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吊车也可以这么搞。
它存在大臂和小臂。
大臂与车子之间的连接是可以旋转的,而小臂与大臂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
小臂伸展开的的时候重物就会向前移动。
小臂吊着滑轮,决定滑轮的位置。
滑轮约束的铁索的长度决定货物被吊起的高度。
拉铁索采用一个电动机,控制小臂的移动的是另一台电动机。
再用一个电动机来控制大臂的旋转。
于是这个起重机吊起重物既可以控制高度,又可以旋转,还可以沿着吊臂方向前后移动。
于是就满足了要求。
虽然这种结构很是奇葩,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一台吊车要安装三个电动机,但是它起码真的能够完成工作。
再考虑一下,其实小臂这种设计太麻烦。
不如把大臂分为两段,上面的那段可以在下面的那段上前后滑动。
上面那段也使用足够结实的钢材,不会弯折。
专门在吊臂上放置一个功率一千瓦的电动机来推动上面这段吊臂前后滑动。
上面这段吊臂冒出下面这段吊臂的长度比较短,因为多数时候都不需要重物前后移动多远。
反正马林这是真的实现了相关功能。
虽然采用的是歪门邪道的办法。
他因为采用的是电力驱动,所以比较的胆大妄为。
其实现在就可以造出一辆挖掘机、一辆吊车,让它们去施工。
铁炉村需要它们。
尤其是现在需要好好的修路。
有了挖掘机之后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还有那种能够钻开石头的车子,拆楼、拆马路的时候经常见到它们。
用它们开矿岂不是很简单?
用这种笨法子是可行的。
马林跟‘巧手’说明白了自己对吊车、挖掘机的设计思路。
‘巧手’说道:“这样就太麻烦了。”
马林必须快点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方向盘的问题。
没有方向盘,这些车子都难以转向。
马林没有啥好办法,他只会物理法转向。
前面的两个轮子各自连接到一个很短的车轴上。
车轴的内侧那端装一根垂直地面的钢柱子。
钢柱子插在一个很结实的钢管子里,可以在管子中转动。
于是车轮便是可以转向的。
以钢柱子为轴安装齿轮,通过齿轮组连接到方向盘。
于是方向盘便可以控制两个轮子转动。
似乎这不是很方便的方式。
但是是个可行方案。
马林觉得这种方向控制设备日后很容易出故障,成为他的车子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但是如果使用的钢足够好,又坚硬、又均匀,这种设备说不准可以比较耐用。
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种可行的方向盘方案。
有了方向盘之后马林可以略微出一口气了。
既然吊车、挖掘机的设计都搞定了,那么耙地机的问题也可以搞定。
电动拖拉机拉着耙地机。不耙地的时候,耙地机要抬到高处,刀片远离地面;耙地的时候,耙地机要放下去,压在土地中。
怎么对耙地机进行这种控制?
如同前面控制吊车吊臂的装置那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