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小学同学,尽管多年不相见,但只要再会面,总还是有些共同语言,比如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说到可笑处,两人毫无忌讳地放声大笑,连王静芝也没了刚见面的那份矜持。
“咱们的事,好像几年前二大娘就给你提起过?”方心宁问。
王静芝说:“不知道。我爸什么事也不跟我商量,特别是找对象的事。”
“那我还没问你,是否愿意咱们俩的事?”方心宁又问。对方微微点下头,只是坐在那里,脸上通红,现出些不好意思来。
方心宁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吃罢饭,他送王静芝回去。方心宁心里还有想说的话没说,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说下去。自己好赖也是大学毕业,可对方只有初中文化,如果以后真的生活在一起了,几乎是复制了程旭光老师的婚姻。自己会得到幸福吗?又能不能给她幸福?一系列的问题,他一时真找不到答案。
王静芝说:“我……走了。”
方心宁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有一件事还得跟你商量,我想,我们的事……”王静芝说:“你说……”除非方心宁说的是不同意他们来往,此外她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方心宁说:“咱俩的事,你要是同意了,能不能早一天办?”王静芝说:“哦?我,听你的。”方心宁说:“可二大娘,还有你爹他们不听怎么办?他们讲究太多了。”王静芝说:“我去说。”
王静芝的话不多,但让人听着觉得满心顺溜,舒服。她把包留给了方心宁。包里是些面点,有雪白的馒头,精致的花卷,还有小巧的包子。
把想说的话说了,方心宁一颗心放下了,但淡淡的失落感还在。他不敢说今天他做的这个选择会不会让他很快就后悔。
王家果然爽快地答应了方心宁提出的要求。王静芝的老爹王保林这几年让女儿的事愁坏了。早些年他看中了同村的小伙方心宁。也托人给女儿提过,只是明知成不了,成不成的提提罢了。王保林一方面给女儿寻着合适的人家,一方面也经常打听方心宁,心里有点恨这小子,没少咒他,咒他独身一辈子。后来找了一门亲事,但女儿对人家不冷不热,引得那小伙子很不满,终于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又寻了个在一起工作的姑娘。打那,王静芝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现在,弄得他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现在方家答应了这门亲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觉得多少挽回了点面子。说做就做,他马上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县城欣阳小区给女儿买了新房,家具电器也一应添全。
因为是同村、同学,知根知底。双方都很放心,家人很满意,两人年龄也不小了,婚事自然是办得越早些越好。尽管村里人特别讲究。结婚的日子必须找人查了老黄历才定,但王家还是答应按方心宁说的日子——那是当时给方心宁和纪红飞订下的。
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两家统一不了意见,那就是在哪里结婚。王保林要求把新房安在欣阳小区他买的房子里,可方心宁坚决要安在教师公寓。因为他最怕别人会说他“做了女婿换来的”。方心宁死活不让步,气得王保林牙根痒痒,只差没有找到门上去骂。
这时。泰云学校的合作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也引起了省厅的注意。据说省教育厅一位副厅长经常到辛县微服私访,往往是他把下边执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各个被访查过的学校还不知情。省厅这样坚决的行动,也给了泰云学校一个展示与发展的机会。以泰灵高中为代表的辛县教育,一直是省里挂了号的只重成绩而不重方法的典型。省厅终于发现了辛县有泰云这样一个教改先行者,建议辛县在泰云搞一个规模大点儿的教学改革交流推进会。
接到任务,泰云上上下下都忙碌开了。
陈新老师因为自己的做法得不到回应,加上个别领导对他施加压力,终于偃旗息鼓,暗中开始复习准备重新考研。对他来说,这也许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了。
教育局领导又一次到泰云学校了解推进会的准备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