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请来了照相馆的同志,各个连队、班级开始拍大合照。
“保持住!1、2、3!好了!”
随着留念合照的拍完,为期三周的军训也告一段落。
接着,开始思想教育课程。
学校也发了部分教材,像《高等数学》、《英语》、《英语语音简明教程》,但还有很多课程需要中央同意后,才能开设。
十年的生产大劳作,占用了人们的绝大数时间,知识极为匮乏。
有了教材,学生们也开始夜以继日的学习,恶补知识。
没有老师,就找文化好一些的“老三届”带着学,学习氛围真是好。
天不亮,校园就有了读书声,而且一直到午夜时分。
这些情形,让林峰不经想起了期末考试前的考试周。
这些知识体系,对于林峰来讲,都已经过时了,自然不会深入学习。
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他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
虽说上海的生活物资比老家强多了,但是居住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先不说居住面积,生活的各方各面都不如乡下。
尤其是老弄堂。
宽的三米多,窄的只有四十厘米。
几十个人挤在其中,洗衣、生火、做饭,都在弄堂里。
最无语的是厕所。
一条弄堂也就一、两个露天厕所,天天排队。
厕所也没有专门的下水道,还得靠挑粪工把污物运出去。
洗脸水、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水,甚至刷便桶的水,都倒入雨水管道中,最后流入苏州河里。
原本沪上八景的‘吴淞烟雨’,成了一条纳污沟、臭水河,着实让人无语。
十年动荡期间,个体工商户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
在大上海同样如此。
林峰这几天寻访下来,只在街头巷尾找到了它们的存在。
前店后房的夫妻烟纸店,卖一些针头线脑的杂货店,修理自行车、雨伞、补锅补盆为主的小摊贩。
也就一早一晚,有几个走街串巷的流动小商贩,如同做贼一般,小心谨慎的坐着小生意。
只要店铺有些规模的,都挂着国营或者集体的牌子。
市场上什么都缺,到处都是商机,但就是没有政策。
林峰骑着自行车,刚进入校园,便撞见了徐扬。
“徐扬姐!你这是干嘛去?”
“林峰,你来的正好,我爸爸让我告诉你,今天晚上跟着他,坐火车去燕京!”徐扬说道。
“徐扬姐,你去吗?”林峰问道。
“我也去!你回宿舍收拾一下,半个小时,咱们在这汇合,我爸在家里等着。”徐扬说道。
“对了,咱们在燕京待几天?我去跟班主任请假。”林峰说道。
“不用了,我爸爸已经给你请好假了,请了半个月!你快回宿舍收拾一下,不用带太多东西,去燕京管吃管住!”徐扬说道。
“那好,我回宿舍了!”
说完林峰向宿舍骑去,徐扬则去了学校的行政楼。
二十分钟后,林峰便在约定的地方等待着。
不一会儿,徐扬抱着几个牛皮纸材质的档案袋,走了过来。
“徐扬姐,你这是拿的什么?”林峰问道。
“李校长连夜准备的一些材料,先让我爸爸带过去一部分。咱们走吧!”
说着,徐扬坐到自行车后座上,两人出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