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三百七十三章 魂归乐土

底色 字色 字号

战国演绎:第三百七十三章 魂归乐土(1/2)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

    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而历代帝王之陵却屡遭掘毁,弃骨于野者不计其数。

    可见人的品格,比金钱、权势还要贵重千万倍。

    但是,信陵君终究是肉胎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个人爱憎,坦诚中又难免有所隐瞒——

    不愿或不便露出自己心中的密秘。

    所以,有其活跃的光辉一面,也必存在其缺陷不足的另一面。

    更何况任何人的性格、思想也都会受到时代的束缚!

    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信陵君只能是从奴隶社会转化向封建社会这一过渡时期的“信陵君”。

    如果他真有野心,以他的威望和潜力,不仅可以取代魏安釐王,也有可能一鼓作气消灭秦国;

    要比秦始皇提前十年,建立一个新的统一帝国。

    在那几页中国历史写上另一种内容,但那就不是信陵君了。

    信陵君是上一个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

    他和他的朋友们奉行的是当时的“侠义”规则,就不能图一己之利,恣意而为。

    所以他们敢“窃符夺军”。

    最大胆的是违抗“王权”,却不能去夺取国王的宝座,还必须臣服于国王;

    他们以拯救天下的困厄为己任。

    可以统帅六国百万大军,担任实际上的“盟主”,却不肯辜负六国君王对自己的信任。

    他不会利用这个巨大的力量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而只能用来帮助六国摆脱秦国的侵略和欺凌。

    事实上,当时战乱的根源并非仅限于秦国。

    在那列国纷争的年代,以众凌寡、以强欺弱已成为普遍现象。

    只要控制一定力量,就敢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人的社会地位可以不同,欲望却都一样,国君不仅企望一统天下,也想多占领一座城堡。

    如果说“春秋”时代的霸主们还得打着“扶佐王室”的招牌去进行“不义战”;

    那么到了“战国”时代,干脆撕去最后一块遮羞布。

    赤裸裸地“弱肉强食”、“强者争食”,能出手时就出手!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理由或没有任何理由都可以发动战争。

    只是秦的势力最强,对外侵略最频繁,对各国的威胁和损害最大而已。

    由于秦的力量强过任何一国,而“合纵”可集六国之力又大于秦国,足以与之相抗争。

    所以遏制秦国对外侵是各国最佳策略。

    信陵君要想“救困济危安天下”,也必须依靠这个策略。

    可惜,各国在危急时都借用别人的力量援救自己。

    危机一过,就又各谋己利,甚至不惜损人。

    甚至在“联合”中也是既怕被人“吃”,又想伺机吃人。

    总是盘算自己的利害得失,相互间怀着戒备之心。

    建立在这样互不信任基础上的“合纵”有如一盘散沙。

    所以自创始人苏秦之后的几次联合,效果都不理想;

    信陵君和他的朋友与仅凭口舌游说的苏秦不同。

    是以“信义”做号召,不谋一己之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因而在救赵、救魏两次联合中,都取得巨大胜利。

    然而,他仍然不能克服“合纵”那先天的致命弱点,他倡导的“合纵”也注定不可能长久的牢固存在下去。

    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类的历史却是由整个人类的活动来谱写。

    “人心所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所指出的:

    周室衰落到由“王霸统一号令”的局势也不能存在后,各国诸侯频频互战,兵革不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