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已经发布,《大宋狂生》,敬请移步一观。
主要是讲一个狂生。
但是狂生不一定要打打杀杀,也可以温文尔雅。
比如,建个党、变个法、罢几个宰相,再蹂躏蹂躏皇帝什么的……
毛驴揖手,客官有请。
----------------------------------------------------------
眼见金人兵临城下,高宗顿时吓得屁股尿流。
张俊和汤思退两人自然是借机诽谤伯琮,意图让高宗罢了伯琮与韩世忠的兵权。高宗自然也是恨不得一把掐死伯琮,当初信誓旦旦说要打退金人,还说什么不退金人誓不还朝,结果才一个月不到,金人都打倒城下来了。
但高宗此刻更着急的却是,城下的金人怎么办?
临安城中只有禁军四万,皇城司有八千,加起来也不足五万人。
想要打退金人十万铁骑,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一的生路,便是坚守城池,等待淮西之地的援军了。
是以此时,高宗哪敢罢了韩世忠和伯琮的兵权,万一淮西生乱,这大宋岂不是就完了。相反,高宗还得给伯琮升官。正如当年汴京二次被围时,钦宗也不得不升自己的官。高宗便是连夜下了一道诏书:
“授伯琮为‘淮西兵马元帅’,同时册封为太子!”
这一道诰命下来,淮西军士士气大震。
但同时,淮西军也彻底落入了伯琮的掌握之中。随后,伯琮便是命令李显忠坚守建康,自己则是匆匆赶回了临安,并对外宣称:带了五万兵马驰援京城。实际上却只是伯琮单枪匹马赶了回来。
当然,伯琮也不是傻到回来送死的。
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怎么能轻易的挂掉。
实际上是,临安周围早已有了士兵,正是‘辛家军’的十万人,早已分布在了临安周围的郡县。而且,由于收拢了‘京西溃兵’,辛家军早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人。但伯琮回来后,却只带了五万士兵入城。
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平衡。
此刻才是一个太子,能不能当皇帝还两说。
要是三五两下把这金人给打退了,高宗一个高兴,再当他个一二十年皇帝,伯琮岂不是随时都有被废的可能。
是以,伯琮按照梵宇的计划,坚决只带了五万‘辛家军’入城。至此,城内总共十万‘禁军’,依据临安城墙,抵御城外的十万金人。由于是攻城,金人的马军便失去了冲刺的优势。再加上此刻的金人,也远没有了建国初期的强悍。是以宋金之间,在临安城的攻防战上,竟然相持起来。
伯琮自然是不急的,城外还藏着十万‘辛家军’呢。
金人貌似也不急,屡次都看到了‘破城’的希望,奈何大宋气数未尽,总是堪堪挡住了。但是在金人的眼中,破城也是早晚的事儿。
再加上淮西传来的消息:伯琮抽调了五万淮西军救援临安,淮西招讨使李显忠此刻已经吓破了胆,只敢坚守建康,不敢应战。预计,破城指日可待。
是以围攻临安的金人,愈发不疾不徐。
只待淮西取胜,届时两路大军一起围攻临安,吓也吓死赵构。
实际上,赵构不等淮西战败,早已经快吓死了。每日都拉着伯琮询问战况。同时,也再一次兴起了海上逃亡的心思。
但是,伯琮却是一脸决绝,号称绝对可以守住临安。
高宗便是在这种绝望中等待希望,苟延残喘过一天是一天,以极度忧伤的心情,渡过了绍兴二十二年。
同时,梵宇也迎来了自己十六岁的生日。
按说这年纪,结婚还算挺早。
但是,梵星却已经十九岁,再不出嫁就已经成老姑娘了。
是以虽然临安被困,梵家却是一直紧锣密鼓的张罗着梵宇的婚事。衣饰媒聘等一应俱全,喜字、请帖、大红灯笼等皆已就绪。婚期选在正月十五,与大朝会同一天进行,寓意普天同庆。
但是,临安城中,却是再没有人为大朝会之事上心。
就连高宗,也忘掉了这个与民同庆的大日子。对他来说,绍兴二十三年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金人临城,淮西危如累卵,川陕最多也就是个僵持。海军倒是可以压制金人,但是对于陆战,根本没有一丝帮助。
高宗也曾动过调动海军上陆,支援汴京的心思。
但是海军根本不熟悉陆战,来了只怕也只是给金人送菜。
反倒是,把自己‘海上逃亡’的后路给断了。是以高宗虽然心动,终归还是没有‘誓死一战’的勇气,只能每天盼望奇迹。
皇帝尚且如此,民间自不必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