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513 勾践(上)(2/2)
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
现在这局面,没有好法子,只能老老实实认输,要钱要地要女人,随便人家了,这样还不放过咱,只有死战到底。勾践觉得只有如此了。
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你看多么狼狈吧,到了吴王的地盘,爬着磕头这么往前行,怎么说的?亡臣勾践,陪臣种
。低三下四,狗一样去乞求吴王放过,愿意做臣做妾服侍,这就是失败者的难堪。人到了难处,走不通的时候,狗都不如。
吴王将许之。子胥言於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於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於吴王。种顿首言曰:“原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後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看上面这一大段,大体的意思是文种最终通过金钱美女贿赂吴王身边的太宰嚭,成功让吴王同意赦还勾践,解围而去。这是普遍的说法,但是这里面有问题。
首先,吴王的态度是怎么样呢?吴王将许之。实际上第一次文种见吴王提出投降条件,吴王就准备答应了,只是伍子胥阻止,后来再见吴王,吴王还是将许之。这三个字怎么理解?就是说吴王准备接受勾践的投降条件。
看上去是太宰与伍子胥之间出了矛盾,太宰主张赦免勾践,伍子胥主张杀之以绝后患,太宰的理由看上去很单薄,勾践已经被打服了,愿意投降,赦免他对国家有利。伍子胥明确提出,今朝放勾践回去,他日必成国家大患。照历史的结果看,伍子胥说对了。
这是不是说吴王就错了呢?恐怕未必。
第一:对勾践斩尽杀绝能不能做到?未必,勾践身边还有五千精锐,不能脱离绝境只有放手一搏,吴王精锐不过数万,真要打起来,胜负还真难说,毕竟破釜沉舟,最后一搏的能量是巨大的。
第二:即便杀了勾践,能不能实际控制越国地区,这很困难。越国多半是山区丘陵,越民彪悍野蛮,吴国怎么来管理?这个成本大的很,如果接受勾践的条件,确实如太宰所言此国之利也。
第三、吴王的态度很明确,愿意接受勾践投降,在文种第一次提出就准备答应了。吴王究竟怎么想的呢?他想的是北向中原,争霸天下,做一个天下的霸主。
因此在吴王那里,把越国打服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图谋北进,完成他的宏伟霸主蓝图,如果对越国进行吞并,会陷入无穷无尽的与越地人民的持久战中去。赦免越国,消除自己的后花园隐忧,下一步就是北望中原,这才是吴王的内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