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地煞之主 > 第231章 第二把火

底色 字色 字号

地煞之主:第231章 第二把火(1/2)

    第231章第二把火

    儒道很注重“礼”的概念。

    这里的“礼”可不仅是“礼仪规矩”那么简单,而是囊括更大的范畴。

    非礼莫视,属于观想法门的一个体现,也可以算是一种禁忌。

    陈晋自创的《心念烧纸法》能把心目中不好的念想化作文字图形,然后一把火烧掉。但与此同时,这些不好的念想,同样能给人造成观想上的冲击和影响。

    凡事皆有双向性。

    这和开启法眼去看,然后遭受到反噬,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陈晋就感受到了反噬,皆因崔七昭用笔描绘出来的形态太过于逼真传神了。

    这是一幅鬼神相!

    使得崔七昭神魄遭受痛苦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陈晋对此感到有些疑惑,要知道崔七昭是碰到朱厂公,然后被打伤的,经过这段时日的吃药和休养,身体有所好转,但神魄上的问题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崔七昭可不是普通人,以她的出身,还有武道上的造诣,即使没有建成武神庙,那也不会相差多远。

    由此可知,朱厂公那一记的杀伤是何其凌厉狠毒。

    只有一个可能性,他修炼的根本不是一般的武功。

    之前崔七昭就说过,说朱厂公的实力深不可测,简直非人……

    武功中能打出鬼神相,只有魔功之类才能做到。

    ……

    电光火石间的杂念,陈晋很快上手,把那纸张折叠成个元宝型,然后点火烧着。

    又在枣树下挖了个小坑,把烧完的灰烬埋进坑里。

    做完这些,拍拍手,问:“阿昭,你现在感受有没好点?”

    崔七昭就闭上眼睛,好一会才睁开,惊喜地道:“的确没那么反感了。”

    陈晋解释道:“你的状况比较严重,不是一次就能治好的,要反反复复,多次来做,一步步削弱减轻。”

    崔七昭微笑道:“此门术法好生神奇,守恒,原来你真是个得道高人……但还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忙。”

    “什么事?”

    “我体内经脉破损,以及紊乱,导致真气蔽塞,难以运行,要借助外力来推拿疏通。以前有简姑姑来帮我,但她这次另有要事,并没有跟着过来。”

    简姑姑,就是简有云。

    崔七昭虽然带上了绝大部分的同文会骨干人员迁徙到罗刹海洲,但在中原,还是留有后着的。

    这也是正常的人员安排。

    她又补充了句:“其实简姑姑修炼的是毒功,并不适合给我疗伤。只是没办法,经过了这么多事,我身边值得信任的人已不多。小薇和小雅她们虽然会武功,但境界低浅,做不来这个。”

    陈晋满口答应:“好……现在就做?”

    “嗯。”

    崔七昭起身进入内宅房间。

    这一间卧室已经被布置一新,有了几分文雅的样子,但和常规上的闺房不是一个风格的。

    崔七昭倒是干脆利索,直接躺到床上,一副任君施为的姿态。看见陈晋呆立着,不禁催道:“还不快点?”

    陈晋问:“可具体要怎么推拿疏通呢?”

    崔七昭面皮微红:“在京城你救下我的时候,不就做过一次了吗?差不多就那个样子。另外一些更有效的手法,等你上手时,我自会引导你的。”

    接下来,在她的牵引和指导之下,陈晋很快学会了几招精妙的手法,不亦乐乎地推拿起来。

    不过陈晋并非圣人,五指在凹凸之间游走拿捏,难免心生旖旎,有了杂念妄想。

    他就想着:推拿完毕,回去得给自己来一回《心念烧纸法》了……

    往后几天,每天傍晚时分,崔七昭都会描绘出一幅画,然后陈晋折叠成不同的形式,再烧掉。

    烧了纸后,再进行推拿,手法越发的娴熟。

    两者结合,效果不俗,崔七昭的脸色开始红润起来,显得娇媚欲滴。

    毕竟推拿的动作不小,一场做下来,往往再无遮掩,发丝散落,尽显女儿本色。

    ……

    这一天,草堂建好了,看着简陋,但能经受风雨。

    这就显露出本地工匠的经验来,他们建造的房子,都讲究实用,能遮风挡雨。

    学堂建好了,第一批的三十名学生也到位了。

    包吃住,包接送,如此丰厚的条件,让一众人家争先恐后,都想着把孩子送进草堂来读书。

    读书,那可是相当体面,且安逸的事。

    只要读出了头,便可能踏上锦绣前程,光宗耀祖。

    大人给出的要求标准很笼统,只说十二岁以下,不分男女,但在可以挑选的前提下,林修自然要做得更好些,会挑选出较为聪颖伶俐的孩童,年龄大都在六、七岁左右。

    太幼难教,太大也不好办,中间最好。

    还有一点,主要为男生,女生只得那么三个。

    在乾朝,虽然说女子也可以读书,但始终是少数,而且都是出身好的大家闺秀,请的老先生。

    陈晋来看这三十名学子,看过之后,颇为满意。虽然女生的数量太少,但在这个时代里,已经算是可以的了。

    改革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否则的话,根本施展不开来。

    特别提一下,那三名女童之中,其中一个,赫然是那个阿芸,姜山的孙女。

    姜阿芸认出了陈晋,非常吃惊,没想到他就是新上任的知府大人。

    “林师爷,这第一期班,你来当塾师。”

    “啊?”

    林修有些不愿意,他更喜欢跟在陈晋身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