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的过程中其携带的24枚导弹“三叉戟”2型导弹最多可以散步出288个核弹头爆炸威力为864o~13536万吨TnT当量。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oo~3oo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足以毁灭一个中等强国。

    不过今天这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并没有准备如此之多的弹药作为“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当中4艘已经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这次的任务更多的是与另一艘“俄亥俄”级最新改进型“密歇根”号充当水下特种部队的指挥舰。

    “俄亥俄”级这4艘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最大的改变除了原来的“三叉戟”导弹被“战斧”巡航导弹所取代以外这次改装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则是加装了新近研成功的“高级‘海豹’输送系统”。当中包括把原来两个垂直射管的位置用一个被称为“高级‘海豹’输送系统”(asds)的袖珍潜艇以及一个sdV型输送艇干甲板掩蔽器(dds)代替。该袖珍潜艇可以一次运送9名海军6战队“海豹小队”的特种部队执行侦察、渗透、偷袭、解救人质等行动。经过改装的“俄亥俄”号总共可以搭载66名“海豹”特种部队者4个排的特种作战人员。

    这次为了策应英国在印度南部地区策划的独立运动美国海军出动了规模空前的水下舰队这支水下舰队包括2艘“俄亥俄”级改进型战略核潜艇—“佛罗里达”号和“密歇根”号、1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吉米.卡特”号、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夏威夷”号、“德克萨斯”号和“北卡罗莱纳”号。

    这支水下舰队之中2艘“俄亥俄”级改进型战略核潜艇将是作为特种部队的登6艇来使用“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将负责整个水下舰队行动之中的水下护航任务。而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则负责搜救、营救、侦察、破坏和牵制性攻击、直接火力支援以及其他秘密使命。这支庞大的舰队早在中印围绕安达曼群岛的攻防战如火如荼之际便从美国本土的华盛顿州班戈海军基地出远涉重洋抵达战区。他们行动的最初目标是为了监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沿岸地区的行动却意外的恰巧接上一个投入实战的命令。并在路上遭遇了他们的中国同行。

    在英国特工的指引之下此刻3o多名负责东南亚地区特种作战的海豹1队士兵正小心的从丛林中潜伏的位置上移动出来从各个方向接近停靠在铁路中央的导弹列车。

    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五)

    不等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的轮攻击“尘埃落定”第二波次的攻击又落在印度北部各重点目标的头上。与轮打击中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使用多个机动打击旅的机动射模式不同这一轮打击之中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主要投入的是长期执行战略值班任务—部署在固定射井内的“东风—5a”型洲际导弹以及准机动射的“东风—3”型和“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一击有余后续无力。”在美国五角大楼内继续关注着战事展的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此刻显然已经从刚才面对82枚“东风-21”型/“东风-25”型中程弹道导弹的震撼之中恢复了过来。面对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在第二轮打击中所使用的这些堪称“古董”的老旧导弹他似乎的确有理由嗤之以鼻。当然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相信作出这样的选择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部队的指挥官和北京当局必然有充分的理由毕竟“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品了但总计却仍有近两百余枚处于服役状态这些“老兵”的存在不仅需要耗费了大量维护和保养成本更关键的是占据了新型导弹的部署通道。与其再耗资巨大将其除役、销毁不如就这样砸到敌人的国土之上让“他们”在自己“从军”的最后年华里去博得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和灿烂。

    “不过相信这些导弹的命运不是打偏了击中居民区就是在空中自行解体吧!”不过对于这些导弹的战果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显然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这些导弹之中最老的估计已经与自己同岁最年轻的也与自己在海军6战队服役的儿子年龄相仿。根据他手上的情报最先进的“东风—5a”型洲际导弹命中精度也在5oo米左右。而“东风—3”型的命中精度15oo-3ooo米之内。在装载核弹头、执行战略攻击任务的情况下这样的命中精度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政府应当没有理由先使用核武器才对那么在携带威力有限的常规弹头即便是用来攻击那些范围较大的固定目标—印度的核工业基地、研究机构。这些导弹能取得多大的战果估计没有人会抱以希望吧!

    但是亨利.奥柏林空军中将显然猜错了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与他那样的悲观。至少此刻在位于中国腹地每一个升腾起一团绚烂夺目火光的射阵地便有无数颗滚烫的雄心在目送这些伴随自己多年的“战友”飞向天际之时与它们共同飞翔。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兵龄都远没有这些硕大的共和国之柱长。在一届一届的老兵手中他们曾经是最为受宠的军中娇子、曾经是共和国最后的安全底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最近被一代代的新型导弹所取代在那些年轻的战友面前老兵并没有更多的优越感相反只有深深的自卑。他们中有些被拉下战位、分化解体。有些则“退伍转业”—被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推进器。

