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泣红:第01章、生意兴隆(2/2)
他挪动脚步看了看,见都没有,就问:“可有蔡襄的书法?”
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由于勤学苦练,可以说有宋以来无人像蔡襄那样遍习晋唐人书体。
李意见他颇懂,就从里屋拿出了一幅《持书贴》,说:“目前只有这一幅。”
这人拿在手里,竟然激动不已,说:“好,好,我要了。”竟然也不问价,掏出一百两银票放在桌上,如获至宝般捧着去了。
这一天,李意都晕晕乎乎的。简直不可思议到极点。
回到家,月珠接出来,看他神情恍惚的样子,以为是店内生意不顺,便柔声安慰道:“累了吧,我做好了饭,你吃了饭休息吧。”
李意转身,看着月珠。轻叫:“月珠?”
月珠应:“我在。”
李意又叫:“月珠,我不是在做梦吧?”
月珠有些慌。伸手抚上李意的额头。她的手刚洗过衣服,有些凉,让李意哆嗦了一下。月珠问:“相公,你不是急糊涂了吧。店内生意很不好吗?别急。我们慢慢来。”
李意拿下月珠的手说:“不是,我没有糊涂。”
月珠越瞧越怕,见李意忽然对着自己笑起来,忙拉他地手往屋里走,按他坐下,说:“你别动,我去请大夫。”
李意咳一声,说:“月珠。你回来。我好好地,请大夫干吗?”拽住月珠。拿出一大叠子银票来说:“店里生意很好,你看这是什么?”
月珠拿起来看。惊疑的问:“哪来地,这么多银票。”
李意长叹:“赚地。不相信吧?我也不相信。好像一夜暴富地感觉。”
夫妻两个感慨良久。觉得人生真是变幻莫测。
李意自己本擅丹青,对前朝的名人字迹也颇有研究。更何况大部分人都是附庸风雅,并不是真地行内人士,所以生意做起来倒也轻松。
李意在外奔走多年,又在上官珉那里颇得人生交际三昧,现在不复以前那么迂腐,说话行事也磊落大方,更兼是个读书人,生意居然日渐兴隆。
手里阔绰,也开始收集名家真迹,以了自己的心愿。
这天在店里正摆弄着字画,门口一前一后挤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个身着蓝色长袍,一个身着紫色长袍。
一个说:“先来后道,你后边等着。”
另一个说:“机会均等,价高者得之。”
李意不明白,问:“二位,要什么?”
其中一个说:“我要颜真卿的真迹。”
另外一个人附和:“我也要。”
李意抱歉说:“只有一幅《祭侄稿》。两位若有兴趣……”
“拿出来拿出来。”不等他说完,其中一个竟有些不耐烦。李意找出来摊在柜台上,说:“这是颜真卿的真迹。小生不才,怕自己看走眼,特意请……”
“我相信你,多少两银子?”
李意目瞪口呆,心想:“他不分青红皂白就要买?”可是顾客的要求,哪能不满足,说:“三百两。”
“我要了。”这个人伸手要掏银票,另外一个人抢上来,按住画说:“我给四百两。”
李意看看他们俩,见前一个红着脖子说:“你非要跟我争不可?我出五百两。”
“六百两。”
到最后争得李意头昏脑涨,啪一拍桌子,说:“停。”
两个人都愣住,看向李意,问:“你干吗?”
李意说:“这是真品,我以一百八十两银子购得。可是现在二位已经抬到两千两,不要再抬了,谁买?”
穿灰袍地人笑嘻嘻的说:“两千两是我叫地价,现在归我了。”拿了字,走出门。
穿蓝袍的人恨恨的啐一口说:“愿赌服输,你等着,下一次……哼!”
李意想:敢情这两个人就为了打赌,真是败家有余啊。
可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也就渐渐的习已为常。
就这样,不到半年,李意重新赎回了老院子,和月珠搬了回去。李意地心病,总算了了一块。(全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