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一个强宋:第258章 黄陵(2/2)
这些官好难打发。
常燕满脸谦卑道:“陈相与洛真人一路鞍马劳顿,下官早派人安排好馆驿,请相公和真人小憩稍许,下官再为你们接风洗尘······”
“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老夫受官家重托前来赈灾,怎能玩忽?而且也没那个闲心吃喝。”
陈锋义正词严道,“官家的意思,这次要以工代赈,帮百姓重建家园,不采取青壮入厢军的旧制。你是封丘父母官,这事你得下大力气去做,不可有任何疏忽······”
“是!是!是,下官省的······”
常燕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哈腰承诺,但他眉头却时而紧皱。
洛寒清楚他这是嫌以工代赈麻烦。
“常县令,以工代赈是朝廷的新举措,以后会成为常态,或许在有些官吏眼里,这是件麻烦事,但我要郑重告诉你,此事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洛寒不忿,他要在源头上制止常燕不作为。
这是解决大宋冗兵的第一炮,不仅要打响,还要打中要害,真正成为一项制度延续。
“我把丑话说到前面,谁敢在这件事上懈怠或贪墨,我立刻进京请旨,再做一次钦差,不管他后台有多大,我绝不姑息······”
洛寒做钦差在青州大杀四方的事早已传开,有宋一朝不杀士大夫的规矩被他打破。
这种事有了开头,便会没完没了。
常燕自然清楚洛寒是一尊杀神,杀他一个七品县令绰绰有余。
在洛寒这近乎威胁的话语前,他只有低头表态的份。
“下官一定尽心尽力,帮封丘百姓度过灾难,重建家园,下官在此立誓······”
有时候誓言本身并没有多少意义,它唯一被人接受的原因就是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在城里看到的灾民,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乡村中受灾应该更严重······常县令,带人陪我下村······陈相在城里主持赈灾工作,咱们各司其职······”
来时骑马飞奔,洛寒都觉得两腿内侧磨得难受,这对平日坐轿子的陈锋来说,说不定都磨烂了。
为避免尴尬,洛寒用各司其职糊弄。
“老夫身子骨硬朗着呢,下村走几步路怕什么?骑着马走快一点······”
陈锋不领情,说罢就走出值房道,“备马,赶快给老夫备马!”
这个倔老头,走路都撇着腿,还要逞强。
······
“黄陵是个大村镇,有李家寨、坡二里、前刘店、小杜占、闫庄等十七个村落组成······”
常燕一边走,一边介绍要去的村镇。
洛寒微微点头,看来常燕还不是太官僚,对治下村镇熟悉,说明也下过村。
“洛真人可知历史上的黄陵?”
陈锋熟读史书,本想卖弄一下,不想洛寒张口就道:“黄陵在夏商时期就十分著名,汤伐夏的‘鸣条之战’就在黄陵境内。在春秋时黄陵是卫国的阜邑,称为平邱,那时十二路诸侯曾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
洛寒侃侃而谈,陈锋赞道:“洛真人对历史如数家珍,难得,难得······”
“我也是略懂历史而已······”
嘴上谦虚,心里却说,咱历史系教授的文凭又不是买来的。
进入李家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大雪破坏的村落。
“哇······”
一个孩子悲泣的哭声划破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