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返回首页 / 登陆 用户注册 / 我的书架

新八一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洪荒三帝史 > 西行取经(一百四十五)

底色 字色 字号

洪荒三帝史:西行取经(一百四十五)(1/2)

    不多时,已是深夜,三藏守定真经,不敢暂离片刻,就于楼下打坐看守。将及三更时分,三藏悄悄的叫行者道:“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行者回道:“师父说得有理,我们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罢。”八戒却也知觉,沙僧尽自分明,白马也能会意。遂师徒四人并一马,就此起了身,轻轻的将经文抬上白马驮垛,挑着担,就从庑廊下驮出。

    四人到于山门处,就只见那门上有锁。行者就又使了个解锁之法,开了二门、大门,找路望东而去。忽而只听得半空中有八大金刚叫道:“逃走的,跟我来!”那长老闻得香风荡荡,就起在空中。这正是: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且不提他四众脱身离去,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之后,仍治果肴来献,来至楼下,却是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皆慌慌张张的,不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佛放去了!”

    一会家无计可施,只得将办来的那些品物,俱皆抬在楼上祭祀烧纸。以后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还有那告病的,保平安的,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无时无日不来此处烧香祭赛,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师徒四人,不一日就送至了东土,渐渐已是望见长安。原来那太宗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之后,至今已是十六年了,太宗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起建了望经楼准备接经,太宗年年亲至此地等候。

    恰好那一日太宗出驾,复到望经楼上,忽而望见正西方向上满天瑞霭,阵阵香风,八大金刚停在空中,对三藏叫道:“圣僧,此间乃长安城了。我们不好下去,这里人伶俐,恐泄漏吾像。孙大圣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传了经与汝主,即便回来。我在霄汉中等你,与你一同缴旨。”

    大圣闻言,就道:“尊者之言虽当,但吾师如何挑得经担?如何牵得这马?须得我等同去一送。烦你在空少等,谅不敢误。”金刚道:“前日观音菩萨启过如来,往来只在八日,方完藏数。今已经四日有余,只怕八戒贪图富贵,误了期限。”

    八戒闻言,却是笑道:“师父成佛,我也望成佛,岂有贪图之理!泼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随即呆子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都按下了云头,落于望经楼边。

    太宗同多官一齐见了三藏,即下楼相迎,问道:“御弟来也?”唐僧随即倒身下拜,太宗赶忙搀起,又问三藏:“此三者何人?”唐僧回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将朕御车马扣背,请御弟上马,同朕回朝。”

    唐僧谢了恩后,骑上马,大圣轮着金箍棒紧随,八戒、沙僧俱扶马挑担,随圣驾后共入长安。真个是——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人,随圣驾入朝之后,满城中人,无一不知是取经人回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内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的头俱是向东,都惊讶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风,如何这树头都扭过来了?”内中就有三藏的旧徒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

    众僧闻言,就问道:“你何以知之?”旧徒回:“当年师父去时,曾有言道:‘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即回矣。’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众僧不疑有他,急忙披衣而出,至西街时,早已是有人传播说:“取经的人适才方到,万岁爷爷接入城来了。”

    众僧听说三藏已经入城,又急急忙忙地跑来,却就遇着了入城的三藏,一见太宗大驾,却是不敢近前,随后一直跟至朝门之外。唐僧下了马,同众官一起进朝。唐僧将龙马与经担,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阶之下。

    太宗传宣:“御弟上殿。”而后又命赐坐,唐僧又谢恩坐了,教几个徒弟把那些取来的经卷抬来。行者等就取出那些经卷,近侍官传上。太宗又问道:“多少经数?怎生取来?”

    三藏回道:“臣僧到了灵山,参见佛祖,蒙差阿傩、伽叶二尊者先引至珍楼内赐斋,次到宝阁内传经。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备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经与了。当谢佛祖之恩东行,忽被妖风抢了经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赶夺,却俱抛掷散漫。

    因展看,皆是无字空本。臣等着惊,复去拜告恳求,佛祖道:‘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贱了,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他,方传了有字真经。此经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共计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数盖合一藏也。”

    太宗闻言更喜,就教:“光禄寺设宴,开东阁酬谢。”忽见他三个徒弟立在阶下,容貌异常,便问:“高徒果外国人耶?”长老俯伏奏道:

    “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臣又呼他为孙行者。他出身原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困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之内,蒙观音菩萨劝善,情愿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亏此徒保护。

    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臣又呼他为猪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云栈洞人氏,因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即蒙菩萨劝善,亏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

    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臣又呼他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萨劝善,秉教沙门。那匹马不是主公所赐者。”

    太宗就好奇地问道:“毛片相同,如何不是?”三藏回道:“臣到蛇盘山鹰愁涧涉水,原马被此马吞之,亏行者请菩萨问此马来历,原是西海龙王之子,因有罪,也蒙菩萨救解,教他与臣作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三藏:“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

    而后三藏又叫道:“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行者将关文递上。太宗看了,就见乃是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将关文收了。

    早有当驾官请宴,太宗即下殿与三藏携手而行,又问道:“高徒能礼貌乎?”三藏道:“小徒俱是山村旷野之妖身,未谙中华圣朝之礼数,万望主公赦罪。”太宗就笑道:“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请东阁赴宴去也。”

    三藏又谢了太宗恩典,招呼他那三个徒弟,都到东阁内观看。果然是中华大国,比寻常不同。就见那——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琥珀杯,玻璃盏,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

    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几盘素品还犹可,数种奇稀果夺魁。核桃柿饼,龙眼荔枝。宣州茧栗山东枣,江南银杏兔头梨。

    榛松莲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齐。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无般不备,无件不齐。还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馔,更有那美酒香茶与异奇。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

    师徒四人与文武多官俱皆侍列在太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当中,歌舞吹弹,整齐严肃,遂尽乐一日。正是——君王嘉会赛唐虞,取得真经福有余。千古流传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

    当日天晚,三藏谢恩宴散。太宗回宫,多官回宅,唐僧等则是归于洪福寺内,只见寺内众僧都磕头迎接。方才走进山门,众僧报道:“师父,这树头儿今早俱忽然向东。我们记得师父之言,遂出城来接,果然到了!”

    长老闻言,喜之不胜,遂走入方丈。此时八戒也不嚷什么茶饭,也不弄喧头,行者、沙僧也个个稳重。只因是道果完成,自然安静。当晚众人都睡了。

    次日一早,太宗升朝,对群臣说道:“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无以为酬。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但未曾写出。”又叫打破:“中书官来,朕念与你,你一一写之。”

    其文云: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