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於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於人也,可不慎与?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
楚考烈王的几十年,如果说成也黄歇,败也黄歇,有他的道理,客观的说天下大势已成,非人力能挽。春申君的遇害非关乎历史大局。秦人远交近攻,先灭韩魏赵,继而向楚燕,最后齐国不战而降。
太史公说楚灵与弃疾,似乎隐隐约约指出楚国的没落即是这个时期开始,那个被骂千载的楚灵也曾志小天下,媲美楚庄,那个知礼的弃疾,为楚国留下了无穷的隐患,自此一蹶不振。太史公可谓有识见者也。
有人评述楚国八百年最终亡于秦的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改革失败,一是政治腐败,一是不明大势。不好意思的说,六国何尝不是如此?非独楚国为然。这样的原因总结既可以放到楚,亦可以放到齐,乃至其他任何一各诸侯国,若都厉行改革,政治清明,用贤与能,团结向秦,怎么可能会发生六国相继灭亡的事呢?以此类推,晋被三分,田氏代齐,也不会发生,再而推之,周家天下也不会灭亡。历朝历代无不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更迭不休,如此而已。岂止楚国,几千年来哪一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