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拆大建,不能没有皇上旨意,当九斤命人将新京城的模型抬进空荡荡的太和殿时,大明皇帝朱由检终于露出笑脸。
一年多的滋养,这位未老先衰的中年人恢复该有的神采,去年他搬到太极殿,但是九个老婆,十四个儿女,外加三百多宫女太监,根本住不开。
熬了一个月,见九斤根本没进皇城的意思,周皇后便跑到懿安皇后处说了目前处境。
懿安皇后做主,让一部分妃子儿女住进了永寿殿,并让人通知了九斤。
九斤只回了一句话:怎么舒坦怎么住,并让老岳丈撤掉皇宫所有侍卫,由净军都督曹化淳率三千净军接手,镇守皇宫。
直到现存的九个藩王进京,皇上主持祭祖大典,在周王、鲁王、宪王等人“劝说”下,这位皇帝终于有了禅位的想法。
一旦丢掉这个压在心头的石头,朱由检彻底变得开朗起来,虽说没有奏折可批,也没军情急报闹心,但是上百册青云书社出版的丛书,每天一期的北海号外,大明要闻等报纸刊物,让他有了出去走走的念头。
当听到王承恩在遛狗的时候,看到那个监国府总管李春,正招呼着人抬着一摞摞木板往太和殿走,跑过去一问,说监国一会儿进宫,让皇上也过去,就回来禀报。
朱由检听得心痒痒,他每天从报刊看到京城政局的变化,原本四处兵乱八处冒火的江山,突然战乱平息,恢复太平。
让他曾经焦头烂额的党争,灾情,流寇,鞑子,赋税都消散无踪,恍惚间,朱由检仿佛噩梦觉醒,细思过往十多年,呕心沥血没日没夜焦头烂额,忙了些屁啊。
听说监国让他去太和殿,扔下毛笔大步流星向外走去,太子从偏殿跑出来问:“父皇何处去?”
朱由检停下脚步,见是长子朱慈烺,便说道:“你六叔今儿进宫,让为父过去议事。”
朱慈烺顿时脸涨的通红,变声期的嗓音尖锐的说道:“六叔?父皇,您就如此容忍于他,置江山社稷于何地?就这样招之即去,连起码的仪仗都没有,父皇,这天下到底是谁的?”
朱由检大怒,颤抖的手指着朱慈烺呵道:“放肆,你是在质问为父?谁教你的?”
“还用人教吗?满朝文武大臣,还有几人上朝?发配的发配,抄家的抄家,大明已是国将不国了父皇。”
王承恩急道:“太子殿下,慎言呐,皇爷,消消气,息怒啊。”
朱慈烺一指王承恩训斥道:“就是你等阉竖,蒙蔽圣听,堵塞言路,尔是想我大明亡国吗?”
朱由检两眼喷火,原本满面红光,现在变得苍白瘆人,指着朱慈烺说:“好,好,好,王承恩,传曹化淳,快去。”
王承恩答应着,走时对身后的王德化和孙茂霖两个干儿子挥挥手,两个人都是人精,一个跑去长寿殿找周皇后,一人上前劝诫太子。
从侧殿跑出一个三十多岁的文人,连拉带劝,好歹将太子劝回偏殿。
孙茂霖劝走了太子,回到朱由检身旁说道:“皇爷暂息雷霆之怒,太子殿下这年龄,整天闷在院子里,有些失态无碍,皇爷保重龙体要紧呐。”
朱由检是见过大风浪的人,看了眼孙茂霖问:“刚才那文士何人?”
“回皇爷话,那是太子力保下来的,原东宫侍读,礼部尚书项煜。”
“是他?写出天亡大明,李氏当兴贺表的人,好的很呐,取朕的璃龙剑来。”
孙茂霖噗通跪下说道:“皇爷息怒,监国令不杀逆臣,让他们活着还债。
闯贼平定川蜀,获得流放万里去了莫卧儿领地,听说每年上交罚款两百万银元,稻米一百万石,今年运送钱粮的船队已经过了满刺加湾(马六甲海峡),让他们活着还债多好,杀了脏宝剑,污大明土地啊。”
崇祯皇帝被他一搅和,气消了大半,说道:“你这老货,知道的不少啊,起来吧。”
见朱由检没再提宝剑的事儿,孙茂霖爬起来躬身说道:“奴婢现在每天都看书读报,那辽东的鞑子都去了朝鲜,每年得上交铁石百万石。
大明新军接管了草原,正驱赶着几十万倭奴修建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包头三座大城,报纸上说,每座城都能容纳百万人,这监国哪来那么多钱?”
朱由检叹口气喃喃自语道:“朕不如六弟多矣~。”
正在感叹时,皇后匆匆而来,急切问道:“烺儿因何失礼?”
朱由检此时怒火已散,将太子的话复述给皇后听,皇后气的浑身发抖,朱由检说道:“究其原因,刚才朕发现他身边那个侍读,詹事府少詹士,朕曾任命的尚书项煜。”
周皇后不知道这人来头,问道:“这人现在闲置?”
“皇后,你还想着北海号外刊登的贰臣名录名言吗?上面有篇迎顺军,换新颜的文章里有句天亡大明,李氏当兴的名句,就是出自项煜之手啊。”
周皇后听闻急道:“如此重犯,怎会出现在皇宫里?若是监国知道,岂不是引起隔阂?”
“是你那宝贝儿子力保下来的,不然此刻,早就发配万里之外啦。”
一阵靴子跑步隆隆声传来,曹化淳带领十名净军力士跑了过来,见了皇帝,单膝跪地说道:“奴婢净军督统曹化淳奉旨见驾。”
朱由检抬手,示意他起身,转头对皇后说:“这个项煜留不得,劝劝烺儿,莫听小人之言。
一会让曹化淳带走,送到监国府听从发落,朕去趟太和殿跟六弟叙话,”说完抬脚出了院门,向太和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