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第437章 夜风姐姐(2/2)
“发生了什么事?”林风问道。
“其实也跟大秦朝覆灭有关,大秦朝覆灭之时分裂为好几个国家,文机阁当时阁主的大弟子是个文韬武略般的人物,他说文机阁不应该眼睁睁地看着大秦国分裂,应该自己发展力量,让大秦重新统一诸国,不过阁主不同意,他坚持顺其自然的法则。
不过那大弟子十分不甘,私自离开文机阁成立了一个江湖门派,专门收取大秦国残余势力以及奇人异士,秘密对诸国展开各种破坏行动,那任阁主知道后非常生气,把他赶出了文机阁。后来因为大弟子门派内部出现了问题,也最终土崩瓦解。
不过还是一部分势力留了下来,也成了众矢之的,因此他们都隐逸了起来,直到五十年前再次重出江湖。那时他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再独力对付诸国,而是选择支持某个势力或者国家,帮助他们治军打仗。”
“这个大弟子建立的是什么门派?”
“天机门。”
林风一声我靠,原来天机门前身就是文机阁啊。
“有人说大楚国的建立是因为一些大家族的支持和陈国的帮助,其实只有真正明白的人知道,天机门才是贡献最大的势力,只可惜天机门在战争中也损失惨重,后来大楚建国后他们也选择隐退了。”
“这么说来他们依然有后人存在于这个世上?”
“他们只是隐退,又没有覆灭,不过确实也没几个人了,但肯定有后人。”
“听说这个门派的人非常厉害是不是?”林风问道。
“那个创立天机门的大弟子就是一个文韬武略般的人物,后来又网罗了一些很厉害的奇人异士,因此他们几乎无所不能。”
“五十年前天机门重出江湖之时,一直支持大楚国吗?”
“不是,其实他们支持的是大烈国……不,应该说支持的大烈国的九皇子,那九皇子是个厉害人物,怎奈生不逢时,后来死于宫斗。或许就是因为九皇子之死,让天机门对大烈国非常失望,从而转投了大楚国。”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那么江家春华园的那个用天机门机关阵法布置的亭阁和湖底密室就合情合理了,毕竟那时天机门是支持大烈国九皇子的。
“姐姐知道的真多。”
夜风轻轻笑道:“文机阁是有情报阁的,也会搜集一些诸国的消息和关注的信息,天机门虽然脱离了文机阁,但文机阁一直还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自然非常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关于天机门的消息还是很多的。”
林风点点头。
“好了风弟弟,我也该回去了,我现在去宋国参赛团帮你问问那个季天闵的事情。”
林风送走了夜风以后回到前厅坐下,心中却又想起春华园的湖底密室。
那两日见到的那个幽灵般的人物有可能真的是天机门的后人。
天机门既然给大烈国九皇子建了机关密室,应该会知道九皇子有可能会在里面藏重要的东西。
楚延平想要春华园到底是不是因为那个湖底密室呢?如果不是,一个远在楚都的皇子惦记春华园就不合常理了。
如果是,他怎么知道这个湖底密室的呢?
他立刻派女护卫去陈家铺子把燕小六叫了过来。
“小六,这两日事情多,也没问你楚延平宅府的具体情况,那楚延平在家时,哪些人经常拜访他?”
“楚怀名最多,有一次还带了一个女人,不过那女人蒙着面纱。”
林风疑惑道:“既然关系这么好,那女人为何还要蒙面?”
“这就不清楚了,不过看着楚怀名对她颇为敬重,应该不是妻妾或者相好的。但是楚延平却以为她是楚怀名的妻妾。”
“这么说来楚怀名跟这个女人的关系楚延平并不知道。”
“应该是,而且楚延平跟楚怀名谈话基本都是在密室中,在外面说的都是风花雪月的俗事。从这点上来看,两人还是非常小心的。”
“还有其他人经常出入延平世子府吗?”
“很少了,只要楚延平在府中,找他的人就不多,很多事情都是他的贴身手下车奎去处理。”
“那间密室的情况说一下。”
“密室在书房中,书房一直有人严密把守,而且书房周围还隐藏着高手,因此我也只能藏在外面观察里面的动静。老大,我建议你不要轻易探究他的密室,先不说密室里面怎么样?就是外面的隐藏的高手也让老大得应付一会儿,这样就打草惊蛇了。”
林风想了想,“这样吧,你再去探一下端王府,把端王府内的地图画出来,把经常进入端王府的人也弄清楚,还是要以安全为第一位,看着不对立刻撤离。”
这时,女护卫进来,“少爷,皇宫来人了。”
这又要弄啥呢?
“小六,按照我说的去忙吧。”
“好的老大。”
林风接着走出门外,看到来人,失声道:“是你?!”
来人淡淡一笑,“林掌柜,好久不见了。”
此人竟然是林风在望江楼门口见过的那个姓汪的人,“林掌柜,我们一会儿再叙旧,先宣旨。
林风只得跪下。
“宣林风即刻进宫面圣!”
进宫?
“请吧,林掌柜。”
门口还有皇宫派出的专门来接林风的马车,林风上了马车后,那个汪大人也随后上来。
马车前行后,林风突然又想起那次去静安公主府时,远远地看到一个人从公主府中走出,林风觉得有些熟悉,现在想想不就是这个汪大人吗?
他应该是顺路看看静安公主这个旧友,也或者是受皇上之托去看望义母。
“汪大人,你在江城望江楼对出的那些高难对联,不知是汪大人对出的还是皇上对出的?”
汪大人一笑,“十之三四是皇上对出的,其他对不出来的是皇上找学士府和翰林院的人对出来的,也着实费了不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