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第一百四十六章 反汉三人组:韩王信、赵王利、代王陈豨(2/2)
鉴于韩信的功勋,刘邦也十分忌惮他,先夺了韩信的兵权,后改封他为楚王(垓下之战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为了弥补韩信,刘邦也没有亏待他,给了近一百多坐城,是异性诸侯王当中,城池最大,疆域最辽阔。
处理完燕王臧涂之后,刘邦接到来自淮阴侯国舍人栾说的密报,说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决定解除韩信这个大麻烦,采纳陈平伪游云梦,成功将其擒拿。
韩信被擒,押回洛阳审判,结果无罪。人虽被释放,但,王爵被剥夺,封国被除,一分为二。这就是刘邦分封的第二批诸侯王:楚王刘交、荆王刘贾。
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
从此,韩信被刘邦软禁,先是洛阳,后在长安。
韩信被幽禁后,常常托病不入朝。其中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与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有一次,韩信路过樊哙府邸。
樊哙跪拜相迎,自称臣子。
韩信笑着说:我竟然和樊哙这种人为伍。
这件事,表达了韩信看不起刘邦封侯的那些人,同时也表达了对刘邦愤懑。
第二件事:与刘邦论兵。
进而,诞生了出一句话:韩信领兵,多多益善。
刘邦听了很生气,反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会被我俘虏。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话,说了这样一句: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韩信为了表明自己不是输给刘邦,而是输给上天,又说了一句:陛下是上天赐予,不是人力能做到。
刘邦擒拿韩信,却没杀他。毕竟,韩信劳苦功高,刘邦杀了他,会留下诛杀功臣的骂名,还会引发朝局动荡。
就这样,韩信成为了不祥之人,汉臣都开始躲避他。韩信也成为了大汉被边缘化的一个人。
陈豨临走前,去拜访韩信,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再加上,陈豨曾跟随韩信平定代,有合作经历。
所以,刘邦高度关注这件事。
刘邦不会让别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也能将危险,扼杀于萌芽状态。
针对陈豨太高调,刘邦做了两件事。
1.调查陈豨的门客。
2.以刘太公去世为由,召陈豨来长安朝见。
陈豨的门客,参差不齐,一查,总会有很多前科,经不住查。
当陈豨得知,刘邦派人调查他的门客,他第一反应,是被盯上了。
看来,大汉皇帝对他也不放心啊!
随后,陈豨收到刘邦的诏书,前往长安参加国丧。
陈豨有两种选择:
要么,不去。
要么,去。
不去,就会被人借题发挥,说他有异心,会被刘邦清理。
去,又怕回不来。毕竟,楚王韩信的案例摆在那里。当初刘邦以出游云梦,擒拿韩信。
据史料记载,陈豨离开长安时,见了韩信。
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
韩信这段话,表露出三个信息。
1.陈豨权力太大,容易遭到大汉君主猜忌。
2.韩信对大汉皇帝刘邦充满怨恨,有叛汉的想法。
3.如果陈豨反汉,韩信愿意做为内应,助他一臂之力,图谋汉家天下。
如今,陈豨别无选择,被刘邦猜忌。
一旦,被盯上,就会成为被修理的对象。
陈豨了解刘邦的为人,他不愿意学韩信,束手就擒。趁着手中掌握兵权,负责赵代军政,他要举起拳头,抗衡刘邦。
陈豨问了身边门客,该怎么?
众人口径一致:反汉。
论忠诚,陈豨比不过韩王信。
论亲近,陈豨比不过赵王张敖。
然,楚王韩信,为刘邦打下汉家江山,却被剥爵,贬为侯,终生囚禁,被限制人生自由。
韩王信跟随刘邦,忠心耿耿,西进亡秦,击败项羽,改封异地,被逼流亡匈奴。
赵王张敖,是刘邦女婿,却也被贯高案牵连,被剥爵失国。
这三人,都落得如此下场。陈豨,被刘邦猜忌,下场会更惨。
就在此时,韩王信送来一封书信,表明愿意跟他合作,一起反汉。
韩王信在书信中表明了自己忠于大汉,忠于刘邦。结果,还是走上了反汉的道路。
现在,陈豨也将走上他的道路。
无论是韩王信,还是陈豨,他们都不能独自扛起反汉的旗帜。他们只有合作,才能称霸北疆,与刘邦抗衡。
陈豨又迎来一个好消息:赵氏政权赵王利也前来加盟。
不仅如此,曼丘臣、王黄等人,愿意听陈豨调遣。
此时,陈豨独掌代、赵两国军政大权。
其门客,有上千人。
还有韩王信主动寻求合作,赵王利、曼丘臣、王黄等人前来投靠,实力雄厚。
俨然,陈豨成为北方最有发言权的人。
长安,还有韩信做为内应。
陈豨,有底气,有实力,叫板刘邦。
楚王韩信叫他反?
韩王信也喊他反?
门客也赞成他反?
刘邦不给他选择,逼他反。
好吧!那我就反。
刘邦猜忌他,朝臣重伤他。
好,我,陈豨,绝不做韩信,束手就擒。
男儿就应该建立功名,名垂青史。
刘邦,我不跟你混了。
我,陈豨要反你。
我要与你争天下。
陈豨、赵王利、韩王信组成反刘联盟,严重威胁到大汉北部安全。这三人中,陈豨实力最强,兵力雄厚,被拥立为联军最高指挥人。
陈豨结盟后,做了第一件事:洗劫赵国和代国。
陈豨打下赵、代两国,因为认可赵王利是赵氏后裔的身份,自立为代王。
就这样,代王陈豨、韩王信、赵王利三人组合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