    如果说武器也有生命的话那么或许他们也在咬牙坚持坚持着等待一个时刻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向共和国证明自己价值和忠诚的机会。在今夜他们最终如愿以偿而且他们的牺牲并非全无价值。因为在他们投入战场之前已经获得了脱胎换骨。

    常规弹头来代替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这并非是中国人的明早在2oo6年8月27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便宣布:规定美军在得到白宫命令后在一小时内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打击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标。计划将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改装成装备普通弹头的导弹以便能在全球进行常规作战形成新的全球快反应作战能力。并且已经开始在美国海军的多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所装备的“三叉戟”d-5型潜射洲际导弹进行改装的试验。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一改进计划是一件如同换衣服般简单的事情。要用使原先为核战争所准备的洲际弹道导弹在常规作战中一显身手即便是美国那样的级军事大国也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人力和物资。毕竟核弹头与常规弹头在结构和作战使命上有着太多迥然不同之处。

    洲际导弹飞临目标上空时将从太空高进入大气层度高达2万公里/小时。核弹头的特殊壳体能够承受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然而常规弹头一般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大度也就是几倍音而已弹体抗高温能力远不如核弹头。此外洲际导弹配备的常规弹头必须在飞临目标之前进行大范围减使制导系统才能充分挥作用。因为常规作战中的对地面攻击精确制导武器都是在亚音情况下从攻击平台上进行射的。

    所以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中美两国对洲际导弹的常规武装化完全是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目的采取的同一种解决方案而已。除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三叉戟”d-5型潜射洲际导弹之外美军真正洲际导弹的常规武装化的重点是按照《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应该被拆除的美国核武库内的宠儿—mx“和平卫士”型洲际弹道导弹同时研制5oo枚射程、精度、可靠性均优于“民兵—3”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打破了现有战略平衡回避现有国际条约而保持和展自身的战略力量的作法。而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对“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则很大程度只能说是一种出自“物尽其用”的无奈之选。

    不过出于洲际导弹具备摧毁具有很强防护能力的点目标的能力。而且在c4IsR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展使洲际导弹的战术性指挥成为可能而且减少了指挥环节缩短了作战决策时间。所以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对“东风—3”型、“东风—4”型和“东风—5”型的导弹改装过程中仍然投入了相当的努力。虽然这些老兵的攻击精度或许永远无法与已经拥有天基雷达系统可以摆脱地球曲率等客观物理因素限制的美国那新型的“地基战略威慑系统”。但是中**工科研人员也已竭尽所能将更多的成熟技术加载到这些老兵的身上。

    为了弥补在攻击精度之上的不足中国的军工科研人员特别为这些已经卸下了核弹头的导弹装上新型研制的多级子母战斗部。在完成了再入大气层之后这些老旧的洲际导弹将在目标上空3ooo米左右的高空开始减打开第一级战斗部释放出总数在1o个左右的二级战斗部而这些二级战斗部将继续下降高度在5oo米左右的高度释放出最终的毁灭之雨—总计6oo枚的小口径炸弹。这样的攻击将在第一时间全面打击方圆2o公里的广袤地域。

    “准确的说他们已经不再是洲际导弹。而是无人驾驶的‘部分轨道轰炸机’。”在德令哈的指挥中心内程浩少将看着从整个中国中西部的地基射井和野外射阵地上腾空而起的成为“攻击彗星”划过半个亚洲飞向各自的目标他的脑海里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童年时代那个永远摆放在自己父亲桌面上的古怪模型他有着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名字—“东风—6”型。在那个共和国正经历空前威胁的岁月里程浩少将的父亲曾和一群与自己同样热爱和平的人共同致力于将明天寄托于互相毁灭的承诺之上。今天虽然程浩少将还没有看到那绘有“八一”战旗的“东风—6”型真正的翱翔在大气层之外但是至少这种攻击的模式也算是对自己父亲的少许宽慰吧!

    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第二轮打击全面展开的同时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空军也开始从各个方面对印度北部的战略目标进行空中打击。这是一场中、巴两国经过长期准备和积蓄之后所起空中进攻战役特别是中国空军为了完成这次一击制敌的行动中国空军在过去数个月的中印战争中一直处于动员和整备状态。面对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激战中国空军远没有全力以赴。虽然这一点广泛的为友军所诟病但是今天一切的忍耐都将迎来最后的宣泄。中国空军自开战以来次调集了7个空军战区的精锐战力从四个方面向印度北部地区起攻击。

    除了第一批次飞抵战区的是早已秘密进入青藏高原一线机场的成都军区空军战区的第33歼击机师的苏-3omkk型战斗轰炸机以及武岚中校驾驶的轰-6x型轰炸机当他们成功的摧毁了部署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大吉岭一线的印度6军第222独立导弹团和印度北部的预警雷达系统之后隶属于成都军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群从中印边境的东段开始进入战场。这支拥有过2oo架国产歼—11a/B型重型战斗机、歼—8e/F型战斗机的庞大机群里不仅有成都军区空军战区的第33歼击机师的雄鹰更不乏来自济南军区的第19歼击机师和南京军区的第3歼击机师的精锐。在这些战斗机群的背后还有来自南京军区第1o轰炸机师的大队悬挂着空射对地巡航导弹的轰—6d型轰炸机群。

