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这个《十字回头》你是在哪学的?”李在文忍不住打断了弟子的演唱,迫不及待地问道。
“师傅,您没听过?”孟繁竺暗叫不好,现实世界和梦中人生到底还是有些地方不一样。
李在文激动地说:“我曾听师父说过,当初有一个太平歌词小段是从一到十的内容,可惜已经失传了,他老人家都没听过,更何况我了。”
“这段是我中医的老师华方教给我的,早年间他曾经当过一阵子游方郎中卖止咳散,每到一个镇子的集市就用白沙撒字,然后唱这段,后来建国后就没再用过。”孟繁竺只好把编撰出来的华老师搬出来充当盾牌,反正江湖上的这些东西都推到他身上既给了解释,又无从考证,是圆话的最佳理由。
“后面的词,你还记得么?”李在文有点后悔自己的急躁,弄不好孟繁竺就是全世界唯一知道这个小段的人了,谁知道那个华方现在多大年纪了,建国前闯荡江湖,现在最少七八十了。
“嗯,记得。”孟繁竺点头。
“呼~”李在文松了口气,“快,给师傅完整的唱完。”
“十字儿添笔修个“千”字儿,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九字儿添笔念个“丸”字儿,
丸散膏丹药王先尝。
八字儿添笔念个“公”字儿,
公道人儿数宋江。
七字儿添笔念个“皂”字,
田三嫂分家打过皂(灶)王。
六字儿添笔念个“大”字,
大刀关胜美名扬。
五字添笔还念“伍”,
伍子胥保驾过长江,
鞭打楚平王。
四字添笔还念“泗”,
泗州城水母找夫郎。
三字添笔念个“王”字儿,
齐天大圣美猴王(王莽篡位混了朝纲)。
二字添笔念个“土”字儿,
土地爷扑蚂蚱,他着了慌。
一字添笔念个“丁”字儿,
丁郎刻木记挂着爹娘。
我一言唱不完这十字锦,
愿诸位合家欢乐,福寿安康。”孟繁竺最后一句,学着郭大师的拱手礼作了一个四圈揖。
李在文闭上眼睛静静地品位,这小段不长,却十分古老,里面把一数到十,然后又从十数回来,故名《十字回头》。
好一会,李在文才睁开眼睛,点点头:“不错,一会把全词帮为师记下来。我还要给你几个师叔看看,咱们也算找回一点咱们老祖宗的传承。那华老师还教你别的小段了没有?”
“没有,他好像也就会这一段,毕竟有用的就行。”看李在文有些期盼的眼神,孟繁竺狠狠了心,依然坚决地说。
“唉,咱们继续吧”李在文有些遗憾地点点头,能找回一段已经已是今天的大收获了。自己实在有些贪心了,还是继续配合多多把剩下的段子表演完才是正经。
“唱完这段,大伙都围拢过来了,然后前辈们就开始说相声。
那什么时候有的太平歌词呢?最早有这名字是清朝顺治年间,跟莲花落和什不闲在一块,后来剥离出来,叫太平歌词。
给禧太后演过,一边唱一边拍大腿,没有乐器。
老佛爷说你这是怎么回事?
没有伴奏用的板子。
嗨,费那个劲呢,御花园给锯两个竹子片,拿这个拍吧。
因为这是老佛爷御赐的东西,所以管它叫御赐,后来以讹传讹叫御子。
想当年太平歌词家喻户晓,拉洋车的都唱。
那时候有个小段风靡全国,叫《庄公闲游》。这是大段、也有小段,比如《百家姓》。
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中的唱就是太平歌词。”
“对。”李在文肯定。
“有人说唱京剧、唱评剧、唱梆子,唱大鼓、唱歌,各位那叫学。因为那几样都有专业的演员在演唱,只有太平歌词是相声演员必须要会的。”
“没错。”李在文点头。
“旧社会,四门功课你要是短了一门,在后台的收入就会少一些。像《白蛇传》、《秦琼观阵》啊,都要求有嘴皮子功夫。”
“你给来一段。”李在文笑着说。
“师傅您还没教呢!”孟繁竺擦了下冷汗,可不敢瞎唱了。《十字回头》就差点露馅,要是现实世界中的《白蛇传》和梦里人生中的不一样,自己怎么解释?
“我以为你是万事通呢!”李在文嘴上调侃,心里却放下了狐疑,自己这个弟子只不过是从别处学来了一个小段,可能之前都不知道是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除了单口唱之外呢,还有对口唱,还有三人唱的。”说到这里,孟繁竺停住不说了。
李在文、安雅和许强都很奇怪地看着孟繁竺,这突然停住了是什么情况?
“师傅,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实际这个段子到这里就应该收口了,但是跟您老搭档,我这结尾就不合适,毕竟我这段子是创作用来跟许强一起表演的,有些调侃跟师傅身上就显得让人讨厌了。”孟繁竺老老实实地说。
梦里人生中的《论太平歌词》是用《媳妇王》结尾的,这个自己可以说是现编的词儿,但是必须把捧哏换成许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