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逍遥小衙内 > 第六百三十章 靖北王

底色 字色 字号

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六百三十章 靖北王(2/2)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李纲饶了半天,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封王可不是小事,在大宋本就极少有外姓王爷,就算有,十有八九也是死后追封,鲜有活着时被封为王爷的。

    徽宗自然也十分诧然,这在他在位的二十几年中,可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大臣提议要分封外姓王。

    但李纲、宿元景、高俅所谏言,都是认为要派遣一位王爷前往金国谈判才合适。如今太子赵恒为开封牧,是大宋储君,自然不能让他去金国涉险。他所喜爱的皇子赵楷为提举皇城司,他也不舍得让他去冒险。至于其他的皇子,他又觉得没有出使金国的能力,所以他一时左右为难了。

    大殿之中群臣低声议论,徽宗尚在犹豫不决,杨戬说道:“圣上,臣也赞成李大人、宿大人所言。高元帅战功卓著,为我大宋开疆拓土,封其为郡王,乃是实至名归。况且金国上下,都畏惧高家军,由高元帅前去谈判,定会功成!还请圣上决断。”

    徽宗还是不敢轻易下决心,蔡京也说道:“圣上,分封高元帅为郡王,一则可安高家军之军心,二则可让高元帅名正言顺出使金国,三则彰显圣上对有功之臣的不吝褒奖。臣以为可行。”

    陈宗善不甘人后的说道:“臣也附议。”

    蔡京、陈宗善、杨戬、宿元景等重臣都意见一致,而且高槛是高俅之子,群臣自然不会错过这等巴结机会,就算觉得突兀,也不会再稍有表露,纷纷说道:“臣等附议。”

    徽宗扫视群臣,如今已经箭在弦上,满朝大臣都意见一致,他纵然想驳回,也显得困难了。况且,他也清楚,此去金国谈判其实还是很危险的,一旦金国翻脸,则出使之人只怕会成为他们泄愤的牺牲者。所以他也不舍得自己的儿子前去冒险,分封高槛为郡王,冒险者便是高槛。

    高家军虽然善战,为大宋立下不朽功勋,但也是他的心头之患。现在的高家军尾大不掉,想要废掉高槛兵权已经不太可能,稍有不慎激起兵变,则他的江山会不会易主,就不是他说了算了。若高槛前去,果真激怒了金国,那么也算是去了自己的心头之患。www.uu若是成了,便将极北之地分封给高槛,由他镇守金国边陲。而大宋会多了一个藩属国,怎么说都不会吃亏。

    想明白了这些,他神情一肃,说道:“好,就准各位卿家所奏。”

    杨戬、蔡京之流也是一样的想法,如今高俅权倾朝野,一则是他本人得宠于徽宗,二则是高槛在北境战功赫赫。若能借此机会将高槛陷入险境,甚至是将他就此除去,莫说是封一个王爷,便是封为一字并肩王又如何?

    唯有高俅此时心中百味杂陈。让高槛去金国去冒险,非他所愿,但自己的儿子被封为郡王,又是光宗耀祖之事,封侯拜相之殊荣,何人不想?

    他听得徽宗准奏,心中犹豫不知是不是应该反对。就在他犹豫之时,徽宗说道:“拟旨:分封高家军元帅高槛为靖北王,封地暂时为临潢、庆州,依旧统领高家军镇守北疆。此次金国谈判,遣靖北王高槛、尚书左仆射李纲、殿前太尉宿元景为使,李纲、宿元景携带圣旨、印绶、丹书一起北上宣旨后,再一同北上会宁。”

    李纲、宿元景齐齐躬身答应道:“臣遵旨。”

    徽宗起身,执事太监唱道:“退朝!”

    待徽宗离去,不少大臣拦住高俅,纷纷说道:“恭喜高太尉,高元帅分封郡王,可是天大喜事……”

    高俅心中不知什么滋味,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但在一片阿谀声中,暂时将心中的担忧抛却脑后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