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绡巾卫又岂是普通的士兵,王睿的这番激进举动引起了他们强烈的不满,原本立场还摇摆不定的绡巾卫不甘心受到这般屈辱,纷纷举起兵器,作出要殊死一搏的架势。
谢明月见情况不妙,主动上前去调解。经过与绡巾卫的一些将领的数番的争论后,最终绡巾卫表示愿意妥协,但是作为代价,必须要以卫松疾的性命来偿还苏曜的血债。这样的要求谢明月难以接受,当场予以拒绝。
形势危急之际,突然有一青衫男子从人群中走出,久久没有作声的陆机终于有了动作。他来到绡巾卫阵前,双手恭举,示意干戈消停。
“我乃陆抗之子陆机,受到吴主迫害,逃往安陵。此行与我同往的尚有三百人,都是落难的江南文士,手无缚鸡之力,却无缘无故受到如此灾劫。幸得有安陵县令卫松疾相助,护我等周全,若无他,我们只怕早已遭到毒手,安陵的百姓也不可能平安无事。我知道众位将士无法释怀苏将军之死,我不想辩解什么,但是如果你们硬要取他性命的,请允许我用自己的命来换取这位大人的一条生路。”
陆机言辞恳切,温文有礼,加上其本身在东吴便有着贤人的赞誉,绡巾卫众人面面相觑,露出犹豫之色。
一边的郭象也不甘寂寞,上前道:“各位都是东吴的好男儿,奋勇沙场,为国建功,百姓们都看在眼里。东吴今日之败,败在天理,败在朝堂,败在君王无道,败在时事所趋,与诸位将士无关,更与卫大人无关。今日诸位英雄齐聚安陵,实在是天命安排,天要注定兵戈消弭,再无战争,留得一副好身躯与家人团聚,守卫身边的亲人,岂不比这虚无飘渺的君王社稷来得更加现实。”
谢明月一脸惊讶地看着这两个人,没想到关键的时候他们会挺身而出与晋朝和卫松疾战在同一边。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的一番劝说之词竟比自己刚才的那番讨价还价似的争论看上去更要靠谱。
“文人唇舌远胜刀枪斧剑,今天本督算是亲耳所闻。东吴果真人杰地灵,这些人日后我必定凑请皇上予以重用!”王睿不无感叹道。
有两名江东圣贤以身相劝,绡巾卫立场渐渐开始动摇,气氛也不像刚开始那般紧张。这时,远处林道上陆陆续续出现了众多零零散散的人影,朝着疾雪轩这边走来。
众人随着脚步声望去,发现这些人身着平民衣着,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朝着疾雪轩这边汇集。
卫松疾一眼这些人是安陵的百姓,其中不少还是他的熟识,甚至连在城门口卖云吞面的老赵也来了。
谢明月眼神示意王睿那边无须摆出迎敌的架势,只管撤去警备,以免吓坏这些平常百姓。
安陵的百姓们找到卫松疾后,有些不安的看着四周全服武装的吴晋两国士兵。原来安陵那边戴潘突然暴毙,以至于守城部队群龙无首,难以应对兵临城下的晋军攻势。再加上随军的一些降晋官吏劝说,和城内洛神宫弟子的配合,安陵没有花费太大的代价便被晋军顺利拿下。
城破后,晋军纪律严明,并无烧杀掠夺的举动,等稳定了城内的局势后,王睿留下一部分人驻扎在城里,率领大部队赶往疾雪轩。
惊慌失措的安陵百姓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听闻卫松疾在疾雪轩的消息,便找到这里。卫松疾设法安抚了这些人,语至关切处,几名久居安陵的老者甚至情不自禁落下泪水。
密密麻麻的人群将卫松疾团团包裹住,场面虽显混乱,却感人至极。高处的王睿策马俯瞰下方的情景,感慨道:“若不是爱民如子,受人崇敬的好官,能被人拥戴到如此的地步么?”
前有安陵百姓阻隔,后有晋朝军队施压,绡巾卫立场渐渐动摇,知道想要取卫松疾的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了,终于在几名参将带头放下兵器后,后面的士兵也陆陆续续向晋军投降。
谢明月长出了一口气,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了。能够仅仅以一个人的牺牲换取西南一代乃至整个东吴政权的平稳过渡,苏曜和卫松疾二人功不可没。
冥冥间,卫松疾在谢明月心中的形象越发高重,一股源自心底的力量好似一点点将两人扯离,无形中生出一丝莫名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