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闲来无事,心血来潮般想到:剑,乃百兵之君。双边开刃,通体笔直。
可劈、砍、刺、撩、格……刚柔并济,变化无穷。
剑的传说最早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
虽然这是后人记载,不知真假,但足以见“剑”来头之大。
且“剑”在古时不仅是兵器,还是礼器、法器。地位尊崇,上可执礼施法,下可出手杀敌。
自古以来剑法都是习武之人的一大主流兵器。各类剑法也并不稀少,各种风格都有,或刚猛,或正气,或奇诡,或连绵。
而相对而言,和“剑”齐名的“刀”衍生出来的刀法就没那么多变化了。
刀法一般都只有两个字,“刚猛”,“刚猛”,还是“刚猛”。
除了极少数刀法,绝大部分刀法都摆脱不了这两个字,基本上都是在“刚猛”的基础上衍生出别的变化。
比如“五虎断门刀”,就是在刚猛的基础上衍生出狠辣的风格。
李念猜测这可能与“刀”、“剑”的造型、重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比起“剑”,“刀”一般都要更重。而且单边开刃的“刀”比起“剑”来能用的变化更少。
这并不意味着“剑”就比“刀”更高贵、深奥。在李念看来,“刀”和“剑”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刀”上手虽然容易,但精通依旧很难。深奥的刀法也可以变化无穷,二者之间只是形态和方向上的不同,都是武道的一部分。
想清楚这点,李念心中也隐隐有了猜测。
相较于“剑”,“刀”的单边开刃虽然让“刀”在劈砍上更占优势,但是也让它的属性比起“剑”来说,充分刚猛的同时难以兼顾阴柔。
简单点说就是刀的属性导致容易创造出刚猛系刀法,但是难以创造不同于刚猛的阴柔系刀法。
李念领悟到这点之后就有了打算,系统传授的“五虎断门刀”可不是像玩游戏一样只传授使用的能力,一个按键按下去就能用出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系统传授武学是把与这门武学相关的知识完完整整都灌输给李念,而且还会附带相关的一些常识,让李念瞬间完全掌握这门武学。
这也让李念在掌握“五虎断门刀”之后,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刀法大师。
每一刀出手都像是有几十年经验的积累,总能找到最好的时机。
在蔡元外看来,即使这些年他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人,李念的刀法依旧能在他见过的人里足以排得上前五。
特别是李念现在不过二十出头,光论刀法造诣上,当代青年才俊估计也就只有人杰榜第四“鬼头刀”聂楼有望与之媲美了。
系统给了这么强大的刀法积累,李念自然不想放过。
斩马刀长三尺,大开大合、刚猛狠辣的“五虎断门刀”很适合斩马刀发挥,但是如果近身作战总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