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万历佑明 > 第679章 必须灭倭,才能完成工业化!

底色 字色 字号

万历佑明:第679章 必须灭倭,才能完成工业化!(2/2)


    王锡爵这时说道。

    “不热衷于当官是好事,这样愿意花心思在各类学问与技艺精进上的人也就多了。”

    ……

    “陛下言此为商品市场自是十分妥帖,臣也正是此意。”

    郑洛这时言道。

    “少一些钻营之人,多一些钻研之人,是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

    朱翊钧来到将作寺后,就在这里看见了第一台正在试着纺纱的蒸汽动力纺车。

    李成梁跟着对戚继光笑说道:“令子还是有出息的,做出这样神奇的车来。”

    张敬修回道。

    朱翊钧说道。

    戚继光这时也跟着说了起来。

    戚继光坐在内阁文渊阁新增制策司议事厅的中央太师椅上后,就看了诸内阁官员一眼,且说了起来。

    自从朱翊钧让王遴对吏制进一步改革,让官员不能再轻易辞官轻易偷懒后,朝中官僚们就没几个敢再随便辞官,做事也比之前更认真了些。

    “应先要面对的是,民间作坊所产棉纱因为蒸汽机纺车出现后导致的官营棉纱价格更低而造成的积压卖不出去的问题,如此就相当于夺民利,会使得一些民间作坊经营不下去,进而导致许多纱工不能谋生。”

    戚继光这时起身道:“干脆不等了!让枢密院给东瀛抚按发钧旨,找个理由先兴起战事再说,反正倭人素来屡犯我大明海疆,自国朝开国以来就不断过,如今既然需要兴兵,干脆直接订立灭倭之方略,也算是朝廷没白贵军。”

    王锡爵这时则拧眉说起别的话来。

    “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吸纳,那就是陛下要求大规模培养的师范生,自圣旨明确要求贵军且要对军户进行五年制的义务普及教育后,就需要更多专门教书育人的师范生,尤其是女师范生。”

    “说说吧,眼下这蒸汽机纺车一旦开始生产棉纱,该要应对什么问题?”

    “这也跟天下已非常繁盛有关,所以,许多人才不热衷于走仕途经济之路,如今朝廷还下旨不让百官肆意辞官离任后,也就有更多的读书人不愿意再走这条路,而更愿意觉民于道,反正在如今的大明,当一普通士子乃至普通庶民,也感受不到什么压迫,不用服役租税又少。”

    “这种情况,只能扩军和加大官办商行规模,吸纳他们进入军队和官办商行,无论男女。”

    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中,饶是戚继光、李成梁、王锡爵三执政公卿已经知道了蒸汽机的事,但在跟着朱翊钧来到这里,且亲眼看见蒸汽动力的纺车后,戚继光还是忍不住对这二人感叹了一句。

    朱翊钧一边认真听着也一边问着一些问题。

    “让内阁制策司好好议一下,该如何增加商品市场,而不让这蒸汽机无用武之地。”

    “很好!”

    王锡爵这时说道:“不如把蒸汽机纺车对民间放开,允许商贾购买?”

    “这蒸汽机真不知会让棉布再度廉价到何种地步,需要扩张的棉田也得增加。”

    戚继光、李成梁、王锡爵皆拱手称是。

    “可以是可以,但蒸汽机纺车造价不菲,维修也要钱,且能操作蒸汽机与修葺的人才又少,民间商贾即便可以买也会不愿意买,一是花的钱太多,二是风险大,三是他还得顶着自己雇工的怨气强行辞退大量纱工,相比之下,还不如减少自己纱工工钱或者直接裁撤一些纱工。”

    自从朱翊钧定下还是要将蒸汽机推行于市面后,将作寺就奉旨增设官造蒸汽机的机械厂,而承担大明中央商行,便奉内阁钧令,下达了蒸汽机采购订单给将作寺的官办机械厂。

    “只是增兵的话,就得设立更多的开辟疆土目标,毕竟不能让兵被白养着,尤其是在增兵到一定规模后,不对外开辟疆土,就会白白损耗很多国帑。”

    朱翊钧说着就起身道:“朕也去将作寺看看,说起来,朕也该亲自去看看蒸汽机纺车到底制造的怎么样,叫首辅和枢相、以及次辅与朕同去。”

    戚继光听后点头:“这是应该要担心的问题,民间作坊经营不下去倒是没什么,关键是许多纱工乃至坊主的谋生问题不能不考虑。”

    朱翊钧这时倒没有听见这戚继光、李成梁、王锡爵的对话,他只在听戚昌国和赵士祯对他介绍在蒸汽机纺车的具体构造情况。

    “这得请旨召开政事堂会议,请陛下圣裁。”

    “陛下说的是,现在来将作寺考取陛下所定工匠技术职称的人是越来越多,不少本身就是有官身的士大夫,他们已不热衷于去吏部跑官,倒是热衷于去将作寺跑技术。”

    “遵旨!”

    戚继光颔首,且于当日下午,就请旨召开政事堂会议。

    对此,朱翊钧便也驾临政事堂,听这些执政公卿对灭倭的事发表意见。

    “陛下,不灭倭,蒸汽机就不能惠民而只会害民,故若要让蒸汽机惠民,这倭寇不能不灭。”

    而朱翊钧来后,王锡爵先开了口。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