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宗一声令下,张浚等人连声称颂‘陛下圣明’。时隔十余年后‘主战派’一党终于再一次获得了皇帝的支持。散朝之后,张浚便第一时间召集了枢密院大小官员开会。议题自然是备战北伐。
虞允文竟然也有幸获得了邀请。
只是,虞允文却借口‘身体不舒服’给推脱了。
张浚脸色便有些不好看,认为这是虞允文自持‘功高’,不把枢密院放在眼里。再一想到朝堂之上,虞允文竟公然举荐韩世忠,张浚对虞允文,基本上便已将其划入‘敌人’的行列。朝堂之争,不是朋友,那便是敌人。
不过张浚此刻,却是没功夫和虞允文计较。
一场战争,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将官任命、武器调集、后勤补给、战术制定、战前动员、出征仪式等等,几乎涉及到了大宋所有的部门。虽然张浚贵为枢密使,但也有好多部门需要他去亲自沟通。
所谓不怕官,只怕管。
但凡有人故意为难,战事就得往后搁置,张浚耽搁不起啊。
何况,还有‘议和派’一党,正伺机在某个角落里使绊子、刷阴招呢,张浚是万万不敢大意的。而此刻的虞允文,只是刚刚上任的秘书丞而已,除了能给张浚添点堵之外,一点实权都没有,实在没什么威胁。
是以张浚眼见虞允文拒绝自己,也就是给了四个字:不识抬举。
随后他便忙于‘北伐’准备了。
其实,虞允文也是一脸无奈。骨子里他也是支持‘北伐’的,但却突然担任了‘秘书丞’,变成皇帝身边的人了。
没办法,只能一言一行都小心谨慎起来。
何况,来之前他就想明白了,当务之急是要远离朝堂之争,尽快把科举给考了,在学历至上的大宋朝里,再大的军功,也是比不上一个‘进士’的。要想施展平生的抱负,必须爬上更高的位置。
目前这个情况,远离‘两党’,才是最好的选择。
随后,拒绝张浚之后,虞允文便去了梵宇的宅子,将‘北伐’之事告知。
虞允文原以为梵宇多少会评论几句,岂知梵宇却只是‘哦’了一声,便又回了书房,再一次进入了‘四开’的节奏。
虞允文讨了个没趣,怏怏准备离开,好在伯琮拉住了他。
“彬甫,立恒就是这样,你不用放在心上。”伯琮安慰了两句后,虞允文心底好受了一些。随后伯琮便建议道:
“你在临安还没住处吧?要不,搬立恒家来住?”
“嗯?这可以么?”
“怎么不可以,我大部分时间也住这里呢。”
“立恒会同意么?”
“放心吧,上阵前你们就是兄弟,上阵后又是过命的交情。他要是敢不让你住,我去把陆游、张孝祥他们都叫来,看大家不骂死他!”
“有道理,嘿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