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多久,陈鸿晴又把经营思路伸向了毛山村,她想到了“铁哥们”红莲,在红莲家里还存放有部分她们的共同资产菊米,她写信叫红莲把菊米带进了城,在消防器材经营部打出了“陈氏菊米”的牌子,受到了消费者广泛青睐。“陈氏菊米”一上货架,立即供不应求,从而拉开了陈鸿晴成名发家、人生闪光的序幕。
为减轻陈鸿晴的生活负担,支持她发展家庭经济,消防中队同意陈鸿晴兼营了“陈氏菊米”,不收她任何费用,由她自负盈亏。陈鸿晴就和红莲联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红莲自从陈鸿晴离开毛山村后,她也就回队参加劳动了。陈鸿晴开始经销“陈氏菊米”,写信给她,她就同母亲商量,主要由母亲采摘制作,她抽空帮忙,说是自用和送人,不留“资本主义尾巴”,加上她们人缘尚好,也就没人找她家的麻烦了。
人,实际上每天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都在完善着自己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是个什么角色,你是个什么样的演员,都是要靠你自己来创造和实现。同时,也在为别人提供和创造登上社会舞台的机会。至于怎样表演,怎样展示自己的才干,那就要靠自己了。
郑明为陈鸿晴提供和创造了两次这样的机会,陈鸿晴牢牢抓住了这两个机会,充分显示了她旺盛的生存能力,成功地展示了她过人的经营才干和惊人的理财天赋。陈鸿晴很快就有了盈余,她不再需要省吃俭用靠几个工资过生活了,她不仅还清了当时维持日常生活的借款,还改善了住房条件,另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套房。同时,也好好地请了郑明及他的曾经支持和帮助过她的战友们一顿。
那天,陈鸿晴不得不开始喝酒,请恩人不敬酒,说不过去啊!喝啤酒,已是慢待人家了。她一边拿起倒满杯的酒,一边情真意切地说:“你们都是我的恩人,今天,我是豁出去了!不会喝,也要好好敬敬大家。”她先敬郑明,主动和他碰了杯,说了声“谢谢您!”然后,一口干了。接着,她“打通干”,一个一个过来。没人看到过她这么喝酒的,也许她心里高兴,也许她感恩心切,把酒当茶了。说是吃饭,其实就是喝酒。论年龄,除了郑明她就是老大了,所以,大家都把她当作敬酒对象,她哪能经得起?不得不推三阻四地应酬,或端了酒杯偷偷将酒倾倒一些到地上。
陈鸿晴还是喝多了,虽然她喝的只是度数很低的红酒,但喝得多了一样醉人。况且,她酒量很小,又缺乏锻炼,平时,她从来不喝酒。这天她是有“喜事”的人,加之今天她做东,所以,大家还想轮番敬她的酒。她不好意思推三阻四不喝,郑明怕她喝得太醉了,伤身体,就劝大家不要回敬她!但她还是喝醉了,还是郑明把她送回家的。
本部小说来自看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