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凤影空来 > 十九章、双飞章翼

底色 字色 字号

凤影空来:十九章、双飞章翼(1/2)

    进入十月后,天气便日趋寒冷,待到十月中,便需穿上棉衣,正式步入冬天了。

    虽天气日冷,但青王宫里却弥漫着春天一般的朝气与欢快。

    自从月初主上与清徽君自徕城一道回宫后,宫中上下皆已感觉到了两人不同往日的温馨恩爱,便是朝堂上的群臣也发现主上不同往日,虽还是冷峻凛然不可犯,但眼睛里不再是冰寒一片,而是蕴着一种柔淡的暖光,偶尔还会对着群臣微笑赞赏。这种变化,无论是徐史等朝臣,还是叶莲舟、香仪等宫人,都为之称幸。

    这日,风独影下朝后回到凤影宫,却没有看到久遥的身影。

    自从她病好归朝,他就不曾再踏入紫英殿,也从不主动问询政事,但他一直与她同食同宿凤影宫中,除了她上朝的时候,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只要她下朝回来,必然会看到他的身影,或门口等她,或窗前吹笛,或捧卷阅读,或桌前写字,或倚榻休憩……无论何种情态,总是暖暖的令她心安。

    “清徽君哪去了?”她问宫中的女史叶莲舟。

    叶莲舟答道:“回禀主上,清徽君去了司制阁。”

    风独影听了眉头一挑,暗想久遥去司制阁干么?脚下抬步往宫外走去,想去司制阁看看,半路上经过章华园,心念一动,便往泱湖方向走去。转过章华园,果然便见湖边水亭里坐着久遥,正垂头看着什么,冬阳淡淡洒落在他身上,天青色的衣袍就像风雨过后的天空,一洗无尘的干净清柔。

    风独影静静地看了片刻,才走了过去,她的脚步声惊动了久遥,他抬头看到是她,顿时微笑,淡淡的如冬阳般温暖怡人。

    “在看什么?”她步入亭子。

    久遥将手中的一个镂花木盒放在亭中的石桌上,“我前些天在宫里转悠时路过司制阁,听到阁里的师傅们在抱怨说‘主上不爱珠宝首饰,弄得我们都成了吃白饭的’于是我就画了几个图样,让他们给你打制了几样首饰,你看看喜不喜欢?”

    风独影走过去在久遥身旁坐下,看他找开盒盖,盒中铺着深蓝色锦缎,缎上置着一套白银鸡血石首饰。

    一只手镯,镯子打制成两根缠绕的树根,树根每隔指宽之距便长着新发的树芽,新芽的茎上分别嵌一颗绿豆大小的鸡血石,粗朴中透着精巧。

    一支步摇,笔直的银笄上,嵌着一朵约莫一寸方圆的鸡血石雕成的海棠花,花瓣下垂着三股花串,都是以小指尖大小的鸡血石雕成的海棠花苞,色泽殷红,比真花更添艳色。

    一柄小梳,是可以梳头又可以当头饰的那种,小梳的脊背打制成弯月形,周边嵌着六颗鸡血石琢成的星子,可以想象当这梳子插入乌黑的云鬓之中,就仿佛是星月悬于无垠夜空。

    一条项链,细巧的银色链条,串着一枚鸡血石坠子,坠子大约拇指头大小,却是雕成一片凤羽的形状。

    一枚扳指,大约半寸宽,以鸡血石打磨而成,厚实的指套上雕着一只敛翅眺望的凤凰,再经鎏银工艺,于是此刻看着的便是赤红的扳指上嵌着一只银光闪闪的白凤,显得高贵华美。

    这套首饰,简约而不简单,华贵而不华艳,赤红与银白相间,雅丽之中微微透出两分清冷之意,即算是一向不在首饰上花心思的风独影看着也不由赞赏。

    “很漂亮。”

    她伸手捻起银链,看着飘荡于风中的血石凤羽,不由绽颜微笑。

    见她真心喜欢,久遥自然是满怀高兴,“回头我再想些图样,让司制阁的师傅去打制,我要把我的阿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风独影轻笑,也不拒绝,只道:“可别弄多了,到时像你说的上行下效,可不得了。”