    在得到沈阳军区空军第1歼击机师和北京军区第7歼击机师支援之下兰州军区的空军部队显得底气十足多年在高原轮训的经验加上突击的适应性训练使得这些从各个军区皇牌在从高原之上的各个野战机场之上起飞毫无生疏之感他们将越过中印边境西段进入印度的领空扫荡那些被第二炮兵的攻击瘫痪在印度西部纵深机场跑道和高公路之上的目标。

    而成都军区的另一支空军皇牌第44歼击机师自然也不会甘心落后在得到了广州军区的第2、第18、第42三个一线歼击机师骨干的支援下从云南一线的机场起飞假道缅甸的领空对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当然顺便支援“孟加拉**家卫国”的地面战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除此之外广州军区空军战区的第8轰炸机师还从湖南南部地区的机场起飞在从缅甸南部的丹老群岛的海军基地群起飞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机的掩护下在孟加拉湾西部海面上射巡航导弹攻击了印度东部沿海的战略目标。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印度北部的天空便不再属于湿婆大神的子孙。除少数在中国方面的突袭开始之前正在担任日常巡逻任务的印度空军战机在空中被击落以下印度空军最后的家底—部署在整个北部各一、二线机场之上的近5oo架各式战斗机均被炸瘫在跑道之上。此后印度的天空便只能借助于防空炮火来保卫了。

    按照一般空中进攻战役的规律攻击方应该充分挥在整个战区、包括太空部署的完善的指挥控制通信预警系统(c3I)、先进的夜间作战系统、隐身飞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以及高性能的电子战装备把空中战役的次突击和尔后阶段航空兵的主要作战时间安排在夜间白天以巡航导弹攻击为主;飞机突防时采取综合的电子战措施;以隐身飞机打头阵在防空火力圈外射空地导弹攻击要害目标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使作战按照对己方有利的方式进行确保空中战役胜利。

    但是这样的攻击模式显然在目前世界上仍只有美国空军可以独立完成为了更好的在第一时间摧毁对手中国空军不得不选择在白昼进行攻击这使印度各防空部队的成绩并不算太糟。在此后数个小时的攻防战中他们成功击落了大约3o架左右的中国战机而这个比例大约战中国空军参战总兵力的3%左右。不过印度防空部队为了这点成绩付出的代价也同样不小各个被摧毁的战略目标的周围往往到处可见被炸毁的高射炮以及满地焦黑的尸块。

    “我们已经损失了近75%的空中力量地面机动射平台有6o%以上已经被摧毁另外的大部分也失去了联系。现在除了海底的‘拉杰拉杰’号和那最后的末日基地了。”在新德里的地下防核掩体之中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正在向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报告目前正日益恶化的形势。

    要先挽回局势印度惟有选择疯狂。在中国用一场中国空军历史之上空前规模的进攻战役全面拔除印度的“核牙齿”之前用仍可以使用核武库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的力量。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核战略事实上除中国之外世界各大国之中印度也同样明确表态不先使用核武器。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曾说过:“一个拥有1o亿人口的国家是不能被其他国家所支配的……核武器是为了自卫我们的敌人在知道我们拥有核武器后就不会再攻击我们。”印度国防部2oo5年年度报告将印度的核政策界定为“基于最小的有效威慑和不先使用原则”但是针对“最小的有效威慑力量”印度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反而强调要大力展“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印度需要集中全力确保其核武器遭到中国或巴基斯坦甚至二者联合的第一次核打击后而不被其全部摧毁。而第一时间接到新德里方面核打击命令的正是已经秘密部署在阿拉伯海之中的印度海军3艘“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硕果仅存的一艘—“拉杰拉杰”号。作为印度海基核力量中最后的中流砥柱“拉杰拉杰”号已经从母港孟买出在阿拉伯海中秘密的潜伏了数周之久现在它将接到命令向巴基斯坦境内的两大主要目标—伊斯兰堡和卡拉奇实施核打击。而在另一个方面位于印度中北部的温迪亚山脉的地下毁灭的力量正在逐渐的凝结。

    这条东西长11oo多公里横亘于马尔瓦高原的南缘和纳巴达河与宋河北岸之间的山脉由于多以陡崖临河岸一直以来都是印度南北交通的障碍也是习惯上划分南北印度的分界线。此刻在海拔884米的辛加乔里峰下郁郁葱葱的麻栗树下一个隐秘的通风口直接连接到地下5o米下的混凝土地下掩体之中此刻一个可以传送射核导弹信号的电子装置突然响了起来。这里便是印度最后的洲际导弹射井—传说中的末日基地。( )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