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长箭犹如一道明光径直向孟璃袭来,肖尘染顾不得其他,猛的甩开墨姝,向孟璃奔去。
孟璃不过一眨眼的功夫,还没来得及避开,只见眼前忽然笼上一道高挺的身影,握住她的肩膀堪堪避退出去。
箭羽擦着他的臂膀呼啸而过,带着零星血迹戳入身后地面躺着的尸体上。
孟璃紧屏住呼吸,目光惊惧的扫向他渗出黑血的右臂,“你……”
肖尘染皱眉望了她一眼,不待开口,忽然返身扫向城楼上手持弓箭的吴氏。
吴氏没想到肖尘染居然能救下孟璃,不由恼羞成怒,抽出另一支箭直指肖尘染。
孟璃望着眼前一幕,忍不住上前,却被肖尘染严严实实的挡在身后。
墨姝倒在地上急促的喘息着,抬头望了眼肖尘染,正欲破口大骂,却见江凛忽然上前,一把将她打晕了过去。
吴氏直盯向下面的肖尘染,眸光一凛,拉开弓箭就要射出,然而她还未松开箭柄,对面忽然飞来一支凌厉长箭,毫无预兆的射进她的胸口。
她身子一颤,猛然惊住,手里撑开的弓箭失去了力度般悄然掉落,鲜血自凤袍衣襟处泅溢开来,转瞬间便浸湿了大片。
孟璃望见如此情景,忍不住回头看向射箭之人,却见楚若风握着一张弓奔了上来。
“阿染,你没事吧!”楚若风望见他右臂上渗出的黑血,几分焦急担忧的问道。
肖尘染侧眸瞥了他一眼,似极力忍耐着痛意般,轻声道了句“无妨”。
“什么无妨?那箭尖上明显是淬了剧毒!”楚若风揪住他的手臂,急急说道。
孟璃心内一沉,慌忙出声问道:“那……可会伤及性命?”
她话刚落,忽听城楼上传来吴氏甚为凄冷的笑声,她唇角流出一滴鲜血,一手扶着垛口,面容扭曲的回道:“自然……会伤及性命!那毒……你母妃……可是亲尝过呢!”
孟璃闻声抬头,不由捏紧双拳,怒然扫向吴氏。
“本宫死了,就没人能救得了他!”吴氏说着,眼神一冷,忽然抬脚踩上垛口,毅然跳下了城墙。
众人不由怔住,只见高达数余丈的城楼上,那吴氏如一只断翅的金丝雀般瞬间跌落在地,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沉闷响声。
孟璃被这情景惊的心跳一窒,心口猛然疼痛起来,扫了眼吴氏后脑处流出的大量鲜血,她有些难受的捂住了胸口。
血光,腥味,直直向她扑来,她身子一晃,眼前逐渐变成一片漆黑之色。
临昏倒之前,她望见肖尘染转身看向她,他眸光内现出一片惊忧之色,她努力睁开眼想要看清他的面容,然而她实在支撑不住,身子一软,便没有了意识……
天应七年,时值盛夏。
齐北侯叛乱逼宫,大临京都城人人自危。
承安门前,几名宫人将一名四岁左右的女童拖下轿辇,那女童不愿,狠狠一口咬上那宦官的手背。
宦官吃痛,正欲去抓那女童,却听远处乾德门正门处传来一阵剧烈的撞门之声,宦官大骇,迟愣了一瞬便丢下女童撒腿离去。
女童踌躇不前,见城楼上旌旗飘飘,便跑上了城楼。
太傅肖堂枫为寻太子前来,偶然见女童着太子服立于城楼之上,便慌忙奔上城楼,眼疾手快救下欲跌落垛口的女童。
女童惊然,被肖堂枫抱着奔下城楼,此时乾德门被叛军撞开,为恐叛军攻进陛下的祁和殿,皇后吴氏命人紧锁承安门。
肖堂枫被宫廷护卫拒在承安门外,危急之时,他携女童击退围堵上来的几名叛贼,而后逃至乾德门右侧偏门处。
将女童交付给一名奔逃出宫的老嬷嬷后,他思及儿女,毅然返回承安门,最终死于叛军刀下。
而彼时十二岁的肖尘染窥听到帝后二人的商议对话,悄悄溜出祁和殿,奔去承安门处。然而守门护卫不予放行,苦苦哀求无果后,他奔上临近承安门的城墙上,恰巧目睹太傅大人被叛贼斩于刀下之景。
未过半晌,只听乾德门外马蹄阵阵,京畿援兵自东西南三面宫门涌入皇宫,将叛贼齐北侯困于乾德门内,一举击杀。
事后,皇宫解危,京都无虞,陛下整顿朝纲,收揽兵权,重塑啸羽卫,以护京都与皇宫之安危。
此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