    “我有分寸。”久遥笑道,一边伸手取了扳指套在她手指上,“嗯,大小正好,都不需要修……啊啾!”话没说完便打了个喷嚏。

    “冬日坐在水边,容易受凉,我们先回宫吧。”风独影将扳指取下放回木盒,“回宫了再一样样试戴。”

    “好。”久遥笑着点头。

    当下两人回凤影宫,摆弄了那几样首饰后,便到了午时,一起用过午膳,风独影便去了含辰殿处理日常政务,久遥则想着还要为爱妻多画几样漂亮首饰,各自忙活了一天。

    到了晚间,风独影沐浴时,习惯性地伸手摩挲着胸前挂着的半片玉月,摩挲了片刻,蓦地心头一动,呆坐在浴桶,半晌后才喃喃自语,“难道是因为这个?那还真是难为他,吃个醋也吃得这般千回百转的。”

    洗沐后,她穿好衣裳坐在床上,抬手取下颈上的银链,看着掌心的半块玉,想起丰极,不由握紧了玉饰,黯然出神。如今的他们,就如这手中的玉,被生生割裂,天各一方,亦各自婚娶,再已无法玉璧团圆,曾经的那些情缘终化作了镜花水月。

    默默呆坐许久,她收起玉饰,然后将久遥今日送的那血石凤羽项链戴在颈上。

    “阿影,还没睡吗?”久遥进来便见她坐在窗前的软榻上仰首望着夜空的姿态,这让他想起当年在东溟海边时她望着夜空想着丰极的事,于是他走过去,抬手放下窗,“这么冷的天,开着窗会受寒的。”

    风独影转过身,看着他淡淡一笑,“我哪有这么娇弱的。”

    久遥看到她胸前坠着的血石凤羽,顿时一呆,痴痴看着好一会,才是移目落面风独影面上,便见她凤目盈盈淡笑含情,不由心神震荡,“阿影。”

    风独影微垂首,摸着血石凤羽,轻声道:“这个我很喜欢。”

    “阿影……”久遥声音微抖。

    她胸口从前挂着的那片玉饰意味着什么他怎会不知,虽每每见着心头便似蚂蚁噬咬般,只是从不言语。而此刻,她取下玉饰,换上血石凤羽这又代表着什么,他岂会不懂。因为懂得,所以他才会如此激动,几乎是不敢相信眼前所见耳中所听。

    眼见他如此反应,风独影心头顿涌起一股酸酸的柔软,伸手握住久遥的手,柔声道:“久遥,只要出自你手,便是路边拾起的落叶,我也会喜欢,也会接受,也会珍惜。”

    话音未落,眼前一道阴影覆下,嘴唇被吻住,滚烫得仿佛要融化她的灵魂,激狂得若飙风席卷。

    久遥紧紧地抱着风独影。

    她取下玉饰,戴上血石凤羽,这本只是他心中的一个奢望,他几乎是认定他今生都不可能等到,可是——忽然间它就这样出现了,就在他眼前,这样的真实,却叫他不敢置信。以至此时此刻,他狂喜而又满足,欢喜得心都要停止跳动,满足得眼眶阵阵酸痛,仿佛有什么火热的东西在身体里流动,一直涌上眼眶,都要溢出来了。

    他终于——得到了她的心。

    从今以后,他与她,心心相映,白首偕老。

    至此,他再无所求。

    那天夜里,久遥就像一把火,团团将风独影圈在怀中,仿佛要将她融化在他火热的情海里,又像江河深处的暗流,将风独影紧紧缚在他汹涌的怀抱里,随着涛卷浪涌起伏沉沦。

    一夜的颠鸾倒凤直折腾到天边微白,才是双双倦极睡去。

    翌日,本该寅时四刻起身的风独影自然是未能起来,久遥也沉在甜梦里,只苦了侍候的宫女、内侍们,想叫却又怕扰了主上的清梦,不叫却又怕误了早朝回头主上发怒,在寝殿前左右徘徊着。

    如此犹疑着,时辰便到了卯时,清晨的红日冉冉升起,梧桐树上栖着的青鸟仰颈啼鸣,那清亮的啼叫吵醒了殿内的久遥,他睁开眼,看着窗外的天光,不用问也知是什么时辰了,看着枕旁还在甜睡的风独影,实在不忍心叫醒,于是悄悄起身,披上外袍,走出寝殿,果见殿外叶莲舟等人已在等候着。

