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 第六百一十七章复先祖之荣光

底色 字色 字号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第六百一十七章复先祖之荣光(2/2)


    刘备:……

    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怎么说呢,刘备虽然是正儿八经的宗室,但和近几代天子的关系,那可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不,不能说八竿子打不着,就算十八竿子也打不着。

    且不说近几代天子,就算追溯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和他刘备没有任何关系。

    刘备的祖上,可是大名鼎鼎的酒色爱好者,生娃小能手的中山靖王刘胜。

    而刘胜的父亲,便是传说中的大汉棋圣景帝刘启,那可是西汉初年的人物了。

    除了血缘关系之外,风气也是一个主要的条件。

    众所周知,能封王的一般是天子的直系后代,就算是旁亲都不可能。

    而这时代的宗室能人,多半是以士子的身份出仕。

    比如刘岱、刘虞、刘繇、刘焉,甚至是荆州的刘表。

    这些人也是宗室,但最终却是入朝为官,封个侯也就到了尽头了。

    所以刘备也潜意识将自己当成了这种身份,能恢复先祖陆城侯的爵位,他就已经很满足了,倒是没有太多的奢求。

    如今郭嘉忽然劝进称王,跟他的心理预期完全不符,他才会这么大的反应。

    真要称王了,还不得被人骂成乱臣贼子。

    而且自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进行大一统集权之后,天下正式进入了一君万民的时代。

    之后哪怕到了东汉,所谓的王也都是被养起来的肥猪,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若是忽然冒出了一个实权王出来,天下人又会作何感想?

    这是刘备的担忧,但在郭嘉这里却不成问题。

    “主公啊,您本就是宗室,如今又有泼天之功,只是恢复先祖荣光,天子必然应允。”郭嘉继续柔声劝道,颇有一种引诱的意味。

    刘备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少跟我在这油腔滑调,称王之事,绝不可行,今后休要再提!”

    见刘备铁了心不干,郭嘉深吸了一口气,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好,主公所言在理,但臣却有两个不解,还请主公教诲。”

    “你说。”

    “其一,冀州之战后,江山主公已居其半,等长史拿下幽州之后,便是坐拥大半个天下。主公难道要就此停滞不前,安享其成?”

    刘备立刻答道:“自然是伺机一统天下,重塑山河,让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我生平志愿!”

    “那么有功将士该如何封赏?”郭嘉问道,“且不说以后,就说此次冀州之战,有功之臣不尽其数,主公若是不得升迁,这些人该如何封赏?

    封赏不足,又如何聚拢人心?

    封赏太过,又置主公您与何地?”

    “这……”

    刘备顿时语塞,久久答不上来。

    还是那句话,底下人的待遇不能超过刘备。但刘备不往上走,这些人又如何继续前进?

    徐州群臣中,可是不乏渴望进步的人啊!

    即便刘备能给这些人封赏,可刘备本身只是大将军,若是给了这些人三公九卿的职位,几乎就和刘备平级了,也不合适。

    就在刘备皱眉苦思之时,郭嘉的第二个问题却到了。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天下一统,已成大势,不可更改。待到山河一统之时,主公该如何自处。

    掌控大权,手握军队,必然引起天子忌惮。即便主公忠心耿耿,天子又岂能放心。

    若是主公还政于天子,可天子年少羸弱,能撑得起大汉天下么?

    别的不说,咱们徐州群臣能答应吗?

    前汉权臣霍光掌控朝政数十载,临死前倒是还政于天子,最终却落得个族灭的下场。

    前人殷鉴不远,还望主公慎之!”

    郭嘉这番话,可谓诛心之言,听得刘备脸色巨变,目光中满是惆怅。

    以前他还从未想过这些问题,今日听郭嘉这么一分析,刘备才明白,自己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再进一步,他怕落下个不忠的名声。

    可若是不进这一步,底下人又该不愿意了,势必要推着他走不可。

    徐州群臣是刘备的助力不错,但随着这些年深度绑定,群臣也已经和他刘备休戚相关。

    他想停下来,有些人是不会愿意的。

    强行压制,必然会引起反弹。

    沉默良久之后,刘备看着郭嘉,幽幽道:“奉孝,你当真要如此相逼?”

    闻言,郭嘉立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沉声道:“臣一片丹心,日月可鉴!此事非臣之私欲,而是到了不得不为之时。主公若不信臣,臣明日便辞官归乡,待罪故里!”

    刘备赶紧把郭嘉拉了起来,“奉孝,不是我不信你,而是此事兹事体大,不可轻动,你总得给我点时间慢慢考虑。”

    一听刘备的口气软了下来,郭嘉眼睛一亮,顿时明白这事有戏,连忙追问道:“主公有何担忧之处,不妨直言。臣虽不才,却也愿为主公分忧。”

    “天子不下诏册封,我又岂敢贸然称王?”刘备苦笑道。

    “今上圣明,主公又有平灭冀州之功,如何不能封王!”郭嘉立刻答道。

    “可一旦称王,天下人又会如何看我?”刘备继续问道。

    “主公此举并非篡逆,而是恢复先祖荣光,又有谁人敢非议?”

    “群臣之中,是否会有人……”

    说到底,除了名声之外,刘备最担心的还是内部出现分歧。

    有人想把他推上去,就一定会有人不希望他破坏规矩。

    至少刘备是这么想的。

    郭嘉自信满满地笑道:“主公顺天应人,群臣岂有不从之理。若主公实在担忧,臣愿为主公试探群臣心意。”

    可刘备还是满脸纠结,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担忧。

    “如此行事,长史必然要劝谏,我如何应对?”

    别的问题都还好,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郭嘉差点绷不住了。

    长史会反对?

    就是他怂恿我的好吧!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