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云泱文士:第一百七十回终章(2/2)
王攸见贾政戛然而止,突然提及林如海,不免心中狐疑,但转念一想,想必是贾政感叹林如海早逝,也就没有追问。
贾政深深的看了王攸一眼,然后说道:“我差点忘了,今儿还是你的生辰。这礼物等晚些时候我让人给你送到苍泱筑去!”
“侄儿谢过姑父!”王攸作揖而拜。
“去吧!至于你姑母那,我回头和她说一声就是!”
“是!”王攸应声称是,告辞离开了荣禧堂东侧的小院。刚出月门,王攸要前往薛姨妈处请安,远远的看见琼玉匆匆的小跑了过来。
“大爷,三姑娘请您去一趟,说是有事商议!”琼玉禀报道。
“探春妹妹?!”王攸先是有些吃惊,然后想起当初自己出园回家之前,命风铃去秋爽斋办了件事,于是回道:“好!走吧!”
王攸步伐稍慢,迁就着匆匆跑来的琼玉调整气息,免得她因跑的太急而咳嗽。
主仆二人不紧不慢的往秋爽斋而去,说起来,自打王攸进了园子,这还是头一回亲自来这秋爽斋。
秋爽斋门口应值的小丫鬟瞧见了王攸和琼玉二人,急忙先上来请安行礼。
“攸大爷,大奶奶,宝二爷和一众姑娘都在正屋里等着您呢?”
“哦?今日莫非还有别的事不成?”王攸当下疑惑道。
小丫鬟回道:“才刚后门上的芸二爷往园子中送了两株白海棠,大奶奶才刚和我们姑娘说道了这个事,我们姑娘说是恰逢其会,请了宝二爷和其他姑娘一道往咱们这来,说是商议着起社一事!难道攸大爷您不知道?”
王攸一听起社,当即就反应过来,随后看向琼玉,当着小丫鬟的面说道:“琼玉,你怎么没提前和我说?”
琼玉也没回话,只是俏生生的站在那。
此刻已然来到秋爽斋大门口,倘若不进去,未免就失了礼数,可一旦进去,少不得要献丑作上一首诗。
“算了,献丑就献丑吧!”王攸当机立断,实则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当即就进了秋爽斋的大门。
为了不惊扰屋中的众人作诗,王攸特意没有让人向里面通传。对于秋爽斋的建筑布局,王攸大致看了一下,院子中种上的是梧桐树和枫树,吹进院中的风将梧桐叶以及枫叶吹得沙沙作响,这不免让王攸回忆起那年和林黛玉扶灵回姑苏的时候,于枫桥渡口所见之情景。
“桐剪秋风!好名字!”王攸抬头看向秋爽斋正屋大门上的那块匾上的字,一字一顿的说道。
行至窗外时,只听屋内传来李纨,迎春的念诗声,只听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温蒂台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正当李纨评价完宝钗之际,王攸进了屋,笑道:“好一个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前句甚好!恰似一鸟不鸣山更幽也!这后一句也是真言!”笑罢,便是看向正要起诗的贾宝玉以及还蹲在地上思索未曾反应过来的林黛玉。
“攸兄弟(攸哥哥),你这是从哪来?我们才刚去苍泱筑找你,你却不在家!”
“回大嫂子的话,我刚从姑老爷那面过来,是去看看他的身体!”王攸对李纨作揖行礼,恭敬的回道。
众人听他从贾政那面过来,心中也是一惊,尤以宝玉最甚,眼中露出一抹畏惧之色,就连手中的笔也是不听使唤了。只见贾宝玉将手中的毛笔往书案上一搁,说道:“我认罚!”
