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郡主之渝清传:燕云(上)(2/2)
听着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的声响,罗荟芸回头望向陈念道:“犹记得我们尚未成亲时,还有一场没有结果的比试;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再继续,如何?”
“一切听娘子的。”陈念笑着说。
“有没有人告诉你······”罗荟芸弯弯眉,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朝陈念勾勾手与他说,“你唤我娘子的声音,特别好听。”
陈念欢喜,便向罗荟芸拱拱手:“为夫就多谢娘子称赞了。”
他们夫妻二人骑着马走得极近,罗荟芸就跟陈念说起她们姐妹的事情,说在小的时候她的姐姐也经常带着她出来骑马射箭,夏叶冬雪,那样美好的岁月当真是令她永远难忘。
其实对于向他们这样家庭和睦的孩子来说,年少时总是最难忘怀的,因为很多事情待到长大时就逐渐失去了当年的味道。
就像现如今,即便罗荟芸再思念她的姐姐,也再不能如年少时那般与姐姐朝夕相伴了。
也许,最是无情,便是岁月。
“我上回跟我阿爹去长安,见到了我姐姐的三个孩子;那对女孩儿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很是可爱惹人喜欢。”罗荟芸说起来,言语间是对小孩子满满的喜欢;都说双胞胎是上天的恩赐,必得是有福之人才能如此。
“那以后,我们多生几个孩子。”陈念见罗荟芸喜欢孩子,就接话说道。
“多子多孙是福,但最好的却是像我姐姐一样儿女双全,被儿子惹生气了至少还有个贴心的姑娘,看着也欢喜。”罗荟芸对于她的未来也是有无限憧憬的,憧憬着在不久的以后有一天自己也能有儿女绕膝之乐。
陈念一手拉着马的缰绳一边握起妻子的手:“我们以后一定会儿女双全的。”
罗荟芸莫名就红了脸,兴许是想起其实在他们尚未成亲的时候她就已经仔仔细细的想过儿女之事了。
如今有了疼爱她的夫君,她心里其实已是很满足了。
并肩走在大雪中,她突然好像看见一抹白色飞快的奔向远方,消失在纯白的大雪中;罗荟芸突然想起了那只令她魂牵梦萦的小狐狸,已是来不及多想,就策马追寻着那抹雪白色而去。只是漫山遍野的大雪中,再找不到小狐狸的踪迹了。
也许是她刚才看错了吧……
罗荟芸不由有些伤怀,另一边陈念也骑着马朝她过来:“荟芸,怎么了?”
“我好像看见……”罗荟芸还有些呆滞的望向那个方向,许久才回过神来望向她夫君,“下了这么大的雪,可能真的是我看错了。”
陈念看着罗荟芸的神色,就思索着他们真的应该养个孩子,也好让罗荟芸稍微分神别总是心心念念着那只早已不知所踪的小狐狸。
罗荟芸是在武德七年有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姑娘,名字也是孩子的外祖罗艺起的,名字叫陈燕云。
因为陈念和罗荟芸夫妻都是经常跟着罗艺在外面忙碌做事,所以小燕云自出生始就被抱到了罗家由罗荟芸的母亲照料。
每次回去看见小燕云就孤零零都没有一个伴,罗荟芸又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和姐姐荟蔚在一起的事情,就动了心思和陈念商量着赶紧再生一个孩子来与小燕云做伴。
只不过之前罗荟芸在生小燕云的时候是早产,大夫说她应该要养好了身子之后才能再孕育孩子,罗荟芸自然也不敢轻易冒险。
罗艺回来看见女儿女婿都在,就唤陈念进书房说话,神色看起来似乎有很重要的事。
“阿娘,最近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你有没有听阿爹说过?”罗荟芸觉得有些奇怪,就抬头问母亲。
罗夫人温柔的望着摇篮里熟睡着的女娃娃,摇摇头:“没听说过啊。况且,就算他有什么事也不会跟我说的。”
因为罗夫人是内眷,一般外面的事情罗艺并不会跟她说起。
罗荟芸隐约觉得最近的情况都不太对劲,只听陈念说现在是多事之秋;她想着北边的突厥人最近好像的确不太安定,看着情况恐怕是又要起战事。
她低头看着女儿稚嫩的面容,不由笑了笑:“阿娘,我想着,燕云儿还得让你再费心一段时间了。”
罗夫人冷笑:“燕云儿,也还是留在我这里比较好。”
罗荟芸只能是低头苦笑:“我也想陪着燕云儿,只是,我,我不甘心。等再过两年,我,我再给燕云儿添个弟弟或妹妹的,让他们一起玩,就好了。”
“就像你和荟蔚一样?”罗夫人抬头撇了一眼女儿,道。
“是吧,也不是。我和姐姐现在一年都见不上一面,我可不希望我的儿女以后这样。”罗荟芸沉着眉目不转睛的望着女儿,“虽然……”虽然等到孩子们长大以后,也终究是会分开的。
罗夫人伸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后背:“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这不,燕云儿可还小。”
罗荟芸轻叹了一口气,就蹲下小心翼翼的将小燕云抱起来:“阿娘,我就只有燕云儿,当然要好好给她考虑着,总不能像……”她突然愣住了,就不再说话了。
罗艺和陈念一前一后的从书房那边出来,罗荟芸就抱着女儿走到陈念面前,本来是想让他看看女儿的,却看见他的神情并不太自然,改而问:“怎么了?”
“荟芸,你这几天就先在这里陪着你娘吧,明天我与陈念去长安。”罗艺开口嘱咐道。
“去长安?”罗夫人和罗荟芸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然后罗荟芸反应过来了:“阿爹,那我回去写封信,给姐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