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唯一老实人:161.扶不起的刘阿斗(2/2)
该说不说,易中海还是有钱,但你有钱没票也不好使啊。
晚上魏实拎着饭盒回家,刚到门口,就被阎埠贵拽到一旁,把下午发声的事情告诉了魏实,还有晚上要开全院大会这件事。
魏实若有所思,刘海中提议召开的全员大会,谈论自行车被偷一件事。
有意思了,这是想要夺权吗?
时间还早,魏实把饭盒丢屋里就跑去供销社买锁头了。
之前易中海强迫院里住户哪怕是白天没人在家也不能上锁,前世前身家里东西就是这样被贾家搬空的。
谁要敢上锁,院里开大会小板凳席位。
提前买把锁,省的有人趁机干一波大的。
魏实还贴心的帮阎埠贵带了一把,怎么说呢,这波鞭尸必须到位。
不想丢脸,那就让你丢彻底。
故意磨叽到开会时间回来,魏实进院的时候,院里已经准备好了,魏实顺势坐在石磨旁,旁边就是嗑着瓜子的许大茂。
俩人闲聊着,魏实有点关心娄晓娥和许大茂事情后续。
娄家真是够可以的,现在已经不是许家主动了,反而是娄家上赶着嫁闺女。
也不是嫁闺女,是假结婚。
许大茂不能生育,身份还合适,没有比这再好的工具人了。
俩人聊着,邻居们来的已经差不多了,三个大爷早就做好了。
没让易中海坐小板凳,不过也没做主位,刘海中坐的诸位,一脸笑呵呵的。
“内个大伙都先静一静,咱们今天的全院大会,就是说一说咱们院一大爷易中海丢自行车这件事!”
“首先易中海自行车丢了,大伙心里都很难受,毕竟买之前就说了,咱们一大爷高风亮节,自行车是给大伙买的……”
“咳咳咳咳!”
阎埠贵绷不住了,你个二傻子,咋还替易中海说上话了。
被咳嗽声打断,刘海中还挺不高兴,瞪了阎埠贵一眼。
魏实捂脸,二大爷啊,你快别给易中海洗白了。
好好一场夺权大会,你上来就想给人家洗白。
“咱们院一大爷……”
“咳咳咳,你继续说,咳咳咳咳,我嗓子疼。”
阎埠贵实在是无语了,脑袋里全是浆糊嘛,都这样提醒了。
“魏实,魏实,你带你三大爷去一边瞧瞧,别打扰大伙开会。”
刘海中正享受掌权的感觉呢,怎么能让阎埠贵打断。
魏实和阎埠贵对视,眼里都是无奈,真是猪队友啊。
提醒两次已经是阎埠贵极限了,事情最后还是朝着反方向发展了。
不出魏实所料,全院大会被开成了易中海洗白大会,节奏被易中海掌控,刘海中傻眼了。
他就说两句场面话,事情咋这样了啊?
开完会,阎埠贵拎着酒菜跟着去了魏实家里。
进屋俩人就是沉默,真真的挺无语的,魏实从兜里掏出一把锁递给阎埠贵。
“三大爷,锁头我都买好了,二大爷这。”
“唉,喝酒吧。”
刘海中真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多好的戏台子啊,硬是唱成了易中海的洗白大会。
说实在的,魏实有点好奇,老闫同志,对于易中海吃瘪怎么这么热衷。
不过阎埠贵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
大人的事情小孩少打听。
院里没人笑话易中海,但厂里也够易中海喝一壶了。
直接弄死易中海没意思,就这样折腾,一点点折磨才有意思。
八月份,四九城进入雨季,魏实把两张自行车票全嘚瑟出去了,只能用新奖励的自行车票买了辆新的。
不是第一辆,易中海还丢过一辆,也就刚骑回来新鲜了一会,很快就没人关注了。
等到今年过年,魏实就十八岁,可以提前订婚了。
没够十八订婚属于是娃娃亲。
那次之后,易中海虽然洗白了,但魏实和阎埠贵家先后上锁,各家各户担心东西丢了,不约而同的悄悄给家里上锁。
易中海看见了,屁都没放一个。
被自行车事件整得挺难受,易中海老实了,易中海老实了贾家也老实。
魏实聪明了,中午多在食堂打点饭,晚上热一下一样吃,改善伙食就去丈母娘家里吃一顿。
贾家有傻柱的饭盒供养着,虽然窥视魏实的,但被易中海压着。
秦淮如已经七个多月了,整天挺着个大肚子在院子里忙活。
都在等秦淮如生产,易中海在不是人,也做不出秦淮如怀着孩子,撮合她跟魏实。
最让魏实看不懂的还是傻柱,好似上次和易中海闹崩跟开玩笑一样,又变成了易中海狗腿子。
八月底,四合院发生了一件大事,许大茂娶媳妇了!
还是资本家的闺女,有着娄半城称号,娄家的闺女。
酒席当天,娄家让人送来三转一响,这家伙,院里一群禽兽坐不住了。
许大茂都废了,你娄家是不是有钱撑得,不要彩礼,还给这么多嫁妆。
这些还是明面上的,背地里娄家还给了许大茂十根小金鱼作为补偿。
但有一件事有些不同寻常,结婚办酒席,怎么没看见新媳妇?
而且许父许母也没来?
对此许大茂给出的解释是,大院里办一桌他在这边,新媳妇去了他父母内边。
实际上许大茂早就和魏实说了,俩人就领证的时候见了一面,哪怕结婚都没见面。
娄家有钱,压根不在意闺女二不二婚,只有许大茂看不透。
魏实更不会跟许大茂解释什么,只是感叹剧情的修正能力太强了。
傻柱即便废了,依旧死舔秦淮如,许大茂没办法生孩子事情爆出去,也阻止不了和娄晓娥结婚。
九月一日,陈知画开学走了,魏实日子恢复平静。
京城物价涨到现在已经翻倍了,经常是拿着钱拿着粮票都买不到粮食。
食堂饭菜虽然没涨那么多,也是涨了一部分,量明显也少了,傻柱要不是提前截留部分饭菜,根本剩不下。
最开始有人贪便宜多打一些饭菜,吃不完晚上待会家里继续吃,或者是干脆把一家人晚饭一起买出来。
搞得有段时间后面打饭的人,轮到他们已经打完。
厂里没办法,只能每人限量,固定多少,可以少打,不能多打。
整个京城都这样,厂里领导也没办法,最不缺饭菜的,应该就是学校了。
魏实也不缺,他把钱基本上全都换成了粮食。
物价上涨,金钱票据贬值,魏实是不卖,要是卖,最起码能赚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