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阴雨绵绵,气候闷热,屋角墙根阴暗处生出片片青苔,让乔木有回到梅雨季节时的家乡之感。
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江南都会迎来梅雨季节,闷热多雨,潮湿发霉,整个时节都是湿漉漉的。不管轮回了多少次,依然对此记忆深刻,原生家乡那让外乡人吐槽的销魂黄梅天犹如刻在灵魂深处。
想到发霉,乔木不自觉抚摸了下裤腿。
江南梅雨季节,衣物摸在手里总有滑腻之感,那是表面的霉菌给人的触感。
如果闻一闻手掌,甚至能闻到极淡的霉味,就更不提墙面、衣物、家具这些死物了。
对此,江南人的办法就是樟木箱、樟木球及樟脑丸。这也是每家都要种上几棵樟树的原因。
正胡思乱想间,大门被敲响,咚咚咚,一声赛过一声。
乔木从蒲团上站起,走出房门,传音道:“进来!”
“夫人,大事不好!”两个中年农妇跑了进来,一个穿棕褐色短衫的喊道,满脸惊慌。
听到这喊声,乔木脸色一僵。
另一个蓝衫的忙改口道:“真人,庄子里有鬼!”
褐色衣衫妇人忙轻轻打了一下嘴巴:“对,是真人。真人,苏庄头在道观外等着,想请真人去看看能不能驱鬼。”
原主作为寡居之人,向来不允许男子进入道观,是真正的清修之人。
“鬼?”你们莫不是在驴我?难道这并不是正史上的大唐?
穿越的世界多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都有,乔木无法不多想,很容易接受各种设定,鬼怪妖魔无疑是最不稀奇、最常见的。
“究竟怎么回事,先详细说说。”还有为什么要来请自己这个数年不下山的女冠来驱鬼?
平时与庄子的联系只在年节,对方会来山上送节礼。不过,近年节礼已经很微薄了。
蓝衣夫人比较沉稳,忙道:“是苏二牛见鬼了。这些天他每天拿着锄头在田里奔跑,说是为了打鬼。”
“哦?”乔木来了兴趣。穿越至今三个多月,每天修炼读经实在无聊。
“他能看见鬼?能打到鬼?”莫非是个高人隐士?
蓝衣妇人尴尬一笑,没有回答。反倒是褐衣妇人兴奋地娓娓道来:“连着打了好几天,还真的打到了一只鬼。那鬼落地变成一颗骷颅头。就埋在桑园第三棵大桑树下。”
原来如此,乔木了然。这鬼究竟存不存在不好说,但心里有鬼的想必不少。
骷髅牵涉到人命,若是悄悄埋葬,不是大事。但偏偏被人叫破,说是怨鬼作祟,还被整个庄子里的人知道,显然已不能低调处理。负全责的苏庄头不想主家知道这样的晦气事影响前程,只好找自己这个主人却威望不高的做主敷衍过去,而自己是道士,来请合情合理。
心里猜的七七八八,脸上还是不动声色:
“鬼也是庄子里的人?”
褐衣妇人满脸震惊:“真人,您果然是高人,一定能掐会算,苏二牛说那鬼是庄上老丁头的大女儿春花。”
“春花夫家也是庄子上的?”
蓝衣妇人道:“是苏庄头侄媳妇。本来说跟货郎私奔了……”说着,脸上的讪笑也挂不住了,两只手不自在地摩挲着衣襟。
“你们怎么称呼?”
鹤衣妇人忙道:“我是苏大牛家的,苏二牛和我家那口子是亲兄弟。”
蓝衣妇人道:“我是春花伯娘,丁大山家的。”
乔木看着两人的表情若有所思,难道这是个家暴男误杀媳妇的案子?
“走,去庄子瞧瞧。”她站起身来,换了双木屐,带着人出了道观。
雨已经停了,半空一轮七彩虹桥高悬,衬着缕缕白云,恍若仙桥,美丽非常。
乔木有些恍惚,多少年没见过彩虹了?儿时见过,长大后环境污染导致了它的消失,自然无缘得见。后来哪怕在灵气复苏的世界出现彩虹,反倒没了悠闲的心情去发现去欣赏。
动作不过一顿,自然知晓正事要紧,要去庄子。再说,只要有心,还会见不到下一次的彩虹吗?
“真人!”
“是真人!”
几个男人的声音响起,乔木才发现是苏庄头带着几个佃户站在道观外,正靠着大青石等待。
苏庄头约莫四五十岁,身材高大,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但看起来颇为正气,不像奸猾之辈。
一行人里面他穿的最好,却也不过是麻衣葛布,只不过没有补丁。其他人衣服补丁摞补丁,面色黑里透着黄,不是健康气色,想必平时是吃不饱的。
这会棉花还没有大范围推广,粮食亩产百十斤,衣食匮乏程度比想象的严重的多。
“去庄子上瞧瞧。”乔木微微颔首。
“是,真人。”
苏庄头躬身行了个礼,恭敬的将人往山下带。
这样的态度让乔木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些人还保留着一些敬畏心,还以为原主早就被无视了呢。
其实是她想多了,苏庄头的恭敬可与她是不是苏家主母无关,而是看到她已经四十却如同二十多岁的容貌。
什么样的人能青春永驻?那必然是修行有成的高人。
哪里敢轻视呢?
这自然是与乔木近三个月的修炼分不开了。
沿着山路踩着泥泞湿滑的地面行走显然不容易,一行人到了庄子已经是半个时辰后。
进入庄子的范围,要穿过一片花椒林,这是为了防范贼人与野兽,庄子里的佃户都是普通人。
往里走是片五亩大小的荷塘,里面种了些莲藕、荸荠,养了些鱼虾,也吸引来了不少野鸭、野鸟。
这荷塘除了收获莲藕、莲子、荷叶,也做蓄水池用。
荷塘岸边种了不少果木,像桃、李、杏、樱桃、苹果、柿子。
再往里就是块块农作物,水稻、豆类。
这片庄子只有两百亩,可以说很小,要知道世家的田产是按顷来算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规划的很科学,看得出采用的是精耕细作的法子,与这个时代普遍采用的轮种方式不同,苏庄头显然是个种田高手。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花圃,种了些芍药、牡丹、梅花、兰花、菊花、君子兰等一些能在北地生长的花卉。
之所以开辟这个花圃,是因为苏家现在的当家人最爱花草,尤爱粉芍药、粉牡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