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一件事情很难,搞砸一件事情很容易,相同的道理,套用到万山王朝也依然适用。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和睦商会,这个由各地商贾们组成的特殊群体,在荣睦的带领下,懂得改善商品质量,提高工坊生产效率的商贾们,依靠价廉质优的商品,把原先那些个价钱高质量次,全靠文官权利吃老本的商贾统统挤走。
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一是原先仅能果腹的百姓们,不再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的薄田度日,让其有了做工赚取更多收入的机会,二是令他们有了更多铜币,增加了他们对更多商品的需求度,从而让工坊的产出有了销路,三是让各地官府的赋税,有了很大的增加,有能力去修缮道路,修筑水井等,做很多方便百姓们生活的事情。
换言之,和睦商会的出现,让各地的百姓过上了能吃上饱饭、穿暖衣服、隔三差五还有肉吃,并且能看得起病,有廉价药用的日子,在郡城一级的地方,还会有免费的学堂,教育所有读书写字。
各地官府的文官,也因此而得到了不少的政绩,往往需要熬上三五年时间,煞费苦心地提高赋税,方才有晋升半级的可能,如今只需要一年,基本上就能稳升一级。
而那些个仰仗着朝廷大员的商贾世家们,则纷纷门庭冷落,刚开始时,一连数日都不见开张,到中后期时,直接就落入了无人问津的程度,只能依靠吃老本过活。
其中最为典型者,就是控制着整个万山王朝药材和布匹买卖的郜启德,还有控制着布匹和铁器买卖的苏隐鸿,在以荣睦为首的安宁商盟的冲击下,大半年都没有一铜币收入,若是再持续几年,他们经营千余年的大家族,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着实令他们大为光火。
如今,晔治年的一道圣旨,就轻而易举的扭转了乾坤,一夜之间,万山皇城、瀑龙州、千韧州、暮州和东屿州的和睦商会,全部被付之一炬。
和睦商会内的商贾们,要么举家搬离,逃出这个是非之地,要么就只能转投各地的商会,等待着被朝廷中的某个高官,或是某个根基深厚的大家族收入囊中,变成它们的赚钱工具。
当然,更多依靠安宁商盟兴起的商贾,则只能重新变回原来农民、雇工或是苦力的身份,重复着持续了千余年之久,勉强果腹、衣能蔽体的艰苦生活,还得面对权贵集团手中的高价药材、食盐和铁器等生活必须品的压榨。
一时间,万山王朝内哀鸿遍野,那些个为晔治年一统宗氏王朝振臂高呼的普通百姓们,一觉睡醒来时,就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半点的好处,反而再度回到了之前的状态。
不明就里的他们,甚至还要对着空气,指责让其生活变得更好的荣睦,根本没有安好心,把他们当成是赚钱的工具,只想着成为万山王朝最富裕的商人,并且还不满足于此,竟然还想要谋权篡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