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系列波折后,改历之事终于尘埃落定,朱祁钰已让人将样历送往经厂刊印,等待颁历大典之时颁行天下。
解决了这件事,朱祁钰将视线重新投向了良乡的瓦剌余孽。
如果战事顺利的话,虏贼进犯京师将以惨败而告终。
若也先在下月朔日前退出关外,皇帝朱祁钰首次向天下颁历,还能顺带将此事昭告天下,这绝对是他即位以来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一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来定义也不为过。
哒哒哒……
次日清晨,天边刚现出一丝鱼肚白,就有一匹快马奔向兵部。
此时上值的官吏并不多,见马上骑士一身甲胄,不停挥动马鞭抽打马匹,就知道是有十万火急的军情禀报。
在众人的注视下,这马行至兵部,骑士便一跃而下,对门口军士道:“快替本将军跟大司马通禀一声,就说石总兵有重要军情禀报!”
门口军士不敢耽搁,连忙进兵部去找于谦。
最近一些时日,于谦一直宿在兵部值房,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军情动向。
在军士通禀后,不到片刻于谦就风风火火走了出来。
“大司马,这是石总兵的军报。”
骑士躬身一礼,将手中军报呈上。
这个骑士于谦认识,他乃是负责守卫德胜门的守将张晏,现在亲自来送这份军报,足以说明此事之紧要。
快速将军报内容浏览了一遍,于谦心脏跟着怦怦直跳,一时间都分不清是激动还是担忧。
据明军侦骑探知,良乡瓦剌大营已空空如也,十有八九是连夜去奇袭居庸关了!
早在两天前,薛瑞就提出了这个可能性,当时于谦也觉得有可能,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不得不采取更为稳妥的办法,决定将黄儿庄的三万明军调去居庸关。
当时于谦跟石亨等人商议时,有不少人觉得此事过于荒唐,这良乡虏贼已是秋后蚂蚱,怎么敢冒这么大的凶险,去袭击天下第一雄关?
对于谦的担忧,石亨却深以为然,如今虏贼败势已现,恐怕撑不了多久,这次也先损失惨重,恐怕很不甘心,搞不好会紧急跳墙。
这个时候,必须采用最稳妥的办法,宁愿放瓦剌从紫荆关安然撤退,也不能大意丢了居庸关。
因此,总督京师防务的于谦和提督京营兵马总兵官石亨达成了一致,决定调遣黄儿庄埋伏的杨洪部三万兵马北上,进驻居庸关。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让也先有了防备,于谦对与会的官员将领都下了封口令,让杨洪隐藏行踪,沿长城一线前往居庸关。
到现在,杨洪部已经走了一天半。
虏贼虽以骑兵为主,但经历数次败仗,马匹损失不少,而且还有不少伤残部署,恐怕进军速度大大减缓。
这一增一减,杨洪部这三万步骑绝对比瓦剌更早到达居庸关!
“多亏了薛瑞,要不是他提醒,居庸关危矣!”
到此时,于谦也不得不佩服,薛瑞这半大少年竟然考虑的如此周详,也先所有的决策,几乎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事到如今,京师这边只能静待居庸关传来消息,虏贼余孽究竟会是什么下场,最迟明日便能见分晓。
将军报收入袖中,于谦当即让人备马,火速进宫将此事告知了朱祁钰。
于谦调三万兵马北上,这事朱祁钰自然得知,如今他的担忧果然应验,让朱祁钰不禁生出一种庆幸之感。
“于爱卿运筹帷幄,将那虏贼玩弄于股掌之中,实在令朕佩服!”朱祁钰放下军报,不由感慨道。
于谦苦笑道:“陛下言重了,此事多亏了薛瑞,要不是他提醒微臣,恐怕此事就要麻烦了。”
“这是文玉看出来的?”
朱祁钰不禁又是一惊,这少年三番四次帮朝廷出主意,而且次次都算的很准,虏贼落到这个境地,几乎有一半是因为他。
难道,他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成?
将这个想法压下,朱祁钰换了衮服,升座上朝。
等散朝后,朱祁钰转道向西,去了长乐宫。
长乐宫是朱祁钰生母吴氏的寝宫,在朱祁钰登基后,吴氏母凭子贵,和宣宗皇后孙氏并尊为皇太后,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朱祁钰每当有心事时,便会到吴太后这里来坐坐。
到了长乐宫,朱祁钰先请了安,这才坐到凤榻上和母后说话。
吴氏和儿子说了一会话,察觉到他心中藏了事,不由问道:“吾儿可是在担忧战事?”
“这到没有,那虏贼倒行逆施,已是死路一条,儿臣并不担忧。”朱祁钰勉强笑了起来。
“那你为何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跟娘说话也吞吞吐吐的?”吴氏略有些好奇的看着朱祁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