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五年,大庆王朝北京城一家茶馆的门匾旁,挂着“勿论国事”四个大字。
只是茶馆的包间内,还是不时传出了一阵阵抨击朝廷的声音,而这些大放厥词之人,都是各大书院中的青年学生。
对此,似乎茶馆的老板和小二们,都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好像是因为听得多了,还能说上几句朝廷为什么不对,又该怎么做的话!
不过,也只是在逗趣罢了。朝廷怎么样他们不关心,也关心不上来,倒是那些财神爷别给他们惹来麻烦才是。
“勿论国事”,这四个大字,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挂上去的,早先新帝登基的时候,对这些书生到处吵架,议论国事,还是不管的。
只是从三年前开始,似乎是皇帝陛下觉得这样有辱斯文,甚至不少大臣也是如此,一开始是邸报上开始有大儒批评,然后很快,在一众文人的请愿之下,京城就开始禁止文人书生,甚至是书院里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国事了。
当然,明面上的公告自然不是这么说的,但所有人都明白,朝廷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年也有人抗议过,但事情最终闹到了大理寺,也是不了了之了。
茶馆老板其实觉得这样也挺好。国事他不懂,但是自从皇帝陛下下了旨意之后,他家茶楼的包间,几乎是天天订满,生意好到不行。不然,他还赚不到那么多钱开第二家分店呢。
为此,茶馆老板还特地花银子疏通了督察司的小吏,又让小二时刻盯着,才确保了茶楼包间里的客人不会被突然到访的督察司抓走。
黄宗羲和王夫之如今正面对面坐着。如今,他们一个是文渊阁大学士,上达天听,同时也是大庆思想界的泰斗;一个是湖广,乃至整個南方思想届的领袖,甚至和南藩的文人也关系密切。
隆昌二年,督察司要暗杀的南京的一个激进学者,最后追到广州的时候,和李世子的车队撞上了,由此爆发了南藩和朝廷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甚至传言南藩在广南的驻军,都开始调动了。
虽然在新帝的当机立断之下,事情最终得以顺利解决,都察司的五个杀手在广州刑场被公开处决,南藩找回了面子。而那个激进的文人,也在“废君主,兴天下之法”的呼嚎声中死在了北京的闹市之中,罪名是“私通南虏,妖言惑众”。
但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隆昌皇帝开始收紧了舆论,特别是涉及到政治思想这一块,各个大学和书院,也同时加强了管理,但明面上的那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更加严重的事情,也暂时还没发生。
一来,这些都是孙可望主持下设立的制度,新帝刚刚即位几年,根基未稳,还不敢胡来;二来,皇帝陛下决定的许多事情,都需要交由内阁审理。若是内阁驳回了,那皇帝也不能让六部官员执行。
大庆王朝经过孙可望二十年的统治,政治体制比起明代,既有继承,也有许多方面的改革。
首先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独立出六部和原本的中央架构和《大庆宪律》的颁布,形成了专门负责民事审判,官僚监督和维护《大庆宪律》,制裁违宪行为的三个部门。
虽然庆国人仍就将之称为“三司”,但“三司”早已经和前朝不同,伴随着“新三司”确立的,还有改革之后的衙役体系,大理寺更是成为了制约皇权的急先锋。
当然,这一过程中,还有黄宗羲等人的“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思想在民间如火如荼,而孙可望在很大程度上的放任,也使得这方面的思想变革渐渐成燎原之势。
明末是一个思想十分发达的时期,特别是各种民本思想,反君主专制思想,法治思想,政治制度变革思想,如果有合适的土壤,必然可以更进一步,在西学东渐的契机下,甚至还能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只可惜,满鞑的屠杀和愚民政策,文字狱,抹杀了所有的可能。但如今时代变了,所有的这些可能,又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果历史一定会按照原本的轨迹发展下去,那研究历史,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蝴蝶的翅膀尚且能够扇起龙卷风,更何况是如此庞大的力量改变。
是人在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在塑造人?
或许,只能说是相互作用。物质的,自然的规律不会改变,只能被发现,总结,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却是时时刻刻在变的,个人的人生尚且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迥然不同呢。
历史从来没有什么必然,但规律一直在运行,猜得多了,自然就有人对了。本质上,恐怕只是概率,甚至是随即概率。
而孙可望蝴蝶的翅膀,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他的选择,也在不断催生出让他的继承者头疼不已的各种异端者。
任何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司·法的改革伴随着的是公民议会的建立,而公民议会,正是从各省的书院中独立出来的,相对应的,这一过程还伴随着教育部的成立,礼部的分化。
大庆在迈向“全民”之前,首先实现的是有产阶级的“公民议会”,这是切实存在的国情限制,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伴随着的是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士农工商皆国之本”的思想运动浪潮,以及在孙可望的推波助澜下,成立的各行会,工会。“公民议会”以某种形式下沉到了这些地方,但实际上仍旧是有产者在掌权。
而且,这个县-府-省三级“公民议会”,其实权力并不非常大,而且和朝中的官员们关系错综复杂。距离孙可望追求的民·主,还差的很远。
虽然最底层民众的声音还是传达不上来,但至少皇权不再能任意践踏一切,那些所谓的愚民贫民困民政策,所谓的文字狱,思想禁锢,不再可以肆无忌惮的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