    “主上累了,今日早朝免了。”久遥吩咐她。

    叶莲舟愣了一下,但随便反应过来,低头应承,“是。”

    久遥回到寝殿,轻轻掀开被子重新躺下,静静地看着枕边安宁的睡容,看着看着,脑中自然而然便涌出一句话,“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反反复复的默念着,只觉胸膛里溢满了幸福与甜蜜。【注○1】

    晨光就是这静谧中缓缓流淌。

    当风独影睁眼醒来,已是红日高照,天地俱朗。她躺着,怔怔看着窗前明光,似乎有些发呆。

    久遥看她呆呆的模样,心头份外怜爱,俯近她耳边轻声念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这一声入耳,风独影终于是彻底清醒了,移眸看向他,自然也看到了他面上调笑的神色,便回了一句,“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久遥忍笑,继续道:“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于是风独影也微笑着回答:“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久遥装模作样地做出几分苦恼之色。【注○2】

    两人将一首《鸡鸣》念完,面面相觑,然后不由都“噗哧”偷乐。

    笑完了,风独影道:“自我六岁习武以来,几乎每天都要天不亮便起床练武,好久不曾睡得如此晚过。”

    “偶尔为之,也不为过。”久遥与她头并头地躺着。

    “算了,反正早朝上不成了,又好多年不曾尝过懒床的滋味了,今日干脆就懒回床。”风独影将头倚在久遥颈窝里舒服地躺着。

    “好啊,不过我在浅碧山住着时倒是常常睡懒觉的。”久遥抱着她躺在被窝里,只觉得人生至此已是幸福得无以复加。

    两人躺了一会儿,风独影动了动,道:“我们说说话吧。”

    “好啊,你想说什么?”久遥道。

    风独影想了一会儿,道:“在徕城的时候虽是处置了厉氏父子,但回来后我却一直在想这事。”

    “哦?”久遥挑眉。

    “我在想徕城的百姓。”风独影目光望着床,反而是到了旱季便缺水。风独影自到青州,体察民情,顺从民意,于是这两城府尹一合计,便决定向上折,请求主上允他们所请,在覃城的上游莫山谷修一座大水坝,一来在汛期拦截洪水以确保覃城不再遭灾,二来水坝建好后,可自莫山谷那儿修一条人工运河到朔城,以引水解救朔城旱情。还道两城名士皆认为此举利国利民,并有数名商富愿共同捐资十万银叶修坝,两城百姓们更是翘首以待,如今冬季少水,正是动工之期。

    “这真要是修了水坝,岂不以后再也吃不到‘雪雁鱼’了。”久遥喃喃道。

    “嗯?”风独影不解,“什么雪雁鱼?”

    “一种像雁一样南北迁徒的鱼,因它通体雪白若银,所以叫雪雁鱼。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南边的碧涯海里,但每年的春季它们都会逆流北上游过澜河到达昆梧山下的极渊湖产卵,然后到夏季它们再带着小鱼们顺流南下游回碧涯海。”久遥合上折子,“如果在莫山谷拦截了澜河修一座水坝,那雪雁鱼就没法回极渊湖产卵,岂不就要绝种,以后也就吃不到了。”

    风独影本来是满肚子的怒火,此刻听得他的话,不由失笑,“你就记着吃雪雁鱼。”

    “那是。”久遥笑着点头,“你是兵家出身,看到这份折子第一反应便是水坝修成后于军事上的弊端,而我大闲人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好吃好玩的。这雪雁鱼肉质细嫩鲜美,可说是鱼中之王,吃过一次就决不能忘怀呀。”

    风独影听他如此推崇也不由好奇,道:“既然如此美味,那改天我们去澜河里捉几条来吃,只不过……”她斜睨久遥一眼,“你可千万要离河远一点。”显然是调侃上回久遥把鱼儿全吓跑了的事。

    久遥从容一笑,“放心,你下水捉鱼,我岸上钓鱼。”

    风独影想想那情形,顿时忍不住“噗哧”笑了。

    “是了,要多笑,我的阿影笑起来美得天女似的。”久遥凑近亲了她一下,赶在她动作前又飞快退开。

    于是乎,凤王殿下方才满肚子的火气顷刻间消失化无,看着案上的折子也只是微拧着眉头,道:“亏他们想得出这等无稽之谈。”

    “天太冷了呀,两个人靠着会暖和些。”久遥一边说道一边挤在风独影的身旁坐下,再长臂一伸,将她抱在怀中,“那阿影的意思是不修水坝了?”