李纨,探春,宝钗知晓宝玉为何缘故,作诗讲究的是心境,尤以这种限韵限时的,可她们还是看到了宝玉已经写下的两句诗,道是:“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只此两句便是没了下文,着实可惜了。
正说话间,林黛玉这面已经写好,将手中所写的诗句递给了李纨,然后又看向王攸,眼露笑意。
“你解决了?”林黛玉开口问道。
“嗯。”王攸点了点头。
“那就好!”林黛玉回了三个字。
“好!”王攸笑答道。
寥寥数语,二人皆是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李纨正要将林黛玉所写的诗递给王攸,王攸摆手笑道:“大嫂子最是公道,若是我来评,少不得会得罪人!”
李纨笑道:“这倒是稀奇,难不成她们写的不好了,还要反过头怪你不曾!这是三妹妹写的,这是宝钗妹妹写的,这是林妹妹所写的。”说罢,便将放在手边的三份诗稿递与了王攸。
“大嫂子!”探春提醒了一下李纨,面露羞涩。
“要说你自己和他说,拉上我做什么?”李纨回道。
贾探春复又看向薛,林二人,林黛玉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引起了王攸的注意。
“今儿药可吃了?”王攸头也不抬的问道。
“吃了,不信你问紫鹃!”林黛玉辩解道。
王攸将手中的三份诗稿看罢,又恭敬的递还给了李纨,说道:“若论风流别致,自然是林妹妹的这首;若论含蓄浑厚,当以宝姐姐占先。至于三妹妹的略次些,大嫂子您看可还允当?”
李纨点头笑道:“我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这蘅潇二首,你如何分的清主次?”
“蘅潇?”王攸明知故问道。
探春忙解释道:“这蘅潇乃是宝姐姐和林姐姐的诗社别号,这‘蘅’是大嫂子给宝姐姐起的‘蘅芜君’,当然也暗含了宝姐姐所住的蘅芜苑。这‘潇’是我给林姐姐起的‘潇湘妃子’,暗合潇湘馆。”
“那你呢?我想想啊,你这叫秋爽斋,莫不是‘秋爽居士’?”王攸看向探春,后者不吱声了。
一旁的林黛玉笑道:“攸哥哥猜的倒是准,她原本是想用的,不过宝二哥哥觉得不恰当,就命她改了,如今她是蕉下一只鹿!”
探春虚打了他一下,正要问及王攸要不要也起个诗社号时,只见王攸走到贾宝玉身边,取过贾宝玉先前搁置下的那只笔,在贾宝玉的两句后面补道:“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也不待贾宝玉神色如何,复又说道:“想想环兄弟,你去问问他凭什么!”
王攸的这句话算是对贾宝玉七夕那日的回答,李纨知道这两兄弟要说私下话,未免尴尬,急忙领着姑娘们先出了正屋。贾宝玉说道:“我已经明白了。”
“但愿你真的明白,而不是装作明白!姑父他五日后离京任职,你若还身为人子,就应该去看看他,而不是整日躲着他!”王攸一面说着,一面拿起这首贾宝玉所作的诗句,折了起来,塞入袖袍之中,“这些年来,有些事确实是我父亲让我做的,但多数都是我愿意的,而不是被逼的,你不要拿你的那一套理论套用在我的身上,这只会让你变得可憎!”
“我想不明白的是当初我问你的那件事!”
“缘分定于上天!”
“好吧!”贾宝玉有些失落,眉宇间多了些烦躁的情绪。
“她是个可怜之人!”王攸说道。
“老太太说你比我更适合她,你将来会好好照顾她的吧!”
“不劳你费心!”王攸微眯双眼,警告的说道。
“我知道了!”贾宝玉难过的点了点头。
“......”王攸不再多说,转身就出了屋子。
“攸哥哥,你是两元进士,且有探花之才,如今我们都起了别号,那你的别号是什么?”前往苍泱筑的路上,贾探春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众人都好奇的看向王攸,期待着他的回答,后者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西晋潘岳《射雉赋》有云:‘天泱泱以垂云。’就叫云泱文士吧。”
“云泱文士?苍泱筑!倒是贴合!”薛宝钗和林黛玉同时笑道。(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