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做出的独立董事候选人声明,是勤凯公司事先起草好的。
在声明最后的签名栏和日期栏里,张智只是签了自己名字的两个字,就连最后的落款日期也已经有人代他签好了。
他把自己的名字签上,然后和别人代签的日期放在一起看时,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张智觉得自己像是签了一份卖身契。
可是,为了那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报酬,他让自己高傲的头低了下来。
由于马涛占有勤凯公司最大比例的股份,勤凯公司实际上已经是一家民营上市企业。
勤凯公司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已经成为海东市高新技术企业、海东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中国UPC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业务规模在同行业排名前列,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勤凯公司上市后的首个公司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基本每股收益为元,同比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万元。
其中,董事长马涛年薪万元,董事、副总经理年薪万元,董事、总经理年薪万元,副总经理年薪万元,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年薪万元。
看到这份财报,张智的心里失落无比。
他知道自己这个独立董事是不参与公司的运营与管理的,对公司的政策制定和运营情况是没有决定权和投票权的,只有在召开股东大会时,可以对公司的财报及运营情况进行审查和检验。
他的薪酬是万元。
看着卡上显示的这10万多元收入,张智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该高兴。最终,他是不高兴的。
他觉得他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自己这算什么呀,撇开马涛不说,那个年薪三百多万的总经理,当年就是曙光院的一个普通职工,跟自己相比,差得太远了,可是现在自己在为人家当独立董事,在为人家贡献战略谋划,可是,自己的报酬连人家的零头都达不到。真是悲哀呀。
不过,他还是清楚自己这个独立董事身份的,他知道自己进入董事会成为独立董事,是与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的,不行使经营管理权,也不属于公司的雇员。
有关法规也明确,上市公司的激励对象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就是不包括他这样的独立董事。
他原本因为自己心里不舒服,希望能够有一种制衡公司高管收入的管理规范,以便替公司和股东把关,防止高管领取过高的薪酬。
但他马上就否定了自己这个幼稚的想法:“谁会提名让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独立于自己的人担任独立董事监督自己呢?既然人家给你机会做独立董事,拿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独立董事津贴,你好意思拉下脸去监督人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