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鹄轻鸾:精选书评①(2/2)
全书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堪称一绝。说到心理描写,我喜欢《包法利夫人》,“她注视着儿子的幸福,闷不做声,仿佛一个人破了产,隔着玻璃窗,望见别人坐在自己的旧宅子里吃饭。”难怪福楼拜的心理描写向来被誉为“手术刀式的精准和犀利”。
作者原本就很擅长的半文半白句式,文学水平到了的人,看起来是一种享受,没到的人,体验可能会差点意思。尤其是青龙殿石碑上还有多段原创文言文,他是因为修为到了,可能写的时候信手拈来,苦了一群读者,建议古文基础没那么好的,直接找他要白话翻译吧,跟主线关联还挺大的。
我评价的曲高和寡,说的就是这个。
第一遍看,人物和事件千头万绪。读到后面就会发现,如果全书是一棵大树,那么无形之中,有一根很细但又很韧的线,把所有的枝、所有的叶串连起来。那么交织的剧情,即便是在名家大作中,也非常的罕见。如果看见这篇书评的读者中,有人想要知道十年积累可以创造出多么庞大的架构,那么这部作品真的不该错过。
多嘴一句,庞大本身并不难,我写星球,写宇宙,随便一篇都能做到庞大。但难的是驾驭庞大,是粗中有细,是网状关联,这是比树状关联更高层次的搭建技巧。当读者真正捋清主线支线,很难不为他缜密的思维能力而叹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在这本书中体现无遗。尤其是最后十回,处处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前文看似漫不经心的地方,原来暗藏那么那么多的伏笔。可能这又是他作为理科生的优势吧,对于普通作者很难的一块,对他而言反倒还好。
因为无论剧情多么复杂,两条主线是清晰的。更过分的是,最后发现这两条主线说的竟然会是同一件事。
41、42、43,所有的疑惑都会解开。
后面的战斗依然扣人心弦,一直到50结束。
一部剧情非常完整、构思非常严谨的作品。我相信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庆幸曾经遇见过它。
不但如此,书中涉猎大量中国文化,像黄帝内经、山海经、易经、佛、道等等。我知道他本来也有一定研究,所以普通读者看来有模有样,足以以假乱真,而且嵌入得都很自然而不生硬。
好比《红楼梦》,一本百科全书,一本素材宝库,中国古代文化集大成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曲艺园林、节日礼法、历史典故、社会民生、权力斗争,无所不有,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顶峰一样的存在。
当然,像他这种业余玩家,跟曹大师没得比,但是多年以来,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想,这也是他写作水平一直在进步的原因吧。
书中对于人物和景物的描写,细腻到了极至。但是纵观全书,写人不能算是成功——多嘴一句,名字取得一个比一个好听,我记得以前他明明不擅长取名的——无论男女主要人物,缺点是鲜明的。这个缺点不是性格上的缺点,而是写得不够到位。
好比用细节刻画人物,怎样才算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我私底下有跟他交流,听他亲口说过,并且我也的确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他想要对于主要人物进行全方位的性格投射,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但是不得不说,书中就是出现一些角度重复,而另一些角度遗漏。关于这一点,我就直接跟他指出,不在这里赘述。
任寰和路天瞳的人设有点雷同。
班陆离、潘承让、汪沐阳的搞笑方式也大同小异,都神经兮兮,缺乏作为一个个体独一无二的特性,但笑点确实是有的。
不过最可爱的还是唐桑榆这个逗逼,时不时的出来卖个萌,每一次都让人很开心。
奚清和写得可以,姚千龄和沈碧辰不行。至少看过全书,我对奚清和有切齿之恨,死的时候一阵痛快。姚千龄我建议在第40回先让无咎玄炎把事情说清楚,让读者能切身体会到无咎想要追杀,但是被他狡兔三窟多次逃脱,再回过头去倒叙姚千龄怎么死的,这样给人的感觉会酣畅淋漓得多。沈碧辰的反面形象就是不够到位,无咎是恨死他了,但我站在读者的角度,感觉这个人死不死也就那样,说明人物和事件,至少有一项没有把握好。
无咎成长过程顺利了点,有空去把奋斗期拉长,会让整体更有深度。如果说想要达到励志的目的,还要大大增加无咎的磨难,30天怎么也太短了。如果说救冰儿时间紧迫,必须要在30天内速成,那么和闯塔之间,至少间隔三年。在全书绝大多数节奏把握都还到位的前提下,这一段的剧情设计太浮躁了。
喜欢碧痕,挨下来是冰儿,不怎么喜欢玄炎和纤纤。
无咎不是杨过那样的万人迷,也不是萧峰那种很有人格魅力的类型。但是人设真的不错,相信很多男读者会有代入感。
无咎玄炎很般配,相互都是作者送给他们彼此最好的礼物。
容我更加大胆的做一个猜测,作者创作这部,除了缅怀金庸,塑造无咎玄炎,不知道有没有对于仙剑奇侠传四的一种寄托。无咎出身山顶野人,对应了天河,起初设定玄炎活不过三十,隐隐又在影射菱纱,最后的大结局,也许会是他对仙四的凄美结局的另一种寄托呢?
也是有一天忽然闪过的这个念头吧,并没有向作者求证过,因为生活中的他,在情感表达方面是比较隐忍的,可能觉得流露情感的同时,难免伴随着暴露缺陷吧,如果他的本意就不想说,那我就算问了也是问不出来的。但是一想到我曾经为菱纱流过的这么多眼泪,又真的好希望天河菱纱也能在另一个世界相遇,然后谱写一段圆满的情章。
说到仙四就不得不提到,作者真的不擅长情感表达。爱情方面,当天河抱住菱纱的一瞬;友情方面,当梦璃制造出另一个自己;信仰方面,当紫英终于决定帮助妖界抵抗同门。这些剧情带给我的一次又一次冲击,在这本书中都太少了。相比于文字功底,情感表达部分给个小小的差评。
瑕不掩瑜吧。对此,我的评价是,他写人能有写景一半功力,这就是一部神作。
其实这部男频女频都可,好比身边男性朋友大都喜欢玄炎,女性朋友大都喜欢碧痕,说明还是照顾到了不同的口味。
但是过分注重文学价值,难免会牺牲掉很大一批流量,这也是很多作者的无奈。相信不止我的身边,还有很多作家都是一样。
纯文学和类型的鸿沟一直存在,要像金庸大师那样完美协调,太难了。
虽然遗憾,但是也给有追求的作者不断突破自己的空间,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