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像是自言自语地道:“本王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明日可真的能做成皇上?”
“大逆不道”一词,足可看出赵光义还是有良心的。赵普的良心好像也未泯,他指着那把斧头对赵光义道:“王爷,你明日若做不成皇上,就用这把斧子把我砍死!”
“明日”缓缓地降临了汴梁城。大宋皇宫依然笼罩着一层茫茫的白雪。那王继恩像失魂落魄似的,一头扎进了皇后的寝宫,满是惶恐地对宋皇后言道:“娘娘,不得了了……今晨小人去见皇上,发现皇上已经驾崩,那花妃娘娘也已升天……”
“啊?”宋皇后骇然惊叫一声,“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王继恩继续在演戏:“皇后娘娘,这……这该如何是好啊?”
宋皇后惊惧之下,居然冷静了下来。她问王继恩:“皇上驾崩之事,除你之外,可还有别人知晓?”
王继恩使劲地摇头:“除小人外,只皇后娘娘知道。”
“那好!”宋皇后指示王继恩,“你现在去做两件事:一、派人将皇上的寝殿严加看守,不许任何人进入;二、速速出宫将德芳唤来!”
宋皇后以为,赵匡胤之死既然无人知晓,那她的儿子赵德芳就可以继任皇帝。她乃大宋皇后,她只要説赵匡胤临死前传有口谕、着赵德芳为帝,谁人不信?反正赵匡胤生前也没有立下皇位继承人,又没有什么“遗嘱”、“密诏”之类,她宋皇后的话还不就等于是圣旨?
这当然是宋皇后一厢情愿的事。那王继恩出了宫之后,根本没去找什么赵德芳,而是直奔晋王府。赵光义和赵普二人又早在府内等候。
赵光义双眼红红的,嘴里还泛着浓浓的酒气,显然是一夜未合眼。赵普催促道:“王爷,快入宫吧,此事切不可耽搁啊!”
可赵光义却有些害怕起来,迟迟疑疑地,不敢离开晋王府。赵普又急着言道:“王爷,皇后既有心让德芳继位,你就不能再有片刻的犹豫,否则,若发生什么变故,王爷可就前功尽弃了啊!”
王继恩也道:“皇后娘娘説不定又派别人去唤赵德芳了。”
赵光义终于鼓足了勇气,大声言道:“王继恩,带本王入宫!”
可怜那宋皇后,正在翘首盼望着儿子赵德芳的到来呢。见着王继恩,她急忙迎上去问道:“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将身子一闪:“回禀娘娘千岁,晋王爷来了!”
站在王继恩身后的,不是赵光义又会是谁?赵光义的脸上笑嘻嘻的,看上去十分轻松。
宋皇后的心里就不轻松了。确切地説,她看见赵光义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虽然她并不知晓昨天夜里在赵匡胤的寝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她却也能猜出,赵匡胤之死定与赵光义有关。不然,此刻到来的就应该是赵德芳而不会是赵光义。
宋皇后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女人了。她知道想让自己的儿子赵德芳做皇帝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见到赵光义之后,她虽然很惊愕,但惊愕过后,她就跪倒在赵光义的面前道:“我等母子之命,就全托付于皇上了!”
宋皇后説完,早已是泪流满面。而赵光义却大喜。“皇上”二字出自宋皇后之口,那他赵光义岂不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上了吗?
想到此,赵光义赶紧双手将宋皇后扶起,也流着热泪言道:“皇嫂休虑!我赵光义的富贵,也就是尔等母子的富贵!”
赵光义这话似乎也不是説了玩的。撇开那赵德芳不説,就宋皇后本人而言,也的确是够大富大贵的了。赵光义的岁数比宋皇后大十多岁,但自当了大宋皇帝之后,对宋皇后也算是尊敬有加了,不然,宋皇后就不会活到四十四岁。
第二天,即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一日,赵光义荣登大宋皇帝宝座。是为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不久,做了两件重大的事情:一是重召赵普入朝为相;二是改元“太平兴国”,开宝九年即太平兴国元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