    “当然。”风独影任久遥抱着,靠得更舒服一点,“难道你认为该修?”

    “这坝是决不能修的。”久遥赶忙摇头,“开天辟地以来,澜河便自北向南,乃是天地自然法则,强行拦截便是违背天道;况且澜河宽广,春夏汛期又涛急水猛,想要修坝实非易事。再且,便真是修一座水坝,先不说于青州安危不利,只说修坝的钱,那些富商捐的十万银叶不过九牛一毛,真正修起来又岂止百万金叶了得,国库必不堪重负,到头来岂不是要增征赋税加重百姓负担;然后,修如此大的水坝必是浩大工程,需要动用大量劳力,那民间便将荒废了耕种;还有,如果水坝修成,若遇旱季,上下游百姓必然争水,反会引发祸端。”

    听着久遥一件一件的分析,风独影一边点头,一边抬手从案上又捡了几份折子,随手翻了翻,眉头又锁起,“果然,我就猜着两城府尹敢上此折,必然是上下疏通了,看看这些,朝中有这么多大臣上折附合。”她将折子甩在案上,冷冷一笑,“这些人……哼,以为我不清楚他们的伎俩!若我同意修此水坝,国库必然要拔下巨款,到时上下官员定是彼此掩护中饱私囊;至于那些赞扬着这‘利国利民之举’的所谓名士们,是想着这大东朝第一的水坝若是修成,必然惊动天下载入史册,他们便可借此扬名立万百世留名;那些富商则可趁机苟营私利,捐资十万银叶……哼!他们到时只怕要从中谋利百万还不止!这些人,真是其心可诛!”

    想着这折子其后代表着的污潭脏渊,久遥不由叹了口气,“阿影,你打算怎么处理?”

    “我……”风独影眉一扬,可才说了一个字收住,反而问久遥,“先不说这些人,只说覃城的旱季,久遥可有什么好法子?”

    久遥想了一下,道:“我记得以前看过何叙著的一本《山水经》,讲的是山川地貌,其中有一篇《汜水注》提到百姓家掘井挖渠该如何探查地貌,简单说就是指点你哪儿挖才会有水。”

    “哦?你的意思是说,旱时让百姓挖井取水?”风独影道。

    “若到旱季,此法是可暂解燃眉之急,但想要一劳永逸却还得再想法子。”久遥说着起身,取过一张白纸铺在案上,再提笔醮墨,于纸上描画。

    风独影起身凑过去看,片刻间便见他已在纸上画了一个简略的地形图。

    “两城府尹建议的拦河修坝之法不可取,挖一条人工运河也不实际,但是挖一条渠沟却可解朔城之旱情。”久遥以笔指着图,“这里下来是澜河到朔城最短的路线,可挖一条一米五深的渠沟,自东向西将澜河的水引到朔城,再在渠沟的两旁植以树木抓牢土壤,便不用担心渠沟会垮掉。”他说完抬头看着风独影,“比起修坝,挖这样的渠沟要省钱省时省力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雨季时渠垮而生水祸,你以为如何?”

    风独影听了他的建议早就在心里同意了,是以此刻只是含笑颔首,道:“多谢清徽君的良策,孤笑纳了。”

    久遥闻言,眼眸一动,笑道:“那主上可有赏赐给小臣?”

    “请问清徽君想要何赏赐?”风独影侧首斜睨他。

    “嗯?”久遥放开笔,装模做样的想了一下,看着风独影,“只要主上亲小臣一下就好。”

    风独影“噗哧”一笑,然后抬手在久遥脸上轻拍一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清徽君就接着吧。”

    “主上不肯亲小臣,小臣亲主上好了。”久遥顺势握住风独影的手,将她拉入怀中,低头在她脸上亲了一下,才是抬头,“阿影,我们回宫去。”

    “不行,折子还没批完。”风独影推开他,重新在案前坐下。

    “唉,我竟是连折子也比不上。”久遥叹息。

    风独影抬头,看着他正容道:“我就想白天都处理完了,才不会占用晚上的时间。白天我是青州的王,要以国事为重,晚上我就只想做久遥的妻子,想陪伴我的丈夫。”

