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雄自打发走了杨安国,又接了朱万宝的诉状,就以为已经万无一失,再也找不到他杀害小红的蛛丝马迹。但唯一担心的是找到尸体后,仵作会因她身上没有伤痕对妒杀提出疑议。史为训又献计说:“这个好办,府尹带人去搜查时,故意避开竹林,等过一段时间尸体一腐烂,岂不就没有了疑点?”秦雄听后哈哈大笑,赞许的对史为训说:“史卿才智可比孔明也。”得了秦雄夸赞的史为训得意洋洋,为了显示自己担得起秦雄的赞扬,就又献计说:“那陆沅芷自做了空谷观住持,和朝中许多大员都是相好,审她的案子,那些大员难免不插手对案子的细节询问,加上那陆沅芷,原本就有些名气,她的案子,势必会引起公众的关注,若她的那些相好先放出对她有利的言论在民众间传开,就会对某等不利,倒不如府尹先下手为强,花钱找些地痞流氓到外界散布陆沅芷的消息,先把她的名气搞臭,这样就让她的那些相好们迫于舆论的压力,对这个案子不敢插手,某等办起案来也会顺利快速很多。”秦雄听了他的话欣喜万分,对他的建议当即采纳,两人商量了一番如何发布舆论,打好了大致草稿后,就由史为训出面花钱找人散布消息。
一夜之间陆沅芷妒杀小红的消息就传遍了皇都,传言中陆沅芷轻浮放荡,以色相勾引人夫,被勾引人的小妾小红义正言辞,为维护丈夫的声誉独闯虎穴,到空谷观去痛斥陆沅芷,导致陆沅芷恼羞成怒,打死已怀了身孕的小红并藏尸山中,以躲避责任。她以为官府找不到尸体,就没有证据,无法定她的罪,不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流言如春风吹拂后的野草,迅速在皇都漫延开来,有人甚至编成了歌曲,在皇都的酒肆、茶馆、妓院等地四处传唱,一时之间,“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成了那些无端愤怒的闲人们茶余饭后的口头禅,被到处说起。那些同情小红遭遇却又不明真相的人们,纷纷以正义的名义到官府请愿,要求严惩陆沅芷。还有些一直被陆沅芷拒绝接见的如于坤之流龌蹉猥亵的文人,为泄私愤,更是借助这股舆论的力量,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往陆沅芷身上大泼脏水,更有些表面清心寡欲,实际内心各种猥琐的伪道士,更是各种义愤填膺的对陆沅芷大加抨击和批判。偶尔有些比较开明的人,分析流言后,根据流言中的疑点对流言进行反驳,结果那位开明人士还没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被不明真相就无端愤怒的群众一番脏话侮辱加如何了他全家的谩骂,比如“你家家眷全都像小红那样,统统都被人害死时,看你还会不会帮那个杀人犯开脱!”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对流言有疑问的开明人士再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能心痛的默默的看着舆论往越来越充满杀声和戾气的方向发展。愤怒的声音越喊越响,一时之间沸沸扬扬的民意已上达了天庭,皇上都为之震惊。为了平息民愤,皇帝下令京兆府迅速破案,严惩杀人的凶手。
杜宇飞和方群玉寻杨安国不着,就去拜访陆沅芷提到过的以刘源为首的那些官员。刘源等人本来和陆沅芷只是露水情缘,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情感,在听说杨安国已离开皇都,断了案子的线索后,本来就有些不想继续趟这汪浑水,又加上突然而起的如此汹汹的舆情,他们谁还敢继续发声?都纷纷改作壁上观。而在刘源的心里,还有一个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他希望舆论把这件事搞的越大越轰动越好,等秦雄能处决了蒙冤的陆沅芷,他再想办法找到杨安国给陆沅芷翻案,那样就算是抓住了秦雄的把柄,可以用这件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举把他扳倒,那时候秦收即便想干涉,也一定因舆情太过强烈,而无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横加阻挠。弄倒秦雄后,再从秦雄身上顺藤摸瓜,找漏洞扳倒秦收就会容易很多,秦收一倒,哈哈,丞相的位置自然就落到了他刘源头上。有了这种或那种私心的刘源们,面对杜宇飞和方群玉的来访,自然是敷衍塞责,以一个找不到杨安国为由,轻易的就把他们给推拖了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