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面首开局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急功近利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唐面首开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急功近利(2/2)


    而安禄山的叛军都是精锐,没有可比性。

    所以一到潼关,哥舒翰便命人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称帝后的安禄山,紧接着便命令儿子安庆绪率领十五万大军进攻潼关。

    安庆绪可与刚被玄宗斩了的兄长安庆宗不同,他可是名弓马娴熟的武将,常年跟在父亲身边征战,也算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然而面对城高墙厚的潼关,却也无计可施,数次进攻都被哥舒翰击退。

    叛军主力被阻潼关数月,无法西进长安。

    同时,郭子义与李光弼领军在河北与叛将史思明激战,进展很是顺利,先后打了几个胜仗。

    情况往利于大唐方向发展。

    李隆基见局面稳住,也打了几个胜仗,便想让哥舒翰主动出击,早些剿灭叛军。

    不过哥舒翰与郭子义、李光弼等将领都认为潼关只需坚守即可,不宜轻出,玄宗这才暂时作罢。

    安禄山见久攻潼关不下,如此耗下去不是办法,便使了一计谋。

    令精锐大军主动后撤,寻地隐蔽起来,只留下崔乾佑领着四千老弱病残的士兵驻扎在陕郡,想引诱哥舒翰上当。

    久经沙场的哥舒翰见此,轻笑一声,岂会中计,继续坚守不出。

    就在安禄山觉得计谋被识破,考虑放弃时,远在长安的李隆基得了情报,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

    这一下,李隆基急功近利的心思又活泛开来,加之旁边欧杨国忠一通瞎劝,觉得哥舒翰是有些怕死,所以不敢出兵。

    于是,李隆基圣旨一出,强令哥舒翰主动出兵,收陕郡洛阳等地。

    哥舒翰再次上奏李隆基,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常有谋略,一定是想用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主动出兵,不可中计。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会发生内乱,那时再出兵攻打便可胜券在握。

    然而,这一次的上奏没有能够说服玄宗,玄宗再派宣旨官员催促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不得不打开潼关大门,主动出兵攻打叛将崔乾佑。

    六月初七,哥舒翰令王思礼为先锋,领五万兵马在前,庞忠等领十万大军为后,在黄河边的灵宝西原会战。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几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叛军精锐早已经埋伏在南面山上。

    甫一交战,叛军便露败势,偃旗欲逃,逃亡狭窄山道。

    唐军哪里肯放过,趁势追击,紧追不舍,紧跟着进了狭窄的山道。

    一进山道,哥舒翰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可能中计了。

    果然,山上滚下檑石,纵火焚烧。

    唐军伤亡惨重,乱作一团。

    崔乾佑再率精骑大军,前后夹击,唐军大败。

    唐军这二十万大军本就是临时拼凑的,见前军被击溃,立刻纷纷逃亡,不战自溃。

    二十万大军彻底败了,哥舒翰只能在亲卫的保护下,带着数百人狼狈逃窜。

    二十万大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多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潼关失陷。

    ········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