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517 范蠡去哪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517 范蠡去哪了(2/2)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司马迁)

    没错,范蠡在历史上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物,辅助勾践三千越甲吞吴复仇,慧眼识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退隐经商,几番上演“千金散尽还复来”,如上所说,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世更有共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扁舟五湖的传说。这样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异能之人,为什么太史公没有给予一篇列传呢?

    单列一传,表现了太史公对历史人事的独特识见,有他自己的思想在,以范蠡之事功,之谋略,之全身,之富甲天下,足以让太史公钦慕有加,更应该单独成传才是,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太史公对范蠡分别在《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有记载,《货殖列传》并非独以范蠡为例,而《勾践世家》比较看非常详细,也非常的突兀。一面记述了范蠡辅佐勾践霸天下,一面记载了范蠡功成身退经商富甲天下,但是分别附于他文之中,岂不怪哉?

    有人说,大概太史公有所疏漏,不然,具体来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合二为一,恰恰能详实的表现范蠡的政治与商业智慧,疏漏之言不可信。而且以太史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可能对这么一个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他文中详实记录而不愿意给一个列传。于是有人提出,太史公所处西汉时重农轻商,大的政治环境影响到太史公的选择,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对商业领域进行打压,这种态势下,太史公不得不有所取舍,故而没有范蠡列传,此说也不可信。游侠可以列传,货殖可以列传,外戚可以列传,刺客亦可以列传,范蠡这样彪炳史册的奇人异士却不能,不符合太史公的特立独行。当然,有人提出范蠡这个人不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后唐宋时期都有提出对范蠡的批判之言。如唐人韩愈所谓“为人谋而不忠者,范蠡其近之矣。”且不说韩老先生的迂腐论调,难道必须如伍子胥冤死才算的忠么?苏轼也有过说法,“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批评范蠡聚敛积财,不是读书人该干的事。事实上这些论调也不足以是太史公舍弃不为立传的原因,太史公向来有美则言美,有恶则言恶,不虚美,不隐恶,就算范蠡退隐商贾,若有批评,不过是两说之,何必舍弃这一伟大人物的列传一篇呢?

    恐怕最为严重,也最为接近真实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是被人动过手脚的,譬如《货殖列传》被归为列传之第一百二十九篇,倒数第二,其后便是太史公自序。这是太史公的本意吗,通篇货殖列传意义非常,从老子谈起到天下名士,渗透着太史公卓越的识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片言发聩。这样分量十足的一篇却被置于列传之末,那么范蠡这位商圣被删减就可以理解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