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火场逃生之后,阿涛就留在天源批局,协助志源和天佑管理日常事务,也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和会议。阿涛脑瓜子灵,又曾读过书,识得字,工作之余经常南洋的华文报纸和书籍。经过近一年的接触和学习,他对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也相当了解。
“当年,国内志士舍命,海外侨胞舍财,之所以要建立民国,推翻迂腐无能的清朝,那正是希望国家能够强盛,主权能够受到尊重,在国际之上获得一席地位,不被外侮所轻视,海外华人也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倚靠。”志源说到这里,脸色渐渐有些严肃起来,“可是,如今民国成立了,军队改革了,宪法也颁布了,但是纵观中国国内现在的状况,与满清之时有何区别,同样是令人心酸。”他的说话之间不禁有些哽咽,情绪完全的投入了进去。
“清朝之时,诸国列强称我中华子民为东亚病夫,仰仗着强大的军事任意践踏中国主权。而现在中华民国成立了,这些被践踏的主权依然没有得以恢复。相反全国各地的军阀,不思为国效力,个个只谋着自己的一份利益,何其悲哀,何其心酸?”天佑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接着摇了摇头。
“我们,包括海内外所有的同胞,都希望全国上下能够偃旗息鼓,鼓励民生国力,然后共同抵御外侮。不过依我看——虽然我对政治了解的不多——这些愿望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纵观今日局势,要想在短时间内偃旗息鼓是不太可能了。家乡侨眷的生活,包括侨批局的经营,将会越来越困难。”阿涛无奈地说。
“这些天,我还有另外一个思考,近百年来,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坚船利炮;立宪派引进西方政体,提倡君主立宪;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党人引进西方思想,主张民主共和;这些无一不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中国依旧贫穷落后。甚至你看西方‘母体’社会,也陷入大战泥潭多年,同样是民生艰苦。”天佑慢慢地说。
“你是在质疑西方文明,还是在质疑革命党人,否定民国政府?”志源有些生气地说。
十几年来,志源都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坚决追随和拥护革命党和孙中山的一切政策和措施。但是近来天佑对国内形势多有反思和质疑,让他颇为不悦。政治思想观念上的一些差异,使得两人也几次起了争论,虽然这只是属于思想学术的争鸣,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和合作。
“说不上质疑,更不是否定。我出身渔民,做过水客,不是什么思想家政治家,只是站在农林牧渔这些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事情、想问题。我支持民主共和,这是大势所趋,只是我觉得,中国的东西固然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西方的所谓‘思想价值’也未必是普世皆准的良药。两者具有缺陷,都应该同时被改造。就像侨批局的经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近代的企业与金融理论;管理偌大的中国,也不能****吧。我们还是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