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演绎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难言之隐

底色 字色 字号

战国演绎:第三百六十五章 难言之隐(1/2)

    不能不承认,无忌自担任相国以来,真正是摒弃前嫌,为国操劳,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尽管他出将入相,手握军、政大权,自己也明白他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但他对自己一直是既坦率、又尊重,事无巨细,都尽可能做到事前请示,事后汇报;

    从不擅自做主,目中无人,根本看不出半点儿有夺王位的野心;

    更让人欣慰的是无忌执政后,既因他的名望,更由于国富兵强,各国纷纷与魏交好,尊崇备致;

    使自己在列国中的地位,甚至高出秦王。

    再不用忧心忡忡、想方设法、用土地财宝去向秦王奴颜婢膝、讨好献媚。

    让自己真正体味到身为国王的尊贵与快乐。

    正因为他尝到了“国王”的甜头,才更怕失掉这个宝座,也更想把这个宝座传给子孙,世代相传。

    然而,承载宝座的基础中却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

    这是弟弟拼力奋斗的硕果,自己只是坐享其成,可怕的是弟弟又完全有收回果实的力量!

    做为一个“人”,无忌就真没有追求权力和享受的欲望?

    当然,在“名誉”的束缚下,他可能不敢肆意而为,但从内心里说,安釐王不敢绝对相信。

    尤其是“平分天下”比只做“魏王”具有更强烈的诱惑力。

    虽然自己从没敢奢望过,但就是想一想,也一阵阵面红耳热、心跳加快。

    难道无忌就真的无动于衷?

    而且,秦国虽然打了败仗,但实力仍然很强。

    执政的吕不韦又狡诈多谋,绝不会因为一败就放弃并吞天下的这个目标。

    应该承认,无忌是他们实现目标的最大障碍。

    但既然用刺杀的手段不能奏效,就不妨利用无忌。

    先吞下一半天下,日后再寻找机会吞下无忌的那一半,也未必不是妙计。

    所以他们有可能拉拢无忌。

    从不讲信义的秦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甚至不通知无忌就动手把自己弄下台、拥立他也不是做不到!

    增说的不无道理,无忌现在可能不好意思取代年老的哥哥,可惜增太懦弱了,根本就不是叔叔的对手。

    从古至今,逼宫夺位、骨肉相残,甚至父子为敌的悲剧数不胜数。

    即使无忌不忍,他那些属下为了攀龙附凤成就功业,也会把自己的子孙铲除干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勿临渴而掘井,须防患于未然。

    这个“魏王”的地位,因弟弟而显赫,却也会因信陵而丢失。

    翻来覆去想了多半夜,他对信陵君那点儿本就建立在散沙上的信任,终于动摇了。

    天还没亮就悄悄派人去请辛垣衍。

    辛垣衍虽然保留着客卿的身份,还被封为“繁阳君”。

    但是他表现得却很低调,不但不参与国政,连例行的上朝站班都很少去;

    他也断绝了大部分的交游,天天只坐在书房里面壁静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他并不悲观失望、意志消沉,而是像一只蜷缩在角落里的老猫,眯着眼睛,似睡非睡地等待着。

    果然,由于范雎退出朝政后似乎已被遗弃的他,又接到重新启动的命令;

    信陵君红极一时之后,安釐王也重新想起自己。

    安釐王面朝里,侧卧在软榻上,听到禀报,只哼了一声,没有转身;

    辛垣衍进入卧室后也没说话,默默地跪在榻旁,继续等待……

    过了一会儿,安釐王才转身过来,半卧半靠地瞅着辛垣衍,又过了几分钟,才伸出下巴示意:

    “请坐。”

    还是不说话。

    辛垣衍站起来,坐在榻边一个早已备好的绣礅上,鼻观口,口观心,似老僧入定般,继续等待——

    每逢商议重大决策前安釐王难以下决心时,君臣二人都先演这一段默剧做准备,以调整心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