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我编造了神话时代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雁门关之战

底色 字色 字号

我编造了神话时代:第一百三十九章 雁门关之战(2/2)


    细思恐极,如果无法确定自己一直笃定相信的东西是真的正确还是幻觉,人岂不是会把无知当聪明,各种跳坑而不自知?

    什么是真正的推理?答案就去这本书里找。

    这本书尤其适合女孩子(因为我也是),毕竟相对而言,女性更容易感情用事,理性思维相对偏弱。刻意训练一下理性思维,让理智与情感齐飞,才能更好地与这个世界抗衡。

    这本书我大概3年前读的,写这篇推荐时又把书拿出重温,那种震撼到背脊发凉,又从心底感到悲哀的感受和初读时如出一辙。

    为什么会感觉绝望,是因为作者豆豆在书中探讨了文化属性对人的影响:

    首先,它质疑了传统文化中的弱势元素。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她认为这个社会存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2种。强势文化就是自立自强,期待救世主、高人、贵人,将自己的命运依托于别人的文化。

    每个社会的人群基本都是这两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之一,而中国人就是根深蒂固的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

    其次,它质疑养儿防老的观念。

    书中说,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每个儿女都是为了还债直不起腰来。而老人如果一直想着回报,就会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亏了,心里就越苦。

    第三,它提醒我们认知的局限性。

    《遥远的救世主》里写: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所以说这是一本神作一点也不过分,其中涉及的关于佛教、哲学、人生观的探讨不断冲击你的底线,必须阶段性反复,才能不断提点自己不要再次陷入弱者思维怪圈。

    个人认为如果把这本书读透,说他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人生格局也不为过。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毛姆真正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承认眼前是一片废墟,偏偏要在其上开出一朵花。

    顺着主人公的故事线(避免剧透不扒拉剧情,探索的过程藏在剧情中),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探索了现代年轻人最热衷的灵魂拷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终极话题,且最终得出结论:

    人最大的悲哀在于不可遏制地追求一种并不存在的自由。

    那是不是意味着就不必好好过日子了?

    不。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主人公菲利普与他内心枷锁搏斗的过程,以及心理斗争,经历悔恨、憎恶、厌弃、放纵,再到悔恨的纠结过程。

    最后,菲利普终于意识到落在他头上的种种枷锁,以及他不可能打破他们的事实,最后获得了精神自由。

    正是敢于直视“我们注定带着镣铐跳舞”这个事实,才会得出后面这个“只要内心自恰,万物皆恰”的结论:

    “人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只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既然人生只是一种格局,每个人都只需在各自的格局里活得风生水起。

    不管你是挥手即操持几个亿生意的金融巨鳄还是在菜市场卖鱼,如果将人生拉长到极致,你会发现幸与不幸增强的只是人生格局的艺术性和排他性,根本没有好坏和高低贵贱之分。

    想通这点,你会更理解“尽人事,知天命”的意义。

    写在最后

    其实我觉得没有哪一本书会让人看过之后就能脱胎换骨。但是,一本好书会在你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当你开始意识到某些观念的萌芽,就会不知不觉开始去关注它,运用它,最终成为它。

    这个过程起码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乃至大半生的时间,但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最后,贴一段我很喜欢的毛姆的话:

    虽然这些书使我得益匪浅,如果不曾读过这些书,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

    但我还是要请求你,假如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口味,那就把它们搁到一边吧,因为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们,否则读来也无用。

    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诗歌、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类的作品。人一定是为了寻求乐趣而,然而谁又能保证使某个人快乐的事物也一定会使其他人快乐呢!

    共勉。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