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幽州 > 七一、预判

底色 字色 字号

奋斗在五代幽州:七一、预判(1/2)

    话说短兵相接之后,种花军投鼠忌器,停止了引爆地雷,终于给了晋军一点喘息之机。

    晋军立马就地组织反击,不料却遭到了种花军更加凶猛的地面攻击。

    种花军火器厉害不假,但火器厉害不代表人家肉搏差。

    之间种花军三人一组,两人挺冷枪,一人握刀盾。看到敌人,两名长枪手左右夹击往前捅,一旦敌人出现破绽,剩下的那名刀手专门瞄准晋军士兵的脖子割,一刀一条命。如果晋军有反击,则由刀手的盾牌负责防御。

    一个非常简单的阵法,效果却非常地好。

    从唐代开始,军队出现了混合编制,类似于现代的混成旅。在一个混合编制的军队中,五花八门地有许多兵种,这些兵种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一营为单位混编在一起,然后依靠各种各样的阵法配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三的威力。

    可惜到了五代时期,甚至到了宋代,这种高级的战法消失不见,重新回到了单兵种集团作战的场面。

    要是骑兵全是骑兵,要是步兵全是步兵。步兵中,要是长枪兵,全是长枪兵。

    这种现场,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转变。最著名的便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大破倭寇。

    阵法的组合,使得战场上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甚至于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面对强大的敌人,晋军露出了胆怯的神态。他们早就听说过种花军十分勇猛,今日一见,果然厉害,服气。

    如果让他们知道眼前的这帮种花军士兵,在半年之前还是燕山上的土匪,恐怕他们就没这么服气了。

    柴荣在阵外看出了己方的劣势,心急如焚。

    他知道战场上晋军处于局部的劣势,如果不采取行动,冲进山谷的士兵很快就会被屠杀殆尽。

    现在最理智的策略,便是鸣金收兵,然后等机会再战。

    可是柴荣看到辉县城门大开,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另外一种可能便是,只要再加一把劲儿哪怕拼着牺牲大一点,只要能冲进辉县县城内,种花军必定大败。

    从他们得到的情报来看,种花军整个也就一万来人。只要能冲进县城展开巷战,那么种花军的火器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出实力。到那时,哪怕是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种花军也是必败之局。

    没有经过郭威的允许,柴荣直接下令向前线增兵。

    郭威在阵中血战,也是心急如焚,进退两难。看到柴荣从后方增兵,干脆也打定主意继续血战。

    牺牲已经这么大了,不如一鼓作气干到底。

    赵玗在地面拼命厮杀,看不到外围的变化。然而他也早有部署。

    室昉在城头上看到远方增兵,立马招呼弩炮手准备。

    等到晋军援军逼近山谷时,室昉下令弩炮调整角度,一轮一轮地齐射。

    这是一种覆盖式的射击。不求攻击固定的人群,而是要保证某一个区域内,寸草不生。

    在种花军不要钱的轰炸下,晋军寸步难行。而山谷中的士兵原本因为援军的到来看到了希望,突然之间希望破灭,士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柴荣见状,赶紧鸣金收兵。

    郭威听到退军的号令,也不犹豫,在亲兵的掩护下,趁着种花军齐射的间隙,飞速地穿越了爆炸带,逃得一条性命。

    留在山谷中的人,纷纷跪地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