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八一中文网

新八一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内家拳演义 > 二十一,《洗髓经》、《易筋经》中的功夫要义(四)

底色 字色 字号

内家拳演义:二十一,《洗髓经》、《易筋经》中的功夫要义(四)(2/2)


    闭五行反观内照,才能够生成五行传簇的能量,有了五行传簇的能量,才能够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就是能量在周身自动传簇的状态,就是神行。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这句话说的就是神行,神行就是能量自动在体内传簇的状态。内家功夫一定要习练到神行的程度,神行就意味着身体能够自动传簇能量,能够自动进行能量的阴阳转换,到了这个程度,就是我说的把身体习练成为一架能够自动理解与处理外力的技击机器了!

    以上九个概念,就组成了《洗髓经》和《易筋经》的内家功夫的起因和结果-------唯独缺少过程,即怎么让元气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转换成为实实在在的精气神的技击能量和力量。这九个概念,就奠定了内家功夫的根基。

    也许我们说错了,因为我们没有习练过《易筋经》的十二式,说不定通过习练十二式就能够生成精气神的能量。读者中如果有通过习练十二式练出精气神的能量的,可以与我联系,我将就此向大家道歉。

    从易筋到易髓,也是在内家功夫范围之内的一个质变量变过程。在易筋的过程中,以心行气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这时的能量传簇被身体感觉为一根筋,这根筋能够把整个身体抽合变形、疼痛不堪,并且这根筋越来越强大,会变成一根绞索,绞动身体发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这其实却是身体尚未通透的表现,就是因为能量还没有在体内畅通无阻地通行,有了阻力才能够被身体感觉出“一根筋”。易筋达到质变后,就是易髓了,此时已经身体通透,能量能够畅通无阻地在体内运行传簇,一根筋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就会出现太极拳中所说的“抽丝换力”,即以心行气会越来越微弱就能够驱动能量周身传簇,能量会以气的形式流串于周身。这种周身通透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能量深入骨髓皮毛并且停留于此地了,这时身体就习练成一种蓄发合一的状态,心意或心神一抽合,不用外形动作就能够蓄发能量和力量。气在内家功夫中绝不是一种气感,而是习练出来的实实在在的能量,所以大家习练内家拳时,不要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气或者气感,而是要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精气神的能量传簇,待精气神能够流串于周身了,这时体内生成的气才是具有实实在在的能量和力量的气!

    所以,易筋是一个发现元气并使真气运行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静到动的过程;而易髓就是一个让元气充满周身,从动到驻的过程。而此驻非静,而是动静合一,在体内形成一个真气源源不断周身传簇的过程。

    《易筋经》中所述的元气是可以单独运行周身的,但是这个元气的周身传簇是不能技击的,很微弱,只能用于修道。而内家功夫则是利用元气的运行控制并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这个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被阴阳转换为上下贯通之力,再让上下贯通之力周身传簇,才能够实战技击。

    以上就是《洗髓经》、《易筋经》的具体内容。二经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心脏的以心行气的功能和涨筋腾膜的高深功夫,从而奠定了内家功夫的基础,将中华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洗髓经》、《易筋经》为基础,内家功夫前辈大师的所有拳论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并且大家都会在本书中的各个前辈大师的拳论介绍中看到,无论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所有拳论都只在说同样的一个东西:用内里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达到周身整体合一以蓄发能量的目的!

    所以,内家三拳,就是一个东西表现出来的三个外形而已。大家将来了解了内家功夫,也会产生这种看法的。在本书引用的孙禄堂先生的拳论中可以看到,孙禄堂先生的拳论是由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这三大拳的前辈大师的拳论综合而成的,这除了说明孙禄堂先生的谦逊包容,大家是不是也能看出来内家三拳的内在本质联系啊!

    从现在来说,各种拳论对于内家功夫的介绍要远远高深于二本经书,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没有出于二经之外的,只是在从不同方面加深、充实了二经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洗髓经》和《易筋经》来说,奠定了人体科学的另一座丰碑--------但是它在等待科学的研究结果。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把二经的功夫习练出来并传承下去,世界的科学界如何能够知道以心行气、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这些东西啊!

    当然,在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出现后,其内容比之于洗髓经、易筋经都有极大的进步---------就是说按照拳论习练功夫即可,已经没有必要再按照洗髓经、易筋经的要求习练功夫了。换句话说,二经是内家拳的初级教材,是内家功夫最原始的内容,还没有发展到内家拳论的高级阶段。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