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泰出身舒穆禄氏,是在朝鲜被义军击毙的清朝开国功臣扬古利的堂弟,巴哈纳更是个觉罗,虽然是济尔哈朗的政治对手,但他们对清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二人拼死将已经负伤的济尔哈朗从乱军中抢了出来,由谭泰负责断后,巴哈纳保护济尔哈朗突围。
清军之中从来不缺乏勇士,他们的拼死抵抗让数千明军倒下,最后留在谭泰身边的更是勇士中的勇士。他们大呼酣战,即便身被多创、血流盈甲,都要死战到底。当明军最终将他们全部歼灭,双方的尸体竟垒成了一座小山。
从两翼包抄上来的明军骑兵追上了巴哈纳和济尔哈朗,能跑得这么快的当然不会是重骑兵,巴哈纳左右开弓,将他们一一射杀。在这种骑兵追逐战中,满洲勇士超人的箭法确实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济尔哈朗的护卫个个箭法绝伦,追击而来的明军伤亡惨重。直到渡过了索卢水,来到衡水县境内的洚水之畔,他们才算摆脱了明军的追击,收拢残兵一千多人,暂且歇马。
巴哈纳派人去衡水县城要求县令接待,提供食物和民夫牲畜,没想到,衡水城大门紧闭,任凭清军如何叫门,城头都无人应答。清军正在逃命,当然没有任何攻城器械,拿这个小县城毫无办法,巴哈纳气得暴跳如雷,却也无可奈何。济尔哈朗的情况却十分不妙,在之前的混乱中,他的坐骑中箭,坠马受伤,右腿不能动弹,肋骨似乎也摔断了。济尔哈朗已经年近五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在马背上颠簸了一百三十里,腿上的伤口又一直在缓慢失血,哪里还扛得住。
“巴哈纳,你是我的弟弟,之前这般对你,很是不该。我无才无德,葬送大军,令大清蒙受自太祖开国以来未有之耻辱,三十年血战成果,一朝丧尽,我实无颜再回京师。谦巽二王恐怕亦凶多吉少,国事皆托于博洛、岳乐,你将将士们好生带回,当尽力存我族元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济尔哈朗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战场之上,求生者必死,求死者必生,他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撤退自保的念头,那样的话,还能有一线生机。
不过其实这一线生机也是有限之至。当清军发现自己用两年时间都没能消灭闯军,反而让刘宗敏统一了南方时,就该知道自己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济尔哈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在了衡水城外的一片小树林中。他的预测没错。满达海与明军会战于大同城外,遭到了刘文秀和姜瓖的内外夹击。瓦克达放弃太原突围,可当他拼尽全力杀到固关的时候,却发现刘体纯已经从潞安星夜兼程赶来,先于他两天赶到,封闭了山西和直隶之间的大门。
山西清军全军覆没,石廷柱和李率泰也在塔天宝和李成栋义子李元胤的前后夹击下成了俘虏。巴哈纳前后收拢了残兵败将四千余人,带着济尔哈朗的尸体返回了北京。闻听济尔哈朗的死讯,刘之源和吴守进也向明军投降。博洛放弃了保卫天津的计划,将全部兵力用于保护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道路。满洲人已经无法在关内立足了,是到撤退的时候了。
随着李来亨部攻下宣府,是战、是和、是走,清军必须做出决断了。
岳乐计点目前满洲人的所有丁壮,不算伤病员,还有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蒙汉仆从军还有数万,不过每天都有人在逃跑,具体数目已经无法统计了。目前朝中大臣的主流意见是走,以鳌拜为代表,建议在北京周边进行彻底的杀光抢光烧光,带着掳获的人口财富退回关外,以待重整旗鼓。然而,按序本应成为摄政王的博洛却始终待在香河县,始终没有表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