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郑文君和鲁小明在京师暂居的寓所,放下二人,同时也放下了满心的焦虑,打开车窗,迎着三月里和煦的微风,满身轻松,回辛府找辛清旭传递焦虑去了。
夕阳微风下,留下凌乱的郑文君和鲁小明,面面相觑,各自焦虑起来。
十五日晨,当坐在考棚里的郑文君和鲁小明,打开考袋的一瞬间,一眼就看到了实务策的题目:
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所以古人先马而钱粮,故数马以对。马之功不但备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则马之力牵犁耜驾粪车,辟土沃田,其力甚焉,所以古重之者为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前君主询问国家是否昌盛时,臣子为什么总要以马匹的多寡来应答?这是因为对于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军事,而军事的重点又在于战车。战马可以搭载将士,可以防御边疆,可以冲锋陷阵,它的力气之大、功劳之大,怎么能让人不喜爱呢!所以古人总是先统计马匹,后统计钱粮。战马不仅可以用来行军打仗,而且还可以耕田犁地,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很重视马匹。
而今:马政之弊,自京师而达天下,在在有之。
问啥?要求举子们答啥?如何构建起制度严谨、运转流畅的马政?
“旭操。”辛清旭此时也看到了考袋里的题目,直接就是一句国骂。
“旭操,辛清纯你不当人弟,早已知道考题,却在前一夜才告诉哥哥我。”
其实,辛清纯才是真正懵逼的那一个。
天地良心,自己只是心中焦虑,随意传递一下心中所想,这就把考题给泄露出去了?
自己特么真有成为神棍的潜质。
辛清纯一边默默吐槽,一边展开草稿纸,研磨,轻轻思索起来:
唐之牧地,西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内则岐、豳、泾、宁,东接银、夏,又东至于楼烦,以今考之,或陷没蕃戎,或已为民田,皆不可复得。
惟河东岚、石之间,荒山甚多,及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甘,最宜养牧,此乃唐楼烦监地也。迹而求之,则楼烦、元池、天池三监之地,尚冀可得。
臣闻往年奉使,尝行威胜以东及辽州,其不耕之地甚多,而河东一路,山川深峻,水草甚佳,地势高寒,必宜马性。又,京西路唐、汝之间,荒地亦广。请下河东、京西遣官审度,若可兴置监牧,则河北诸监寻可废罢。
实务策有实务策的行文格式,不必如八股一般有破题、承题、起讲等固定格式。
换句话说,四书八股题,是要你代圣人立言;而实务策,是要你为朝廷出主意。
辛清纯仔细思索前一世明清几朝马政的优弊,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完成了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