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李显忠到达虹县之后,发现守军的反抗情绪其实并不怎么激烈。一阵琢磨之后,便把灵璧之战中的一些‘降兵’拉到了阵前。随后让他们大肆宣传大宋不杀降兵的政策,以及投降之后的好处等等。
结果两个时辰不到,虹县守军竟是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
邵宏渊攻打虹县半个月,死伤不计其数,却是连城门都未攻破。而李显忠一来,不费一兵一卒,只是忽悠了几句,虹县就投降了。
这……
邵宏渊只感觉,脸丢大了。
本来,为将帅者有羞耻之心,这是好事。知耻而后勇,善莫大焉嘛。但这邵宏渊却不走正道,不感谢李显忠帮他解了‘虹县之困’不说,还把这一腔的怨气,都算在了李显忠的身上,自此心怀恨意。
李显忠却只顾着战事,丝毫没有发现邵宏渊的异常。
随后李显忠按照既定战略,建议进攻宿州。邵宏渊表面上点头称赞。
但是,李显忠按照约定发兵后,邵宏渊却故意拖沓,找各种借口磨蹭。直到邵宏渊都兵临宿州城下,邵宏渊竟然还未发兵。
无奈之下,李显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独自攻城。
好在李显忠善战,竟是独自打得宿州哭爹喊娘。眼看城都破了,邵宏渊才姗姗来迟加入了战斗。好歹,也算是合兵攻下了宿州。
按理,这时候正该一鼓作气,进攻商丘。
但是邵宏渊却打死不同意李显忠的建议了,说是按照既定战略,应该原地待命,等待枢密院分析战局后,重新下达命令。
邵宏渊拿着枢密院作幌子,李显忠也没办法,只能停下来等。而两人,也各自发出‘军报’上达朝廷。李显忠自然是上报战况,建议尽快发兵直取商丘。李显忠则是大放厥词,试图捞取攻下宿州的功劳。
这一等便失去了进攻‘商丘’的最好时机。
金国新任皇帝‘完颜雍’终于搞定内乱,收复了各方势力。
待听到宿州沦陷后,完颜雍不敢丝毫大意,当即派出三路大军伐宋。其实具体安排与完颜亮的策略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取消了海军进攻。因为完颜雍知道,金人在海上干不过宋军,干脆就不出兵。
随后,西路军照旧是由西路元帅徒单合喜带领,直接硬抗吴璘。左路军则是由‘纥石烈志宁’担任主帅,率先带领八万大军只扑宿州,企图打退李显忠与邵宏渊两部兵马。而右路军则由‘都元帅’仆散忠义带领,先是开封坐镇,然后又进攻虹县,而且,仆散忠义还可以节制其他两路大军。
面对金人先头部队‘纥石烈志宁’,宋军两路已在宿州合兵,按理是有优势的。但是大宋此时,或者说张浚此时,犯了一个错误。
当李显忠和邵宏渊的‘军报’分别上达枢密院后,作为战场老油子的张浚,自然是看出了邵宏渊在‘宿州大战’中没有尽力,而且还有抢功之嫌疑。同时,金人先头部队试图反攻‘宿州’的消息也到达了枢密院。
张浚便与枢密副使等人一番商议后,考虑到邵宏渊战事不太给力,而且两人此刻已经合兵于宿州,最好是由一人统帅,便可合力对抗‘纥石烈志宁’。是以,张浚便下达了一封自以为最英明的‘任命书’下来:
“升李显忠为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两人成了上下级关系。”
这一下子,邵宏渊彻底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