    久遥呆了,许久才自心头长长叹息,“阿影,你这样对我,我会奢望着生生世世的。”

    闻言,风独影放下手中的折子,伸手握住他的手,“久遥,你都说过生生世世那些太缥缈了,我们先好好地过完这一生。”

    “嗯。”久遥紧紧地握住她的手。

    ※※※

    翌日上朝,风独影将覃城、朔城府尹调离两城,分别遣往西南边地逊城、砾城赴任,另选派能臣为两城府尹。然后又自何叙家族中挑选熟知地理者为“督川尹”,专门负责自澜河通至朔城的渠沟工程,至于各地若发生旱情,帮助百姓挖井取水稍解燃眉之急也是督川尹份内之事。

    元鼎六年的最后两个月,青州各地安泰,风独影与久遥的日子也过得平静安然。

    白日里,风独影忙着朝政,久遥则多呆在书房;晚上,两人定都抛开所有事情,同栖凤影宫中,或闲聊趣事,或吹笛赏乐,或小酌品茗,或只是静静相伴,恩爱之情可比鸳鸯。偶有空闲之时,两人则换了装出宫,虽不能去天涯海角,但在王都里走走看看却还是行的。

    过了年后,地处西南的青州便渐渐回暖。

    二月初二,久遥去了浅碧山。

    碧山书院早有甾城府尹知会,今日会有青王诏书送来,是以院中皆早早准备着迎接王诏,甾城府尹更是亲自在山下等候。

    当看到“易三”先生在一众侍从、侍卫的拥护下到来时,书院众人禁不住满目惊愕,直到府尹介绍这就是清徽君时才是回神,忙跪地行礼,而后由内侍宣读了青王期待书院多多培养人才的嘉勉诏书,书院上下欢喜一片。

    而当久遥站在书院里,蓦然间想起了在久罗山上的日子,作为久罗三位王族之一的他,本是负责教治久罗后代子孙,而今物非人亦非,他却依旧面对菁菁学子,这仿佛带有一种宿命式的注定。

    自那以后,久遥每月都会到碧山书院讲学三日,他旷澹飘逸的风度,儒雅正直的品性,卓绝渊博的学识,幽默机敏的谈吐,无不令学子拜服。而在他教过的那些学子中,有的于朝堂效力,有的于民间成才,有的周游天下宣扬著说……皆有禀禀风骨,不同凡俗。

    偶尔,风独影得闲时也会陪伴他到浅碧山,别院后经扩建,已作为行宫,曾经一次她驾临了碧山书院,令书院上下倍感荣耀与惊喜。

    于是,因为青王与清徽君的关系,碧山书院名声大噪,令得整个青州侧目,无数学子向往之,及至后来成为大东朝第一的书院,从浅碧山中走出无数大儒、名士、俊杰……青州亦是直臣、诤臣的摇篮,出了无数为国为民敢于直言犯上的贤臣良吏,而青州之人多轻贵藐权,便是垂髻小童亦有路见不平仗义相助的侠气。

    这也就是为何青州第一代女王明明是武功盖世的凤王风独影,却在后世成为九州中最具文化气息的,有着“文在青州”、“天下之才,七分在青”等等美誉。

    也因此,史书中的青王夫婿清徽君便是一个博学文人的形象,到后世人们不知有久罗族,都只认为一介书生的清徽君,以无双才华倾倒了绝代凤王,成就了一段传奇式的姻缘。

    这些——都是后话。

    ※※※

    五月,青州北部的浔城发生蝗灾。浔城地广土肥,又处浔水之畔,乃是鱼米之乡,每年所产几乎等同其他五城的收成。因着地理优势,浔城一向极少天灾,偏生今年春夏少雨干旱,便发生了蝗灾,而此时正是稻子抽穗的时候,蝗虫一来,这一年的收成便要泡汤了,不只是浔城府尹急得上火,便是风独影也为此焦虑。

    久遥才自浅碧山回来便得知了此事。

    晚上,风独影回宫,依旧愁眉不展,看到久遥回来了才算是展颜笑了笑。

    “浔城蝗灾的事,大臣们有什么意见?”久遥拉她在窗边榻上坐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