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后梅罗时代 > 第十七章 尊严(上)

底色 字色 字号

后梅罗时代:第十七章 尊严(上)(1/2)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备用网址www.81new.cc www.81new.vip  绿色无弹窗]

    最新网址:www.xs.l马上就到鲁能潍坊杯了,这里插播一下李耀天和李耀国的故事。

    这一批性格各异的8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特殊的故事,就是这些特殊的故事才造就了特殊的他们!

    说起李耀天和李耀国兄弟俩就不得不从另外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文e”后,为了培养大批现代化人才,邓小p决定于1977年在全国恢复高考。一年后,他又决定恢复向国外选派留学生,著名的80年代出国潮从此开始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神州大地上,国门已经打开,虽然护照审批还非常之严格,但总比从前根本不让出去要好得多。

    这时,有亲戚在欧洲的人纷纷接到旅居欧洲数十年的老华侨的邀请,开始办理依亲手续,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踏出去的中国人。

    80年代初那几年办理去欧洲的签证还是比较容易的,中国开放了,欧洲也表示欢迎,抱着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与一种神秘感,他们愿意让中国人来欧洲看看,可是随着来欧洲的中国人都是有来无回的情况,逐渐的欧盟开始对中国护照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措施,比如说门槛提高和手续复杂了,如此一来,去欧盟不再容易,但需求又大,偷渡便应运而生。

    1983年在庞大的偷渡大军中,年仅19岁的李振华就是其中一员。

    李振华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17岁了,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初中上重点高中的指标实在是太少了,全班就只有2个名额,而李振华以第三名的成绩落榜了。

    (不是现在看分数,分数达到了就可以上重点,以前很多地区初升高,每个学校只给有数的名额,而通过一些列的其他消耗后,一个班级就剩下几个或者1个名额。李振华所在的学校在偏远的农村,那个时候对农村人而言能读个初中就相当于古代的秀才了,所以农村能读到初中的人太少太少,当时李振华那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每个班只分到了两个名额!)

    那个时候由于洋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很强烈,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充满了向往。毕业后李振华和很多人一样被分到了济南的一家国企当车间工人,车间里很多都是没有念过书的大老爷们,而李振华算是车间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了。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收音机,大家平时大部分的消息来源靠的都是报纸,而专门给大家读报的人就是李振华,每天读各种各样的报纸让李振华萌生了偷渡去欧洲的想法,人权,自由,和平,而不是每天过着上班,吃饭,睡觉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所以他开始偷学英语,寻找去欧洲的各种方法,哪怕是偷渡他也在所不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